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2014年3月24日,多云。
今天是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的開展日。上午8:30,從旅館坐車前往書展會場。
在入場處的資料臺自取導航和相關宣傳資料后,先參觀主廳最大的展覽。這是遞交并入選博洛尼亞插畫獎的各國童書插圖原畫展,入選畫作代表了當前世界兒童插圖的先進水平。據稱,今年的參展畫作總體上比往年都更為精致和精美,從中可見世界范圍內兒童插圖藝術要求和水平的不斷提升。歐美國家照例是參展的主力,但展場內日本、韓國、伊朗等亞洲國家的不少插畫家的作品也引人注目。中國臺灣有兩位插畫家的畫作入選其中,作者分別是湯姆牛和洪意晴。
遺憾的是沒能在展覽上見到中國內地畫家的作品。
在博洛尼亞書展,插畫藝術的確不容忽視。從書展大廳開始,到進入各個分展廳,觸目皆是大量的圖畫書作品。一些歐美童書出版大企業更將圖畫書作品作為本年度的品牌宣傳對象。比如,蘭登書屋2014年的版權手冊做得相當樸素,最普通的32開本,最平常的印刷紙張,只是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手冊的封面是2002年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得主昆汀·布萊克為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的知名童書作品所繪的經典插圖,它也是蘭登書屋將于2014年10月推出的新書之一。
兒童圖畫書產品的衍生力也十分強大,幾乎覆蓋了幼兒圖書的所有樣式。除傳統的故事圖畫書外,知識類、玩具類等圖畫書不但追求知識、游戲與圖畫結合的創意,也更注重插圖本身的藝術質量。這其中,玩具圖畫書最講究形式的創意,出版社的版權保護意識也很強。在26號展廳路過一家小型出版社的展位,見到若干奇趣十足的玩具圖畫書,忍不住舉起相機,馬上被工作人員友善地擋住鏡頭并解釋原因。后來走過相關的展臺,都是先征求展位工作人員的同意才拍照。
下午14:30,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的新聞發布會在主場館二樓禮堂舉行。會議的最大看點,是由本屆國際安徒生獎評委會主席瑪麗亞·基爾宣布2014年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與插畫家獎得主。日本作家上橋菜穗子和巴西插畫家羅杰·米羅榮膺大獎。羅杰·米羅本人也在現場。獲獎的消息一公布,祝賀的人群便包圍了他。對于主賓國巴西來說,本屆書展確是充滿驚喜。
3月25日,晴。
今天繼續參觀各個分展廳,對30號展廳印象格外深刻。這里是歐洲國家的主展廳之一,設有來自德國、法國、瑞士、比利時、西班牙等國的不少童書出版社的展位。它也是總體風格最鮮明的一個展廳,許多區域以黑色作為背景主色調,配以其他各種色彩和飾物,整潔、沉穩中透出些悠閑的俏皮。在德語童書的版權指南手冊中,除圖畫書外,近年在博洛尼亞書展得到持續關注的青少年文學也引人注目,其作品題材十分開放,包括日常生活、幻想、歷史、戰爭、犯罪、偵探、愛情等等。注意到德國作家阿爾諾·西特羅貝爾的小說《深淵》(Abgründig),與丹麥作家燕娜·泰勒引人爭議的《惡童》和美國作家蘇珊·柯林斯知名的《饑餓游戲》一樣,以青少年小說的形式來探問人性之惡的主題。《深淵》這樣的作品作為青少年小說,其題材和形式均值得探討,但作為一種創作的探索,它也體現了當代青少年文學的多面性。
除用作童書交流和版貿交易的大量展臺外,書展在各展廳設有四個咖啡角,分別為插畫家咖啡角(Illustrators Café)、作家咖啡角(Authors Café)、翻譯家咖啡角(Translators Café)和電子咖啡角(Digital Café),其名稱指向對當代兒童圖書的發展來說最為重要的四個因素:文學、繪畫、翻譯和新媒介。書展期間,四個咖啡角也持續舉辦著一系列圍繞童書創作、翻譯、出版、新媒介各議題的演講、對話、訪談、工作坊及其他交流活動。看到電子咖啡角的活動單,個中講座、討論涉及“為兒童制作上乘軟件的十個黃金法則”、“超越圖與文:為兒童打造講故事的軟件體驗”、“兒童、紙張與電子的未來”、“藝術家手中的技術”、“交叉新媒介”等話題,其技術水平或許待考,但話題顯然十分前沿。
臨近中午,在翻譯家咖啡角略作停留。這里正在舉辦以童書翻譯為主題的一些交流活動。中午12點就有一場2012年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得主瑪麗亞·特瑞莎·安德魯托與其作品翻譯者的見面交流。從這類活動的安排可看出,博洛尼亞書展遠不只是一個童書版權貿易的商業平臺,它也利用書展的優勢和便利為兒童圖書領域各個方面的國際交流創造著條件。這或許也是書展盛名遠揚的原因之一。從翻譯家咖啡角的介紹中看到,自2008年起,書展設立了“世界童書譯者名錄”(World Directory of Childrens Book Translators)項目。該項目據稱是全球首個以專業童書翻譯者為對象的數據庫,目前收錄了來自54個國家、包含55個語種的專業童書譯者訊息。相關譯者需要至少翻譯出版過兩本及以上的童書作品,才能獲得在該項目的注冊資格。有需要者可在網上免費查詢、獲取相關資料,也可通過譯者姓名、翻譯資料、目標語種、母語語種、居住地區、文學類型等條目搜索譯者。想起在25號展廳入口的資料臺處,也見過一份介紹意大利各類翻譯獎金、獎項的宣傳冊,目的是為國內外出版社、譯者提供意大利作家作品外譯的相關資金、獎項申請指南,其中包括意大利文化部設立的國家翻譯獎、意大利外交部設立的意大利圖書推廣與作品翻譯獎項,以及以意大利當代紀實寫作、專著、學術著作等為外譯對象的非盈利性翻譯支持機構SEPS。從中可見翻譯工作在對外文化傳播中的重大意義以及它在國家和國際語境中獲得的重視。聯想到國內童書對外譯介的困難,是否也可借鑒類似的人才庫及開放資金申請方式,加強盤活翻譯人才的力量?
信步走到了瑞典藝術協會設立的林格倫紀念獎展區,與協會行政辦的左伊·桑提考斯女士小談。瑞典藝術協會是林格倫紀念獎的工作主持機構。林格倫紀念獎于2002年由瑞典政府設立,以500萬瑞典克朗(約合57萬歐元)的獎金成為目前獎金額最高的世界兒童文學獎項。其評獎對象與國際安徒生獎略有區別,不但包括童書作家和畫家,也包括兒童閱讀的推廣人(組織)。當天中午12:30,在插畫家咖啡角將公布2014年林格倫獎紀念獎得主。今年有來自68個國家的238位提名候選人競逐獎項,中國的提名作家是殷健靈。
瑞典駐意大利大使魯思·雅各比女士作為活動嘉賓受邀來到現場并致辭。咖啡角的大屏幕上直播了瑞典斯德哥爾摩國家圖書館2014年林格倫紀念獎的公布現場,獲獎的是瑞典女作家巴布洛·林格倫。這位與林格倫同姓的作家生于1937年,其兒童文學創作覆蓋兒童詩歌、圖畫書、小說等類型。會場嘉賓介紹她各個時期的童書創作,特別提到其作品幽默而富于哲學思考,讀后回味深長。
3月26日,小雨。
今天是書展第三天。三天里,一面貪看各個重要和有趣的展廳及活動,同時也一直在關注書展上的中國身影。從第一天到第三天,多次經過設在26號廳的中國童書展區。展區就在哈珀·柯林斯、蘭登、企鵝等國際知名出版公司的展臺不遠處,用了正紅與亮黃的主色調,尤以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的展臺最為別致和引人注目。展區有集合各少兒社推薦書目的厚重而精美的英文目錄,各個出版社也為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印制了英文的圖書或節選譯本。相比于西方大企展臺絡繹不絕的咨詢和洽談,中國展區的交易氣氛略顯平靜,但這里安排的一系列國際交流活動也引人注目。
中午時分,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展區參觀了“好故事,一起講”國際交流活動。儀式由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李潘女士與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CBBY)副會長張明舟先生主持。中國作家金波、曹文軒、新獲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的羅杰·米羅等應邀參與現場交流。
當天另一個與中國聲音有關的重要事件,是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國際安徒生獎大獎書系”的新聞發布會。上午進場時,已在資料臺看到了發布會的英文宣傳冊。冊子做成可愛的飛鳥狀,印有氣派的宣傳語:“讓安徒生獎獲獎者的文字和繪畫作品走向全球最大市場”。發布會定于下午14:00在作家咖啡角舉行,這里昨天剛舉辦過托芙·揚松和她著名的“姆咪”(又譯“木民”)系列作品的紀念座談。今年是芬蘭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兼畫家、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得主托芙·揚松誕辰100周年。
下午,準時前往作家咖啡角,參加發布會。會議由張明舟先生主持,與會的嘉賓有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卡魯丁先生,本屆國際安徒生獎評委會主席瑪麗亞·基爾女士,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主席、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先生,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張克文先生,浙江師范大學教授、“國際安徒生獎大獎書系”主編方衛平先生。2000年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得主、巴西作家安娜·瑪麗亞·馬查多女士和德國慕尼黑國際青少年圖書館館長拉比女士等也出席了發布會。即將出版的書系第一輯內有馬查多女士的 《碧婆婆,貝婆婆》一書。這位作家見到展出的中文樣書,愛不釋手。
今天一天,覺得書展頗有些“中國日”的感覺。
3月27日,晴。
今天是博洛尼亞書展撤展的日子,一年一度的童書界盛事又到尾聲。
綜合來看,本屆書展的中國元素十分突出。幾天來,中國展區內安排了持續的作家交流活動,其中不乏高規格的國際交流。在展區外,中國身影和中國聲音也遍布各處。想起兩年前參觀書展時留下的印象,對比十分強烈。在這個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童書展上,中國的身影、中國的聲音正一點一點地沖破傳統、文化、語言等各方面的障礙,在國際童書舞臺上展示自己的風貌。
當然,中國童書文化要真正走進世界主流的童書版權貿易和藝術話語圈,還有一段不短的路程。就這些天書展所見,想到兩個方面的問題,或許是中國童書在其走向世界的進程中值得予以特別關注的。一是世界性的兒童圖書和兒童文化品牌的打造。在文化的全球化進程持續推進的今天,世界性的童書品牌即是童書文化傳播和輸出的世界語。比如在哈珀·柯林斯的版權手冊上,就能看到魔戒、納尼亞傳奇、小熊帕丁頓、Hello Kitty等全球知名的童書品牌。就品牌而言,不得不說,目前亞洲國家中日本做得最好,柯林斯手冊內的Hello Kitty即是日本知名的全球兒童文化品牌。對于特定的作者、出版社乃至國家地區來說,世界性的品牌童書往往也意味著一種世界性的聲名和影響。在中國童書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這類真正能夠為他國讀者所普遍接受并具有世界價值的品牌童書的創作、出版和對外翻譯、傳播,會起到重要的開拓和引領作用。
二是童書文化主導權的探索。幾天的參展,有個強烈的印象,博洛尼亞書展長期以來畢竟是一個由西方話語主導的展覽。或許,在這樣的國際平臺參與發聲、擴大影響的同時,中國童書文化的對外傳播也應該考慮在現階段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主導文化圈,比如,在亞洲范圍內,或者在更狹小些的亞洲漢字文化圈內,是否可能逐步建立起一個以中國本土為中心(或中心之一)的童書版權交易和藝術交流的平臺?借助這一較大的文化圈平臺,中國話語在當前世界舞臺上的表達力和影響力,或能得到更進一步的加強。我想到了2013年11月在上海舉辦的國際童書節。上述地域童書文化主導權的探索,或許可作為這一本土國際童書節的前期目標之一。
持續51年的博洛尼亞書展給這個意大利小城帶來了別樣的繁華。期待有一天,這樣的盛事也能在中國的土地上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