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照義 李平 王運強 劉志雄 孫玉宏 郭鳳領
南方露地中晚熟西瓜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四川和江西等省市,總體規模約20萬hm2,主要產區包括湖北省江漢平原、鄂西北部分地區;湖南省洞庭湖平原地區、湘中丘陵地區;安徽省長江以南地區;江西省東北部和西南部;四川省四川盆地和周邊丘陵區等。本區域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淮北平原、四川盆地等,年降雨量一般在800~1 600 mm,年日照時數1 200~2 000 h。本區域是我國重要的西瓜產區之一,主要栽培方式以棉田套種(麥—瓜—棉)為主,水旱輪作也是重要的栽培方式。
1 主要品種
有籽西瓜主栽品種有‘西農8號類型、‘新紅寶類型、‘黑美人、‘84-24、‘京欣系列、‘安生系列、‘荊雜18等;無籽西瓜主栽品種有‘洞庭1號、‘鄂西瓜12號、‘黑冰、‘黑老大、‘農康無籽3號、‘鄭抗無籽系列、‘豐樂無籽系列等。
2 技術經濟指標
667 m2產西瓜2500 kg,每kg單價0.60元,產值1 500元;667 m2產小麥300 kg,每kg單價1.60元,產值480元;667 m2產籽棉300 kg,每kg單價8.00元,產值2 400元, 合計667 m2產值4 200~4 400元。
3 物候期
小麥10月20日左右播種,5月中旬收獲;西瓜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小拱棚早熟栽培可在3月初播種),苗齡30~35 d,4月下旬定植到預留行中,7月上中旬上市;棉花4月上中旬播種育苗,5月上中旬油菜(小麥)收獲后搶晴移栽,10月下旬至11月收獲。
4 育苗基質
采用育苗基質+穴盤或機制營養缽育苗2種方式。育苗基質的配制比例為草炭土80%、珍珠巖20%,每m3基質加0.5 kg含硫三元復合肥(N∶P2O5∶K2O=15∶15∶15,下同),并加入0.1 kg 2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用于消毒,肥料和藥化水噴灑到育苗基質中,混合均勻后將育苗基質裝入50孔育苗穴盤。營養土的配制比例為干細土90%、腐熟有機肥10%,如上加入肥料和殺菌劑后,混合均勻,用制缽機壓制直徑6 cm左右、高10 cm左右的營養缽。
5 浸種催芽
浸種前應選晴好天氣將種子曬1~2 d,可殺滅種子外表所帶部分病菌,并使之發芽整齊。推薦采用溫湯浸種或藥劑浸種。無籽西瓜種子催芽前還要進行嗑種。有籽西瓜催芽適宜溫度30~32 ℃,無籽西瓜32~33 ℃。
6 播種育苗
在28~32 ℃ 條件下催芽24 h,種子芽長0.2~0.3 cm時播種。西瓜播種前1 d 將營養缽或穴盤澆透水。播種時,營養缽每缽或穴盤每穴播1粒發芽的種子,種子要平放或芽尖向下,覆蓋0.5~1 cm厚疏松濕潤營養土或基質,然后覆蓋地膜保溫保濕。無籽西瓜應播10% 的有籽西瓜用于人工輔助授粉。有條件的也可以在集約化育苗工廠購買商品苗。
7 定植
西瓜在4月中下旬、苗齡2葉1心至3葉1心時,選晴好天氣定植到預留行中。西瓜、小麥、棉花在田間分布可分為2種方式,廂寬分別為6.5 m和4 m。寬廂栽培的,在地膜上兩邊各定植1行西瓜,行距0.6 m,株距0.45~0.50 m,每667 m2定植400~450株。棉花在地膜外兩側各定植2行,外側棉行距溝中心0.7 m,內側棉行相距2.5 m,內外側棉行相距1.3 m,棉花株距0.4~0.45 m,每667 m2定植900~1 100株(圖1)。
窄廂栽培的,在地膜靠外側定植1行西瓜,距溝中心1.0m,株距0.35~0.4 m,每667 m2定植400~450株。在西瓜兩邊距0.5 m處各定植1行棉花,距第2行棉花2.0m處定植第3行棉花,棉花株距0.5~0.55 m,每667 m2定植900~1 000株(圖2)。西瓜和棉花定植后,均應澆足定根水,封好定植孔。
8 嫁接稀植技術
南方露地中晚熟西瓜嫁接稀植栽培的嫁接方式主要是頂插接,集約化育苗工廠多采用雙斷根嫁接技術;砧木品種主要采用葫蘆和瓠子。在有籽西瓜中,‘黑美人類型等中小果型品種667 m2密度為300~350株,‘京欣類型等中果型品種250~300株,無籽西瓜667 m2密度為200~250株。
9 整枝壓蔓與人工授粉
無籽西瓜和中果型有籽西瓜采用雙蔓整枝,留主蔓和1條健壯子蔓,其余側蔓全部除去,小果型有籽西瓜采用3蔓整枝,嫁接栽培可以不整枝。整枝宜在下午進行;壓蔓共進行2~3次,第1次在瓜蔓約0.5 m長時進行,以后每隔0.3~0.4 m壓1次,坐果后一般不再進行整枝壓蔓。無籽西瓜需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10 肥水一體化施用技術
基肥一般每667 m2施土雜肥2 500 kg、菜籽餅50~100 kg、含硫三元復合肥25~40 kg;定植成活后施2~3次提苗肥,用 0.2%的尿素+0.2%的磷酸二氫鉀溶于10%的清糞水中灌根;伸蔓后每667 m2施含硫三元復合肥30 kg作伸蔓肥;坐果后每667 m2施含硫復合肥10 kg和尿素10 kg作膨瓜肥,并結合防治病蟲用0.3% 的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2~3次。除基肥外,追肥均可和灌溉結合進行。
11 病蟲害綜合防控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相結合。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疫病、枯萎病、蔓枯病、細菌性角斑病、病毒病、根結線蟲病等。對炭疽病以瓜田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為主,藥劑防治可用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或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3 000~6 000倍液等噴霧;對疫病,在清除病、死株后,用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藥劑防治可用58%雷多米爾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800~1 000倍液等噴霧;枯萎病主要實行輪作換茬或嫁接栽培,藥劑防治用96%惡霉靈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灌根2~3次,每株用量200 mL。
主要蟲害有蚜蟲、煙粉虱、薊馬、瓜絹螟、黃守瓜、斑潛蠅等。蚜蟲可用黃板誘殺,藥劑防治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7%皂素煙堿乳油300~400倍液等噴霧;煙粉虱、薊馬可用藍板誘殺,藥劑防治可用10%撲虱靈乳油1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 000倍液等噴霧;瓜絹螟可用5%抑太保乳500~2 000倍液,或1.8% 阿維菌素乳油1 500~2 000倍液等噴霧;黃守瓜可用8%丁硫·啶蟲脒乳油1 000倍液,或5%魚藤精乳油500倍液等噴霧;斑潛蠅可用5%卡死克乳油或1.8% 愛福丁乳油3 000~4 000倍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