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昌
核桃是云南省傳統的木本油料作物。云南山區農村大力發展核桃產業,不斷延長從生產加工到營銷的一系列產業鏈,打造核桃產業基地。然而,核桃產業快速發展,同時烘烤技術滯后所帶來的生態和食品安全等問題也擺在了林業人的面前,更好的致富效果和生態效益。
喜:綠色產業激發山區經濟活力
核桃是云南省栽培范圍最廣、種植面積最大的經濟樹種。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省委、省政府就提出開展山區資源綜合開發,大力培育特色經濟林果,培植新的后續產業和富民產業的發展目標,并積極扶持引導。“十五”、“十一五”以來,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視特色經濟林,特別是核桃產業的發展。歷任省領導多次調研核桃產業發展,強調要將退耕還林、水土保持、荒山治理、四旁植樹、低產林改造、公益林建設等統籌起來,加快發展以核桃等為重點的特色經濟林,全省迅速掀起了發展核桃產業的熱潮。核桃產業的建設規模逐步擴大,產業效益持續快速增長,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產品品牌化進程加快。
目前,全省核桃種植面積已達到了3 700萬畝,建立起了以70個重點核桃生產市(縣)為骨干的核桃產業大發展格局。每年投放到國內外市場上的核桃果(仁)超過60萬噸,農民核桃收入近200億元,受益農民達到了上千萬人以上,而且核桃種植面積和掛果投產面積還在以每年超過20%以上的速度大幅增加。
與此同時,該產業的快速發展還就近就地轉化了上百萬農村剩余勞動力,帶動了招商引資,在全省各地出現了大批核桃產品的深加工企業,拉動了機械設備制造業、包裝、物流、服務業等多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工業品的大批量下鄉,全面激發了山區經濟的發展活力。
根據《云南省木本油料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云南省核桃種植面積將發展到4 000萬畝,核桃產量將超過200萬噸,核桃產業預計將成為產值超1 000億元的大產業,成為山區農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
憂:烘烤方式滯后引發系列問題
云南省核桃產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問題。記者走訪了我省多個核桃主產區,發現核桃采摘后因烘烤方式不當,帶來了林木大量砍伐、環境惡化和產品污染等一系列問題,著實令人擔憂。
目前,云南省有適用于核桃烘烤的大、中、小各式烤爐(房)多達3萬余座,其中大多數技術落后、熱效率低、操作極為費工費力,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三高”問題明顯的舊式傳統烤爐。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不容忽視。
有關專家多年深入調查發現,云南省絕大多數核桃產區都處于優質煤資源緊缺而劣質褐煤資源豐富的區域。老式烤爐用劣質褐煤進行烘烤,溫度上不去,而且因煙氣外溢致使烘烤后的產品質量達標難,所以不得不選擇燒優質煤或木材。但現實狀況是,全省僅有約10%的核桃烘烤是在用優質煤烘烤;另有20%的是在用劣質褐煤加木材烘烤;而高達70%的是在靠挖樹根或是砍樹進行烘烤。
據專家介紹,烘烤一噸核桃平均需燃料0.8噸,以目前全省每年需烘烤核桃果60萬噸計算,每年需要消耗的燃料達48萬噸。其中,以70%是采用木材和樹根烘烤的方式計算,需要燒掉木材和挖樹根33.6萬噸,初步計算,每年因烤核桃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會高達144萬噸。
思:節能環保才能走穩致富新路
針對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烘烤技術問題,云南省林業廳、省林業產業協會等有關部門大力支持節能技術研究。
科研人員從2005年開始深入核桃主產區開展科技攻關,最終研發出了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核桃烘烤爐——直縫(夾縫)式熱風烘烤爐。2011年6月27日,省科技廳組織國內知名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對該熱風爐進行了技術成果鑒定,鑒定結論為:熱風爐提高了熱效率,降低了煙氣阻力,減少煙塵排放,并可燒劣質煤和秸稈。
目前,林業部門在全省核桃產區選擇了20多個不同類型的點進行推廣示范。為確保該爐的可靠性,省林業廳、省林產業協會、保山市林業局還組織一線科研骨干全力跟蹤,對幾十座新、舊熱風核桃烘烤爐進行了嚴格測評,結果顯示,直縫(夾縫)式熱風爐減輕了烘烤勞動強度,實現了清潔生產,提高了產品質量。
負責研發該項目的專家表示,用舊式爐型烤1千克核桃,平均成本0.8元;用新爐烘烤每千克只需0.42元,燒烤成本降低了近一半。而且新型烤爐還可燒劣質褐煤和秸稈,不用燒木材。云南省應進一步重視核桃加工中的節能減排工作,通過政策引導,杜絕砍伐樹木烘烤核桃的做法,切實保護好山區森林資源和植被,讓核桃產業真正成為山區可持續發展的“搖錢樹”。
(據《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