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述
【摘 要】隨著當今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上市公司的競爭環境日益激烈。當前,要想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必須加強管理者自身的業務素質。研究證明,經理層的受教育水平直接關系著公司的經營業績。上市公司擁有巨大的業務處理范圍,公司經理層必須接受良好的教育,具備良好的素質,才能為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上市公司;經理層;經營業績
本文主要通過相關的衡量指標和統計方法,對經理整體教育水平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并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最終表明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一、二者關系的衡量指標與統計方法論述
首先,衡量指標的確定。在當今知識經濟的時代,員工只有擁有一定層次的教育素質水平才有可能為公司的經營業績作出更多的貢獻。人們通常認為,薪資的高低是反映經理教育水平和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最直接判斷依據,其實不然,工資額既不能作為上市公司獲得的營業值的衡量標志,也不能成為經理層受教育水平的判斷標準,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只有當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全不受任何時間、空間以及地域的限制的條件下,工資才能準確代表人力資源的貢獻率。二是企業內部的薪資制度滯后于公司的經營現狀,造成工資發放金額存在大量不合理之處。因此,經過綜合考察發現,市場指標和財務指標可以成為經理受教育水平與公司經營績效關系的衡量標準。其中,前者包括市場附加值、托賓Q和經濟附加值,托賓Q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衡量方法,此方法具有前瞻性,影響因素較少,且評價的范圍含蓋了無形資產,在信息服務時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應用價值;而后者主要是指ROA(資產收益率)、ROI(投資收益率)和ROE(凈資產收益率),一般財務指標易受到匯集習慣和政策更改的影響,僅用于反映歷史數據,不具備預測價值,不能作為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預估根據。
其次,二者關系的統計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回歸模型、隨機效用模型和對樣本的地區差異進行驗證,實現對經理整體教育水平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關系的研究。從16個不同行業抽取10家上市公司,從中選取100個不同層次的經理,對每個行業、被調查公司的總資產、銷售額、經理的平均年齡(方差)等進行統計和控制變量,最終做出評價,如表1所示。由表中的數據可知,公司經理人受教育水平最大和最小值分別是5.0、0.21,素質高低不等,且分布不均衡。同時,對2010年~2013年我國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經理受教育水平進行采樣,并使用托賓Q計算模型研究與公司經營績效的關系,結果表明,近幾年,上市公司經理整體的教育水平指標呈正態分布。
二、二者關系的研究結果分析
資本投資理論的基本觀點認為“若將同樣的資金對人力資源進行投入或者物質資本投入,人力對公司的回報率遠遠大于物質資源的回報率”,在以人才為核心競爭力的市場環境下,必須將人力資本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導要素。相關理論研究成果表明,教育政策和市場政策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上市公司經理的受教育水平無法真實反映出對公司績效的邊際貢獻,個人收入和知識貢獻不成正比。由于收入和產出的不均衡現象,導致公司結構存在缺陷、人力資本投資持續走低、生產力落后。
從文中的研究過程中可以看出,隨著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人力資源的素質與公司的經營績效所呈比例變化明顯,發達地區的人力資源回報率高于經濟落后地區。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市場經濟還處在相對低級的發展階段,但經理整體的受教育水平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的影響可以明確分辨出來,人力資本對提高上市公司的價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資料顯示,人力資本受教育指數每提高1%,就可以為公司股東帶來0.78%的利潤價值。因此,提高經理層教育素質水平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有著重大的促進意義。另外,上市公司本身的發展情況影響著經理的知識素質水平。優秀的省具有良好的品牌效應,對高素質經理人才有著極大的吸引而企業引進的管理人才通常有著較高的學歷水平。然而教育和個人能力成一定比例關系,否則,將會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總之,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與經理整體的教育水平有著緊密的聯系,為了增加企業的經營效益,上市公司必須聘用高知識高能力的新型經濟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東方.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綜合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4(05):99-106
[2]田濛.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4(09):45-4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