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以來,受市場供應相對過剩、市場消費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我國生豬價格低迷,生豬養殖處于大面積虧損狀態。為減少養殖戶損失,實現生豬生產節能增效,現提出如下綜合技術措施以供生產中參考。
一、種豬選擇與購買
種豬是商品豬生產的基礎,要提高生豬生產效率,優質種豬的選擇和購買至關重要。目前國內規模豬場廣泛使用的品種及雜交組合包括:
杜洛克豬,體型外貌要求前后軀發達,頭中等大,背闊胸深,四肢粗壯有力,毛色以棕紅為主。生產性能要求經過種豬性能測定,達100 kg體重日齡在155 d以內,背膘厚12 mm以下,飼料轉化率2.40以下,胴體瘦肉率64%以上,健康狀態良好。
長白豬,體型外貌要求皮毛全白,頭清秀,耳大下垂,有效乳頭數7對以上,排列均勻。生產性能要求總產仔數12頭以上,產活仔數11頭以上,達100 kg體重日齡在160 d以內,背膘厚14 mm以下,胴體瘦肉率大于63%,健康狀態良好。
大白豬,體型外貌要求毛色全白,頭中等大,耳小直立,前后軀發育良好,前胸寬深,四肢健壯,有效乳頭7對以上,排列整齊勻稱。生產性能要求總產仔數12頭以上,產活仔數11頭以上,達100 kg體重日齡在160 d以內,背膘厚14 mm以下,胴體瘦肉率大于63%,健康狀態良好。
長大或大長二元父母代母豬,要求產仔數高,年提供斷奶仔豬數量20頭以上,后代一致性好;肢蹄強壯,食欲旺盛,易發情,母性好,健康狀態良好。
引種時,公豬建議從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經過種豬性能測定的公豬中選擇購買;后備豬生產性能應達到標準;所有引進的后備豬應實施隔離并進行健康檢查。
二、營養與飼養管理措施
1、充分利用非常規飼料資源配制日糧
常規飼料原料價格不斷增長是造成飼料生產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而我國非常規飼料資源豐富且價格低廉,如棉籽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大米蛋白粉、血粉、羽毛粉等蛋白飼料以及大麥、小麥、柑橘渣等能量飼料。非常規飼料通過物理或化學脫毒技術、酶制劑應用技術、可消化氨基酸配制日糧等技術可在不降低飼養效果的情況下提高非常規飼料原料的用量,有效降低飼料成本。種豬飼料霉菌毒素、嘔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指標,應控制在安全范圍,以免影響種豬繁殖性能。適當添加青綠飼料可以提高種豬飼養效果并降低飼料成本。
2、采用多階段飼養方式
根據豬各生理階段的營養需要及飼養目標,實行多階段飼喂,既可實現豬各階段最佳生產性能,又可以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
3、采用理想蛋白平衡氨基酸技術配制低蛋白日糧
低蛋白日糧配制技術可降低價格昂貴的蛋白質飼料原料的添加量,其騰出的配方空間由價格相對便宜的能量飼料原料來補充。在平衡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蘇氨酸的條件下,日糧蛋白質水平降低1%,飼料原料成本每噸可降低20元左右。在補充合成氨基酸的條件下,日糧蛋白水平比推薦水平低2~4個百分點時,對生長性能不會產生不良影響,還可以明顯提高蛋白質、能量利用效率,大幅減少氮的排泄,降低糞尿對環境的污染,顯著改善豬舍空氣質量,有利于豬健康、快速生長,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4、合理利用酶制劑添加劑
在植物性飼料原料中有50%~80%的磷是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的,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提高20%~40%,大幅減少無機磷的用量和磷的排泄量,同時飼料中鈣、鋅、銅、鐵等礦物元素的利用率可提高9%~13%,蛋白質和氨基酸的消化率可提高2%~5%。在小麥型、大麥型日糧中可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能夠明顯改善動物生產性能和健康水平,大大降低飼養成本。
5、采用恰當的飼料加工技術
適當的粉碎直徑有助于促進飼料養分消化利用,日糧粉碎微粒的平均直徑應控制在650~750 μm,微粒直徑每增加100 μm,飼料轉化率就會降低1.2%。此外,采用蒸汽調制制粒工藝生產顆粒飼料,能提高育肥豬飼料轉化效率,增加生豬養殖經濟效益。
6、加強母豬和仔豬飼養管理
母豬飼養管理的重點是提高采食量和泌乳量。一是提高日糧營養水平,主要是蛋白質水平、能量和氨基酸水平。二是飼喂適口性好的飼料。飼料原料的選擇應以優質和易消化為原則,避免使用適口性差或影響采食量的飼料,如含有霉菌毒素的飼料。三是選擇適宜的飼喂方式。一種方法是實行自由采食,不限量飼喂,即從分娩3 d后,逐漸增加采食量的辦法,到7 d后實現自由采食;另一種方法是少喂勤添,實行多餐制,每天喂4~5次。四是供給充足清潔飲水,提高哺乳期母豬的采食量,一頭哺乳期母豬每天需要30~40 kg清潔水,其飲水器流量控制在每分鐘1.5~2 kg。五是減少環境應激和生產中的噪音,提高采食量。
仔豬的飼養管理的重點,一是做好防寒保暖,使用保溫燈、保溫箱等。二是固定乳頭,保證初生仔豬及時吃到母乳。三是適時補料,仔豬出生6~7天開始誘導補料,10 d后逐漸補充高能量、高蛋白、適口性好、易消化的全價混合料。四是補充鐵鹽,新生仔豬出生后2~3日齡在仔豬頸部肌注100 mg鐵復合制劑,以防止仔豬因貧血引起下痢。五是防止踏壓,科學斷奶。仔豬斷奶日齡控制在21~28 d,圈舍條件和飼料營養條件好的豬場,斷奶日齡可適當提前。
三、疫病防控措施
不同生長階段豬群,其疫病防控重點如下:
哺乳仔豬階段(以21日齡左右為斷奶日齡):首先,做好豬瘟免疫,一般在22~25日齡首次免疫。其次,根據保育階段豬臨床癥狀和實驗室診斷,如果發現豬圓環病毒病或副豬嗜血桿菌病,則建議在14~16日齡免疫豬圓環病毒疫苗或副豬嗜血桿菌多價疫苗。第三,藍耳病活疫苗謹慎使用。需要根據病毒血癥是否出現,再決定使用。第四,支原體疫苗,核心種豬場可以考慮使用,商品豬場可以不用。另外,要注重仔豬的保溫,產房要干燥衛生,預防物理因素和細菌性腹瀉病發生;適時使用教槽料;全進全出,產房徹底消毒,干燥2~3 d,為下一批母豬產仔做準備。
保育豬階段:此階段傳染病主要是副豬嗜血桿菌病、豬圓環病毒病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如果在哺乳階段已經免疫了副豬嗜血桿菌或豬圓環病毒疫苗,就不需要再免疫。建議在斷奶仔豬的飲水中,添加阿莫西林等對副豬嗜血桿菌和鏈球菌敏感的藥物,使用3~5 d。此外,仔豬斷奶后,豬容易發生球蟲感染,建議使用抗球蟲藥物。對于散養戶,注意仔豬購回后不同飼料的合理過渡,并防止發生仔豬大腸桿菌水腫病。按照免疫程序,確保豬瘟和豬偽狂犬病的免疫。
生長育肥階段:主要預防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和支原體肺炎。降低飼養密度,合理通風,降低豬舍內溫度。由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常發生在90日齡以后,建議在75~80日齡左右使用豬傳染性胸膜肺炎三價滅活疫苗,2~3周后可產生臨床保護力。此階段不必使用支原體肺炎疫苗。可分別使用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或泰樂菌素,預防這兩種疾病。
種豬:母豬:豬瘟可采取空懷期接種,偽狂犬病可普免,一年4次。口蹄疫使用含有緬甸98毒株抗原的多價疫苗,一年免疫3次。此外,初胎母豬產前免疫2次細小病毒滅活疫苗。大部分地區在3-4月份免疫豬乙型腦炎活疫苗,南方炎熱地區,可在每年9月份再免疫一次;如果發現母豬繁殖障礙,可檢測豬圓環病毒2型等。在10月下旬-11月下旬,完成母豬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滅活疫苗的免疫,必要時,可產前3~4周加強免疫。使用伊維菌素等藥物驅除體表寄生蟲,一年2次。公豬:豬瘟、偽狂犬病和口蹄疫可采用普免,次數同母豬免疫次數,但免疫后,注意檢查精液質量,避免免疫應激造成精液質量下降。
另外,要搞好清潔衛生,做好消毒滅源。分娩舍保持清潔衛生、安靜(勿猛驚猛嚇,暴鳴暴動)、干燥、通風和適宜溫度,欄床上有糞應立即清掃,時刻保持無糞便存在。掃除后,宜用擰干消毒液拖布擦干凈;保育仔豬網床用水沖刷干凈。產床使用前必須進行徹底清洗(特別注意死角)消毒。飲水槽、飲水器應定期清洗,飼養用具、桶、鏟等應保持清潔,建議各豬舍用具分開。在大門、通道出入口設消毒池或鋪墊消毒地毯,消毒藥液及消毒地毯要定時更換。外來人員出入、車輛進出必須采取嚴格的消毒措施。
……
……
詳見網站。
(摘編自:農業部網站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