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亮
疊層式籠養肉雞養殖飼養由3~4層雞籠組成,3層籠高1.45~1.5 m,下面2層完全重疊,最上層的雞糞直接落入糞溝,中層籠下要設置承糞板,該設計結構合理,能充分利用空間,隨雛雞的日齡變化應靈活調節調節板的高度,確保雛雞各齡期的飼料供應,避免雛雞初期的跑雞現象,自由飲水,采食省工省料,采用接糞盤清糞,管理、觀察、消毒操作方便。將白羽肉雞分為育雛期(1~7日齡)和育成期(8日齡-出欄)。飼養期前21 d小區域集中育雛,節約供暖費。育雛期間籠養肉雞采取人工添料,使用料盤,飼喂人工添料的次數為6~8次/d,做到少喂勤添,增加雞的采食量。肉雞在育成期添料實行上料機上料,一般每天上料兩次,根據日齡的增加,改變上料次數,采取與人工添料相結合,避免因料槽缺料而影響肉雞的正常生長。
1 溫度控制
1.1 進雛前雞舍內溫度的控制 籠養肉雞采取全舍育雛,育雛前先調試雞舍內的保溫設備,檢查暖氣片及管道有無漏水及不熱的現象,避免出現死角。進雛前雞舍內加溫到26℃,做到提前保暖。因為籠養肉雞采取全舍育雛的方法,育雛空間較大,調整雞舍內溫度,做到溫度均勻,避免出現溫度相差太大的現象。
1.2 育成期雞舍內溫度的控制 從7日齡開始,做到每周降低0.5℃,21日齡到出欄,溫度維持在26℃左右。
1.3 育雛期雞舍內溫度的控制 籠養肉雞采取高溫育雛,育雛期溫度為33℃,以后每周江降低0.5℃。因為7日齡內雛雞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較低,因此7日齡內應該保持育雛舍內溫度的恒定。飼養員應該時刻檢查雞舍內的溫度,避免溫度忽高忽低,造成雛雞的抵抗力降低。
2 光照控制
2.1 育雛期雞舍內光照的控制 籠養肉雞采取上籠架育雛,與地面平養和網上平養的光照強度一致,即育雛期采取10~20 勒克斯的光照強度,一般選擇10 勒克斯為宜(光照時間單位:20 勒克斯司相當于3.3 瓦/m2、10勒克司相當于1.7 瓦/m2)。現在多數籠養肉雞雞舍通過安裝窗戶和天窗可以解決雞舍內光照強度的問題,但是晚上雞舍內光照強度往往達不到要求。
2.2 育成期雞舍內光照的控制 雛雞前3 d采用24 h光照,最佳照度為30~60 勒克斯,從第4日齡開始,每天減1~2 h,在第一周末體重達標后,在10~14 d光照降到8 h,光照強度為10~20 勒克斯,如出現啄羽應降低光強。下層籠的光照強度也一定要達到。隨著雛雞日齡的增長,逐漸擴群,籠養肉雞由最上層育雛飼養分群到中間層和下層飼養,此時光照強度一般選擇5 勒克斯為宜。
3 通風控制
3.1 育雛期雞舍內通風的控制 育雛期要求雞舍內的溫度恒定,所以在通風換氣的同時應該做到不降低雞舍內的溫度,通過安裝溫控器控制風機的開啟與關閉,做到雞舍內的通風和換氣流暢。育雛期間風機設置,開啟溫度設置為35℃,關閉溫度為33℃,即當雞舍內溫度高于35℃時風機自動開啟,當雞舍內溫度低于33℃時風機又自動關閉。同時在白天和晚上適當打開雞舍兩邊的窗戶,增加通風換氣量,避免雞舍內通風換氣量不足而造成缺氧。
3.2 育成期雞舍內通風的控制 隨著雛雞日齡的增加,不斷調整溫控器上溫度的設置值,如21日齡后風機的開啟與關閉設置上1℃的溫差,即風機的開啟溫度為27℃,關閉溫度為26℃,通過雞舍內風機的開啟和關閉控制雞舍內的通風換氣量,做到雞舍內有充足的氧氣而無異味。
4 濕度控制
4.1 育雛期雞舍內濕度的控制 育雛期雞舍內的濕度應保持在60%~65%,增加雞舍內的濕度可以通過在舍內擺放數個盛水的盆子,通過蒸發來增加雞舍內的空氣濕度也可以通過定期消毒增加舍內濕度。不建議采取向地面灑水或者是安裝噴頭來增加雞舍內的濕度。
4.2 育成期雞舍內濕度的控制 育成期雞舍內的濕度需保持在40%~60%,適宜的濕度有利于肉雞的正常生長。濕度不能過高或過低,如果濕度過低容易引起肉雞的脫水,羽毛生長不良,皮膚干燥,空氣中灰塵飛揚,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夏季如果濕度過高容易引起雞體蒸發散熱受阻,采食量減少,飲水量增加的問題,且引起中暑,冬季濕度過高則引起雞體失熱過多,采食量增大,飼料消耗增多導致料肉比增加,增加養殖成本。■(編輯: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