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媒體群”無疑是今年SMG改革的一大亮點。
2014年7月4日,上海廣播電視臺將旗下藝術人文頻道、七彩戲劇頻道、經典947頻率、戲劇曲藝頻率四個平臺進行統一整合,成立上海廣播電視臺“公益媒體群”。
公益媒體之路,業內不乏先行樣本,但失敗案例也不少。有的因為完全脫離市場,有的則是內容無法滿足觀眾的文化訴求。因此,在成立“公益媒體群”之初,SMG即對此進行了充分考量。
在啟動儀式上,上海廣播電視臺副臺長王建軍稱“公益媒體群”是今年上海文廣整體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改革啟動之初,SMG已確定做公益媒體群的概念,出于各種考慮,市場化改革先行一步,上半年對集團的資源進行了組合,組建了東方衛視中心。
“公益媒體群”由東方衛視中心牽頭運行,東方衛視中心副總監張頌華表示,“政府對電視公益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上海有這個環境,SMG也有這樣的底氣和實力去做這樣的事”。
此次加入“公益媒體群”的兩個頻道和兩個頻率,多年來在上海本地擁有很好的口碑。打通頻道頻率,在全新的平臺之上,對節目內容進行整合,以傳播高雅藝術、弘揚傳統文化為宗旨,“公益媒體群”正在探索一條不一樣的媒體公益之路。
強化內容 打造公益品牌
專題紀錄片和青少年文化欄目是“公益媒體群”的重要看點。張頌華介紹,目前他們正在醞釀大型專題紀錄片,內容涉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文化脈絡等人文藝術領域。“公益媒體群”正在潛移默化地向觀眾傳輸傳統文化,提升觀眾的人文素養。
青少年觀眾也是“公益媒體群”重點培育的目標人群。張頌華表示,“公益媒體群”將與上海教育部門和教育機構聯手,打造以青少年美育為主題的周播欄目,這檔欄目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等文化類節目不同,是“公益媒體群”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節目,會更加側重提高青少年的人文藝術修養。
作為傳播力極強的大眾媒介,電視有著與教育結合的天然優勢。“公益媒體群”將依托經典的傳統藝術,以青少年喜愛的形式,呈現出與課堂教育相配合的電視欄目。
此外,SMG這一全新“公益”品牌不僅局限于電視熒屏上的傳播方式,還將策劃更多以提升人文藝術素養的線下活動。“我們會將經典音樂、高雅藝術帶進高校、社區,在這方面,SMG有大量的資源”。張頌華說。
優質內容是觀眾最基本的訴求,娛樂節目如是,公益節目亦如是。沒有好的內容,傳播效力無處可尋,社會效益更無從談起。回歸本元,樸樸素素地把內容做好,才能談得上價值,這也正是“公益媒體群”首先發力的方向。
考核理念的轉變
“公益媒體群”在成立之初便宣稱不以收視、收聽率和廣告創收作為考核節目的標準。這打破了以往以經濟效益為先的電視節目評價標準。在這背后,是觀念的改變,電視人正在用更加純粹的匠人之心,面對節目、面對作品。王建軍稱此舉意在不讓頻道、頻率為利益而困惑,團隊能夠沉下心來制作、播出大量有藝術質感和人文氣質的經典節目。
當然,不考核不代表沒有要求,目前,“公益媒體群”正探索全新的節目評判制度,以確保節目質量高標準、高要求,“內部一定要有考核,如果不考核會產生一些惰性。”
“我們會通過外部專家、觀眾、第三方對節目進行新的質量體系考核,為保證客觀性,這個新的評判體系將完全委托第三方。”張頌華說。同時,“公益媒體群”將成立“藝術委員會”,邀請專家、學者不定期為電視節目出謀劃策、評估把控。
多元社會同樣需要評價體系的多元。東方衛視中心常務副總監、副總經理鮑曉群認為,在全新評價體系之下,“公益媒體群”會淘汰“比較俗的,質量不高的東西”,“某種程度上,變得更嚴厲了。”
由此帶來的是對廣告經營理念的修正。在SMG廣告經營中心主任李逸看來,“公益媒體群”不以廣告收入為主,但并不排斥廣告的做法,是在改變以往電視臺過分倚重廣告創收的局面。
面對上海廣播電視臺“公益媒體群”的改革,CSM媒介研究副總經理鄭維東表示,上海臺對一些應該更加強調其公共屬性的媒體標識以“公益媒體群”,并調整考核體系,是一種值得贊賞的帶有示范意義的好做法,也是對當前較為混亂的媒體評價市場的一次厘清。
做好公益是一種平衡的藝術
“公益媒體群”要想真正保持長久生命力,自身的造血能力是關鍵。如何解決長久資金的來源問題?對此,張頌華表示,這項工作需要全世界的參與,“一定是政府、媒體、企業三方聯動,才能有一個良性的互動循環。”
10月25日,上海廣播電視臺SMG成立藝術人文發展基金會,這將是“公益媒體群”的供血中心。通過基金會更多地吸納社會資本,反哺“公益媒體群”,這是一個全新的頻道管理理念。
藝術人文發展基金會成立后,將逐步改變“公益媒體群”目前依靠上海廣播電視臺投入和扶持來運營的方式。據介紹,目前“公益媒體群”集中的原始資金有一億,半年間,將會有一億的社會資金注入,累積成2-3億的啟動資金。此后,通過藝術人文發展基金會的運營,SMG原本的扶持和投入將會逐漸減少,“公益媒體群”將變成一個更多依靠社會資金良性運轉的公益主體。
在張頌華看來,藝術人文發展基金會成功運營的關鍵在于節目質量的提升,在于“公益媒體群”頻道品牌的打造,“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一個良性循環”。只有好的公益品牌和頻道才能吸納更多的社會資金,保證“公益媒體群”更好地運營。
社會資金參與“公益媒體群”的方式是多樣的。據張頌華透露,目前,“公益媒體群”正在與商業機構洽談,在保證公益文化性的前提下,以優質而有營養的內容提升社會效益,為雙方形成良好的公益品牌。此外,企業通過“公益媒體群”定制公益文化類的產品、節目、活動,也是參與公益的雙贏途徑。這種合作是以“公益媒體群”為主導,確保公益導向,最終實現企業影響力和媒體公益雙贏的局面。
鄭維東認為做好‘公益媒體群更需要增大投入,這就要從其他媒體群的經濟效益中轉化過來,“最終還是一種平衡的藝術。”
上海廣播電視臺“公益媒體群”正一步步開啟媒體公益的新局面。對于初生的它,任重而道遠。
(蔡旻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