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科
狂犬病又稱為“瘋狗病”,屬于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通常由帶毒動物咬傷或舔舐已破損皮膚感染發生,普遍有狂躁、吞咽困難、因麻痹而死、畏光和水等臨床表現。人間狂犬病多由帶毒犬傳播,患者受感染后如果發病,病程不超過7 d就會死亡,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種致死率達100%的高危性傳染病。本文分析了新時期狂犬病的防控形勢,并提出相應的防控對策,以供參考。
1防控形勢
1.1 流行現狀分析
目前,狂犬病已成為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其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廣泛,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多達550 000例,其中絕大多數發生在亞洲和非洲,而亞洲是全世界狂犬病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死亡病例多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約3/4發生在農村。我國的狂犬病發生率較高,近年來每年因該病死亡的人數均在3 000人以上,發病率和死亡率僅次于印度。據衛生部統計顯示,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狂犬病發病和病死人數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2001年報告的死亡人數僅為854人,但2007年已上升至3 300人。從地域上來看,長江以南地區的發病率高于以北地區,華南、華東和西南等人口稠密地區的疫情十分嚴重,而其他省份無一例外均有狂犬病發病報告,防控形勢非常嚴峻。從統計數據來看,農村為狂犬病的高發地區,兒童為主要感染群體。因此,應將農村兒童作為防控狂犬病的首要目標人群。
1.2 流行原因分析
從整體上來看,導致我國狂犬病高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政府重視程度不高。各級政府未充分認識到動物狂犬病防治的重要性,缺乏統一有效的養犬管理辦法。部分地區雖然出臺了具體的管理辦法,但偏重于城市管理,縣、鄉和農村等地區未得到有效落實,致使管理辦法形同虛設。其二,犬管理水平低下。我國養犬數目多達8 000萬條以上,除北、上、廣等重點城市實施了嚴格的免疫和登記制度之外,其他地區的犬管理水平均較為低下。此外,農村是犬飼養的主要地區,犬基本處于放養狀態,均未進行登記和免疫,給狂犬病防控帶來了很大隱患。其三,犬免疫接種率偏低。當前,我國犬的預防免疫接種率很低,有些實施嚴格管理和強制免疫的一、二線城市其免疫率也低于50%。而在農村和偏遠地區,犬整體免疫率不到10%,一些發病率較高的地區犬有效免疫覆蓋率僅有1.8%,有的地方甚至從來就沒有開展過狂犬病免疫工作。其四,狂犬病病例暴露后未及時處置或有效處置率低。通常情況下,為預防狂犬病發生應在被狂犬病宿主致傷后及時對傷口進行處置,同時接種狂犬疫苗或免疫球蛋白。但我國很多地區病例暴露后未及時進行處置或未給予有效處置,這與人們對狂犬病預防知識缺乏了解、處置費用偏高、處置門診較少和村醫或私人診所處置水平低下等原因有關。
2防控對策
2.1 重視動物狂犬病防治,將其納入法制化管理
各級政府要積極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出臺覆蓋全國的狂犬病防治政策和符合城市及農村實際情況的養犬管理辦法,將動物狂犬病防治納入法制化管理,實施強制免疫計劃,重視檢測和監測工作,加強督查和考核,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2.2 加強宣傳,增強人們的狂犬病防治意識
為推進狂犬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必須要增強人們的狂犬病防治意識,使人們加深對狂犬病疫情的了解。因此,應開展系統的知識培訓,加強宣傳力度。一方面,通過專業知識培訓提高防疫工作人員和醫務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另一方面要對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全面的狂犬病科普教育。
2.3 做好農村地區的狂犬病防控工作,重視狂犬病檢測
農村地區是狂犬病的高發地區,也是狂犬病防控的重點和關鍵點。要推廣使用國內批準生產的動物用狂犬病滅活苗,充分發揮其免疫作用,提高農村地區的犬免疫水平。同時,還要對犬等家養動物加強管理,實施大規模免疫接種,確保犬只接種率達到70%以上。此外,動物疫病防控機構要定期開展狂犬病檢測,如抗體不達標和未開展免疫應立即加免或補免。
2.4 提高人間狂犬病的防控水平
要做好人間狂犬病的防控工作,須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其一,暴露前免疫。為減少免疫針次數,避免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針對疫情流行地區和獸醫開展暴露前免疫,分別于0、7、21天各注射一劑疫苗。其二,暴露后預防性治療。被犬致傷后應分別于0、3、7、14、28天各注射一劑疫苗,實施全程免疫,使體內抗體水平維持1年以上,若免疫后再次暴露再給予相應處理,3年以上應全程接種。■(編輯: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