林上軍 季勤



東海大峽谷發現才是近幾年的事情,它深藏于舟山定海崇山峻嶺之間,綿延于干、馬岙、鹽倉、雙橋、小沙等五個鄉鎮,面積約20平方公里。它的西面入口距舟山跨海大橋出口僅5公里左右,東面入口與國際大都市上海的車船航程僅3個多小時。
區內有茶人谷、千畝茶園、寺嶺古村、馬岙“海島第一村”、五雷山、虹橋水庫等景點及海島著名的古驛道景觀廊道;有流傳長久的古吉祥寺、宋高宗趙構庇護福地、馬岙99土墩、復翁堂等人文歷史典故;有海島土生土長的舟山鑼鼓、跳蚤舞、布袋木偶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峽谷原生態環境絕佳,山谷山嶺風景優美,水庫水系錯落蜿蜒,古驛道沿途植被樹種豐富,谷內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一處休閑游憩、健身運動的好地方,正在打造成為一處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森林公園和生態旅游區。
皇帝避難處 經學出大師
夏日的一個雙休日,筆者從西邊入口進茶人谷景區,老遠可望見一把巨大的茶壺雕塑矗立于叉路口,驅車蜿蜒而上,兩邊粉墻黛瓦的農居錯落有致,登堂入室,里面有雅座藤椅、上等好茶,還有各類農家小吃、糕點,有的是你平生所未能品味到的,而且去其他地方也未必能看到。
村人告訴我們,每逢節假日,這里經常有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娛樂活動,四鄉八鄰的藝人趕來獻技:跳蚤舞、木偶戲、船拳、舞龍舞獅、旱船舞、翁洲走書……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
莫看峽谷入口不大,民居也不十分顯眼,但這里的文史底蘊之深確實令人矚目。
這里地名曰紫微,有史料記載為宋高宗避金兵的地方。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十九日,宋高宗在定海(現鎮海)駕船,疾至昌國(現定海)在老塘山嘴與野鴨山之間登岸,隱居于紫皮岙。紫皮岙,因只長青苔,不長樹木,顏色發紫而得名,其實這只是山的外表,進到岙里,卻是樹木蓊郁,景色幽秀,因山巒盤繞形成了“口小肚大”的山岙,顯得十分隱蔽,成為高宗理想的避難場所。
紫微山原稱里回峰,在北宋時建了回峰寺,有相當規模。北宋宰相王安石,有題回峰寺一詩,曰:“山勢欲壓海,禪向此開。魚龍腥不到,日月影先來。樹色秋擎出,鐘聲浪答回。何期乘吏役,暫此拂塵埃。”由于王安石的贊揚,加上高宗在此避過難,回峰寺于是出名了,香火越來越旺,到元朝回峰寺除大殿外,還有六十多間禪房,成了定海七大寺之一。
這紫微莊內還人才輩出,如成就卓著的經學大師黃式三、黃以周父子;黃式三的兄弟黃式穎和侄子黃以恭。黃氏家族中學問最好、學術成果最出色的是黃式三和黃以周父子。父子倆著作等身,黃式三著有《易釋》《尚書啟蒙》《春秋釋》《論語后案》等十八種七十七卷;黃以周著有《禮學通故》《經文通故》等十余種一百多卷。
海島九寨溝 曾經現輝煌
移步換景,已到定海區雙橋街道紫微社區狹門水庫上游,這里過去是一片空寂的山谷,2005年的時候,先是結合山谷千畝茶園和舟山龍文化以及當地民俗文化等旅游資源,“茶人谷”景區應運而生。2008年,政府出資3000多萬元,將“茶人谷”打造成為一個集海洋文化、海島生態和海島佛茶文化為主的生態景區,并于2011年4月27日開游。筆者發現,旅游區以山海景觀為亮點,依托峽谷的山高、谷邃、溪長、瀑飛、林幽、巖危等特點,將健身與旅游相結合,并融入到山區的自然及人文環境中,打造成為舟山島繼普陀山之后又一著名生態人文景區。
茶人谷景區山地面積約3000畝,當地人自喻為“舟山的九寨溝”,它是島城最幽深的一條峽谷。順著景區中間的生態游步道漫步,茶人廣場、紫樹廣場、紫微茶室、龍王宮紀念館、龍潭、海天香茶園等景點次第亮相。累了,可以在紫樹廣場、云水廣場沿溪坑靜靜地休息一下;渴了,不妨到紫微茶室品嘗一下茶人谷的特色香茗—海天香佛茶。
紫樹廣場生長著不少珍貴樹種,比如新木姜子、香樟、油桐以及鹽膚木、楓楊、柞(zuò)木、楓香、烏桕、樸樹等。茶人谷景區也是灰天鵝、白鷺、獐、梅花鹿們的棲息地,溪坑內常有石蟹、小魚和小蝦,這里還是瀕臨滅絕物種娃娃魚生長繁育的天堂,在秋季經常能看到小娃娃魚在溪坑內游動。
登上這里最高的大潭崗(海拔420米),抬眼遠望,依稀可見古老的吉祥寺的痕跡。
元朝,吉祥寺從院升為寺,其規模僅次于普陀山。據說,當年為修建吉祥寺,寺僧排著隊,翻過大周嶺至馬岙窯廠,把一塊塊磚瓦手過手遞送到吉祥寺,可以想象當初建寺時的艱辛而又壯觀的氣勢。
傳說有一天,大明公主慕名前來吉祥寺燒香。為迎接大明公主,吉祥寺住持發動僧侶和小沙鄉民,從碼頭到吉祥寺一路鋪上石板。鋪路包工頭擅自把橫鋪石板(短石板)改為直鋪石板(長石板),克扣石板款,中飽私囊。而吉祥寺惡僧,貪公主美貌,巧設機關,私藏公主于寺內地道。圣顏大怒,命火燒吉祥寺。千年古剎毀于一旦。而今已有熱心人士正籌劃重建吉祥寺。
桃源深藏處 神奇靈異地
翻過茶人谷景區,峰回路轉,有被稱為世外桃源的寺嶺古村。沿路有桃花塢,這一帶盛產的東海大峽谷水蜜桃堪比奉化水蜜桃。在東海大峽谷,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水果可以品嘗。
寺嶺古村神秘之處,不但在于它不易被人發現,還在于這里有龍潭、龍王宮。這里的村民告訴筆者,從前村民上山砍柴不小心將刻有名字的扁擔掉落在龍潭內不見了。過了一些天,他在一漁村賣貨,發現一戶人家門口正放著刻有他名字的扁擔,詢問來處,女主人答,是她丈夫在舟山本島西北面灌門龍洞口撿的。
龍王宮則是為了紀念宋高宗而建,每到天旱祈雨,時有靈異傳說。
且行且觀景,似乎忘了疲倦。沿途,波光瀲滟的虹橋水庫、叉河水庫、長春水庫、長春嶺水庫宛如明鏡、珠寶鑲嵌大地,風姿各異。汗淋淋爬上舟山第二高峰——五雷山,感覺一股涼氣從天際襲來。透過繚繞的祥云,看四周如翡翠散落的舟山群島,不禁飄飄欲仙,乘風而起。
相傳在很久遠的時候,天上輪到一條懶龍值年,掌管天下霖雨之事,此龍特別喜歡飲酒,上任以后成天躲藏在五臨山的龍洞中飲酒,根本忘卻了管雨之事。天長日久,造成天下大旱,百姓紛紛焚香點燭禱告天地,祈禱天降大雨,救百姓出苦海。地下山神、河神、土地菩薩等各路神仙也紛紛上天奏明玉帝,訴說天下大旱,百姓受難。玉帝聞奏后,急命雷、霆、震、霄、霹五大雷神到凡界查審懶龍值年管雨之事。五雷神下到凡界的五臨山上,一看懶龍還爛醉如泥,呼呼大睡不醒。五雷神一邊叫醒懶龍,叫他快快降雨,救百姓于旱災;一邊速報天庭,玉帝聞訊大怒,定要斬殺懶龍,以整天規。太白金星上前奏道:目前天下大旱,不如暫不殺他,叫他將功補過,這樣更好。玉帝聽后覺得有理,命五雷神鎮守五臨山上,監督懶龍降雨。
懶龍是玉帝開恩赦免死罪的,加上有五雷神的監督和鎮守,他從此不敢怠懈,及時行雨,使得其轄區百姓年年風調雨順,平平安安,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定海百姓為了報答五雷神誠心盡責,將五臨山改名為“五雷山”,并在五雷山上建造五雷寺,塑造雷公神像,供百姓朝拜。
從五雷山下行,抵南洞水庫。庫壩上,游人如織,極目遠眺,有海島難得一見的“功勛”號列車、有白墻黛瓦的新農居、還有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更有意味的是,農居墻上繪有各種藝術圖案:現代動漫、古代仕女、植物動物,異彩紛呈,形成“步步皆入畫、人在畫中游”的景觀。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貧窮的偏僻小山村,因為女村支書余金紅帶領一班人的努力,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逐漸脫胎為一個新農村建設的樣本,又是全國大學生藝術采風基地、農家樂發展樣板、新農村文化建設示范基地。而女支書也成為全國優秀公務員、全國三八紅旗手。
東海大峽谷,一路走來,有看不盡的古樸美景,賞不完的生態圖卷。四時之景不同,合理開發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