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禽流感時代,禽肉制品行業發展該走向何處?一方面,隨著社會對禽流感問題的關注和重視程度提高,政府職能部門對禽類制品的安全把關更為嚴格,企業必須重視科技創新在企業發展和保障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國禽肉行業存在著由低溫禽肉制品和冷鮮肉取代生鮮肉的巨大消費升級機會,為禽肉制品行業發展提供了良機。而在這種形勢下,禽肉制品如何贏得市場青睞,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是關鍵。
為把廣東省各地禽肉制品領軍品牌的生產能力和商品輻射能力更有效地結合起來,更好地提升廣東省禽肉制品行業的產業聚集力和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推進產品工藝技術的創新改革。5月16日,廣東省禽肉制品技術創新和發展交流會在梅州舉行。交流會邀請省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專家教授及相關企業高管開展技術交流,并分享禽肉制品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
楊錫洪:研發核心配料 建立生產工藝標準是禽肉制品發展關鍵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楊錫洪博士主講禽類制品標準化生產及保鮮技術。他直指禽肉制品生產中常見的問題,他提出:風味禽肉制品核心配料的開發和生產工藝標準化是發展的關鍵,要提高市場占有率,就要生產“高品質、質量穩定、安全可靠的產品”,并研發核心配料,建立生產工藝標準,變“作坊式”生產為“工業化”生產。此外,保鮮技術在禽類制品加工中的應用也尤為重要。禽類的屠宰、腌制、煮制、包裝和殺菌過程中,確定微生物控制關鍵工序,建立保鮮技術體系,才能開發出常溫流通風味產品。
李汴生:嚴格參照國家食品標準 加強產品安全質量控制
華南理工大學食品學院李汴生教授則非常關注禽類加工中的食品安全問題,他認為:食品危害的來源有天然存在的、環境污染造成的、添加濫用造成的以及加工和貯運過程中形成的。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該嚴格參照國家鮮(凍)畜肉衛生標準、熟肉制品衛生標準等多項標準,進行產品安全質量控制。
白衛東:調結構提質量 加快突破禽肉加工關鍵技術難題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食品學院院長、嶺南特色食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白衛東暢談禽類食品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白衛東說:禽肉的消費在中國每年以19%以上的速度增長,禽肉制品市場需求強勁。但目前,禽肉制品的產品結構現狀是:整禽加工產品、普通產品、高溫制品、初加工產品、餐桌食品多,分割加工產品、名優特產品、低溫制品、深精加工產品、休閑制品仍然較少,需要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與此同時,禽肉獸藥殘留及重金屬檢測、凍藏以及解凍、禽肉微生物污染等方面存在的部分技術難題仍尚待突破,應提高保鮮儲藏技術和建立產品品牌新營銷模式,加大高技術人才引進,從而提高產品競爭力。
許學斌:加強技術改造和創新 發展地方特色高品質禽肉制品
廣東省禽類制品行業協會會長許學斌認為,禽肉制品行業當前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是,促進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為企業提供信息交流、咨詢診斷、市場開拓及相關的技術服務,從而促進產業向規模大型化、產品高檔化、技術裝備現代化、生產清潔化的方向發展。
朱寶壽:禽肉制品企業發展需互幫互持
梅州市食品行業協會秘書長朱寶壽表示:梅州作為重要的禽類制品基地之一,當地的特色食品--鹽焗食品也獨樹一幟,其中獲得QS認證的肉制品企業有18家,但梅州肉制品企業的生產工藝、保鮮及包裝技術還是相對落后的,銷售渠道單一、品牌宣傳效益也不明顯。他說:這些現狀也說明了梅州是個極具開發潛力的市場,我們在這次交流會收獲了新的生產及經營理念,為梅州肉制品企業的生產技術、包裝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摘編自:中國食品報201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