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杰 李紅濤
蘋果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是當今世界蘋果發展的主流和方向,是蘋果栽培制度的重大變革,也是實現我國蘋果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蘋果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戰略性轉變的重要技術措施。
1 選擇優良品種和砧木
優良的品種具有生長健壯、抗逆性強、豐產、優質等綜合性狀。蘋果是多年生經濟作物,一經栽植不易更換,品種一旦選擇不當,會給生產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建園時在品種選擇上,應本著“因地制宜、適地適栽”的原則,依據市場、消費需求變化和當地生態條件選擇優良品種。研究和實踐證明:陜西洛川一帶為紅富士、喬納金、嘎拉的優生區;陜西延安以北和甘肅蘭州以西及西南高地為紅元帥、喬納金、新紅星、花牛蘋果的優生區;渤海灣地區是紅富士、嘎拉蘋果的優生區。目前各地表現好的品種還有:新世界、千秋優系、華冠、粉紅女士、秦陽、昂林、爵士、富士冠軍、長富2號、紅蓋露、密脆涼香等。
目前我國蘋果生產上應用最多的矮化砧是英國的M系和MM系。M26矮化砧,嫁接親和力強,早果、豐產,既可以做根砧,也可以做中間砧,國內外廣泛應用。但要求較好的土壤和管理條件;M9矮化砧,適合做中間砧,早果性很強,但用來做自根砧時固地性差,有“大腳”現象。同時因根系淺,抗旱、抗澇和抗寒力差,故應用不如M26多;M7半矮化砧,根系好,較抗旱、抗寒,耐瘠薄,與蘋果嫁接親和力強,早果性雖不如M9和M26,但適應性很強;MMl06半矮化砧,嫁接蘋果親和力較好,固地性強,樹勢健旺,耐瘠薄,適應性強,與短枝型品種搭配樹體變得更小。陜西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于2011年從國外引進M9—T337脫毒矮化自根砧果苗建立果園130公頃,表現良好。因此,筆者推薦在西北黃土高原和山東省膠東蘋果產區的氣候條件下,可采取M9脫毒優系M9—T337矮化自根砧果苗建園,這是歐洲應用最廣泛的矮化砧木,其最大特點是早豐產,適應性廣。
2 高標準建園
2.1 選用大苗
建園選用3年生大苗(圖1),并且品種、砧木純正,無檢疫性病蟲害。優質大苗標準是:苗木基部品種接口上10厘米處干徑在1.0~1.3厘米,苗木高度1.2米以上;整形帶內最好有6~9個分枝,長度在40~50厘米左右,分布均勻;主根健壯,超過20厘米側根5條以上,毛細根密集;自根砧根砧長度20厘米左右。栽前將根系的受傷部分及過長主根剪短,剪口剪成平茬,不帶土的苗木應蘸泥漿或沾生根粉后再栽為宜。
2.2 寬行密植
栽植密度由品種、砧木長勢及土壤肥力來決定。長勢強的品種(富士等)或土質條件較好及平地,采用較大的株行距栽植;長勢弱的品種(如嘎拉等)或土質條件差及坡地,采用較小的株行距栽植。同時,不同的區域和整形方式,有不同的栽植密度。一般推行寬行密植,株行距為1.0~2米×3.5~4.0米,每畝栽植83~190株(M26砧木100株左右,M9砧木150株左右)。
2.3 雙膜栽植
栽植時,把苗木放在已挖好的0.8~1.0米見方,且回填了一大半土的定植穴內,根系自然舒展,苗木扶直,株、行對齊。然后填入表土,并輕輕提一下苗,使根系舒展向下,并與土壤密接,隨即踩實。有條件的地方澆1次透水,最好再起8~10厘米高的壟(圖3),鋪0.8~1.0米寬的黑色地膜保墑增溫,提高成活率。在旱地建園,栽植時一般要求中間砧上部露出地面3~5厘米(圖2),即不讓品種段生根為宜;在水澆地栽植時中間砧上部露出地面5~8厘米。生長勢旺的品種在以上基礎上可再多露2~3厘米,生長勢弱的品種,在以上的基礎上可再少露1~2厘米。對水地和背風向陽處,苗木栽后立即定干,然后對苗木套塑料袋子(圖4),中間用塑料條扎緊,春季萌芽后再去除塑料袋,塑料袋不要1次去掉,先用手撕一點口子,3~5天后再全部去掉。但對秋栽澆水少,風口臺田,可以秋栽后埋土過冬,提高成活率。
2.4 立架栽培
用矮化砧木建立的果園,矮化中間砧易出現偏斜和吹劈現象,必須進行立架栽培。一般10~15米設立一個4.0~4.5米長鍍鋅鋼管或水泥樁,其中地下埋70厘米,地上露3.3~3.8米,分別在地上0.8米、1.6米、2.4米、3.2米、3.8米處各拉一道直徑2.2毫米的鍍鋅鋼絲(鍍鋅重量≥60克/平方米,一般鍍鋅鋼絲1千克31米,每畝需要26~32.5千克,每千克成本7元左右)。鍍鋅鋼管成本50~60元/個,在鋼管上打3~4個孔,每個孔成本0.5~1.0元,最頂端刻一個2~3厘米深的槽,利于最頂層拉鋼絲。用鍍鋅鋼管作樁,最好對地頂頭埋鋼管處周圍用水泥固定。每隔10米栽1個樁,每畝需20個樁左右;每隔15米栽1個樁,每畝需14個樁左右。
如果選用水泥樁,為10厘米×10厘米的長方柱,長度4.0~4.5米(內置4根直徑4毫米的帶粗面冷拔絲,選用Po42.5標號水泥,石頭用粒石或破碎石,直徑0.5~1.5厘米。成本每個45元左右,承載力Qd≥28.62,抗裂rci>1.255)。拉鋼絲要求與前面相同(圖5)。
在地頂頭,要安裝1個地錨和1~2個發攬,固定和拉直鋼絲。一般地錨每個10~15元,發攬每個5元。并且地頂頭的樁最好向外斜15°左右。臨時措施也可以在每株樹旁栽一個廉價的竹竿做立柱,扶植中干。中央領導干延長頭固定在竹竿上。要求竹竿直徑1厘米以上,高度3.5米(圖6)。
3 高紡錘樹形培養
3.1 栽植后高位定干
如果選用3年生大苗,定植時盡可能少修剪,不定干或輕打頭,僅去除直徑超過主干干徑1/4的大側枝,但缺枝位置要刻芽促枝。如果用2年生的苗木,在飽滿芽處定干,并進行刻芽(圖8)。無論3年或2年生苗,刻芽要注意,剪口下2~4芽不刻,并且萌芽還要抹除(圖7),防止長成競爭枝;其他離地面70厘米以上的芽,每隔2~3芽刻一個芽。萌芽后嚴格控制側枝生長勢,一般側枝長到25~30厘米時拉開基角,角度90°~110°,生長勢旺和近中心干上部的角度大些,著生在中心干下部或長勢偏弱的枝條角度小些。春夏季腰角和梢角任其生長不管,秋季再拉大腰角和梢角,確保中心干健壯生長,樹高應2~2.5米。
3.2 第2年刻芽、扭枝、環切
第2年春,在中心干分枝不足處進行刻芽或涂抹藥劑促發分枝,留樁疏除因第1年控制不當形成的過粗分枝(粗度大于同部位干徑1/4的分枝)。在展葉初期,對保留枝條枝長超過80厘米者,在枝條底部進行扭傷和轉枝(背上芽變為背下芽,背下芽變為背上芽),同時要每隔20厘米進行多道環切,并掰除頂芽。生長季整形修剪同第1年,不留果。使樹高2.8~3.3米(圖10)。
3.3 第3年培養良好分枝
第3年修剪基本與第2年相同,嚴格控制中心干近枝頭(上部50厘米)留果,尤其是對于部分腋花芽,可以疏花并利用果臺枝培養優良分枝。依據有效產量決定下部分枝是否留果。一般產量低于每畝300千克,建議不留果(圖11)。
3.4 第4年達到目標樹形
從第4年開始,樹高達到3米以上,分枝30~50個,整形基本完成。果樹進入初果期,如果樹勢較弱,春季疏除花芽,推遲結果一年。7~8年生進入盛果期,產量控制在3 000~4 000千克/畝(圖12)。
圖12 成形樹冠
3.5 結果后疏除回縮更新修剪
就高紡錘形樹來說,保證果園群體充分受光是生產優質果的關鍵。隨著樹齡增長,適時去除主干上部過長的大枝,盡量不回縮,及時疏除頂部競爭枝。為了保證枝條更新,去除主干中下部大枝時應留小樁,促發出平生的中庸更新枝,培養細長下垂結果枝組(圖13)。
圖13 更新修剪
4 水肥一體化管理
灌溉和施肥是果園的兩項重要管理措施,需要大量的人工和費用,是果園生產成本中的重要組成。傳統上灌溉和施肥都是分開進行的。但從科學道理來講,灌溉和施肥同時進行是最好的措施。其理論根據是養分到達根系表面被吸收主要通過質流和擴散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都要有水的參與才能進行。通俗講,就是肥料必須溶解于水才能被根系吸收。不被溶解的肥料或根系接觸不到的肥料對作物是沒有用的。如果把肥料先溶解于水然后澆灌、淋灌或通過滴灌等管道施用,這樣果樹根系一邊吸水,一邊吸肥,就會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果樹生長壯旺。水肥同時管理的技術就叫水肥一體化管理技術。特別是采用管道灌溉和施肥后(果園最適宜用滴灌或微噴灌),可以大幅度節省灌溉和施肥的人工,幾百上千畝的灌溉和施肥任務可以一人完成;大量節省肥料,通常比常規的施干肥要省一半肥料;滴灌最節水,只灌溉根部。采用水肥一體化后,果樹長勢齊整,高產優質,提早采收。由于水肥一體化技術是一種科學、節省、高效的水肥管理技術,在發達國家的果園中得到普遍應用,尤以滴灌施肥最普及。搞現代化果園,必須要有完善的灌溉設施。很多果園水的問題解決了,但由于施肥不合理,仍然存在產量低,品質差,葉片缺素癥普遍等問題。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容易做到平衡施肥,合理施肥,一般可以使果樹處于營養正常水平,最終表現為果大、果甜、外觀靚麗、商品率高。
5 果園機械化作業
海升千陽蘋果種植基地已從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引進滑移裝載機、道依茨拖拉機、果園專用噴藥機等19臺先進農業機械,分別用于整地、割草、打坑、噴藥、運輸等果樹生產環節。這些機械與我國的機械相比有顯著的特點:一是馬力大,均在75馬力以上;二是機身小,最大寬度不超過2米,便于在果園中使用;三是智能化程度高,遇到障礙迅速收縮或者繞過,不傷害果樹;四是可掛附件多,一臺機械最多可掛附件100多種,用途十分廣泛。這些機械的引進使用,為我國省力化栽培、機械化作業,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益創造了典范。
6 病蟲害綠色防控
為了有效控制病蟲危害,保障蘋果生產取得安全、豐產、優質的效果,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和“治早、治小、”的植保要求,積極實施農業、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在全縣果園大力推廣普及“燈、板、帶”技術。一是主干綁縛誘蟲帶。8月下旬果樹害蟲越冬之前,把誘蟲帶用膠帶粘接或是用繩子綁扎固定在樹干第一分枝下5~10厘米處。在害蟲進入休眠期后的12月份解除誘蟲帶,并集中燒毀,切勿胡亂丟棄或重復使用。二是果園懸掛粘蟲板。在果樹萌芽后,蚜蟲危害時期,開始使用粘蟲板。在樹冠外圍懸掛,板面方向為東西,每畝20~30塊30厘米×40厘米的粘蟲板,掛置高度距地面1.5米。懸掛期間,每半月檢查1次,若粘蟲板上粘滿蟲體,可及時解下,用清水沖洗掉蟲體,然后再懸掛在樹冠上。至11月份害蟲進入休眠后,解除粘蟲板,集中燒毀。三是果園懸掛太陽能殺蟲燈。在5月上旬,每30畝果園懸掛一盞燈,燈間直線距離100米,懸掛高度1.5米,呈棋盤式分布。殺蟲燈自動控制照射時間,白天燈滅,晚上燈亮誘殺害蟲。每3~5日檢查1次,若燈不亮或其他部件損壞及時修理;若蟲袋裝滿蟲體,及時解下清理蟲源,并將燈上的蟲垢用刷帚打掃干凈。
(作者聯系電話:0917-424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