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志宇

正蓬勃興起的互聯網金融,實現了金融與商業發展的完美結合,它的出現,降低了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減少交易成本,豐富了金融業態,同時,也對傳統金融的部分領域形成了挑戰。
步入快速成長期
北京互聯網金融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呈現出四大特點:
互聯網金融聚集的數量多。去年年下半年以來,本市“北京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互聯網金融產業園”、“互聯網金融中心”和“互聯網金融基地”4個產業基地相繼揭牌,走在了全國前列。在P2P、第三方支付、網絡信貸、金融電商、眾籌融資等互聯網金融細分的多個領域均取得了長足發展。僅海淀區就聚集了包括融360、天使匯、京東金融、百度小貸、拉卡拉、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等互聯網金融機構近百家。
業務的規模擴展快。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較快,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規模快速擴張,對產業的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如融360平臺自2012年3月正式上線以來,已集成了1.5萬款產品,貸款業務覆蓋86個城市,信用卡業務覆蓋120個城市,通過融360提交的貸款申請金額累積超過6000億元,獲批近500億元。人人貸自2010年5月成立至今,服務已覆蓋了全國30余個省的2000多個地區,服務了幾十萬名客戶。
加快了傳統金融業的轉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業的部分領域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成為傳統金融業的主要努力方向。如北京銀行、民生銀行相繼開通了直銷銀行,突破了傳統實體網點經營模式,實現了全程互聯網化。今年2月,招商銀行布局P2P網貸市場,此外,中國農業銀行、廣發銀行等也在積極籌備,準備推出P2P網貸平臺等。
豐富了金融市場。由于傳統金融運營成本過高,一般不愿意做小額度的業務,很多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則是傳統金融機構的補充,彌補了傳統金融不愿提供的服務。這為P2P平臺等會提供發展空間。
成長中的五大 “煩惱”
步入快速發展期的本市互聯網金融,同樣也在遭遇著成長的“煩惱”。
監管不足。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對互聯網金融企業沒有明確定義和界定,也沒有相關的監管部門或主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實施管理(如眾籌的歸口部門不明,包括央行、證監會等在內的金融監管部門均在觀望其發展趨勢,近期網傳眾籌歸證監會監管),且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卷款跑路等風險問題。
信用風險大。本市的信用征信體系建設還不完善,且互聯網金融還沒有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風險較多。如本市以天使匯為代表的一批針對種子期、天使期的創業服務平臺成立,但是因為項目優劣評判的困難、回報率的極為不確定性,目前僅僅停留在少量天使投資人、投資機構及少數投資玩票的人當中,涉及金額也相對較小。
政策體系不完善。目前國內對公開募資有嚴格規定,眾籌融資特別容易踩到非法集資的紅線。同時,在確保籌資者的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等方面缺乏合理的政策規范和依據,投資者難以進行理性選擇,使得眾籌的股權制發展相對緩慢,短期內對金融行業和企業融資的影響非常有限。
行業發展有待規范。全市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缺乏統一規范,對準入門檻和行業規范沒有明確界定,注冊資本由10萬元的小公司到500萬元的公司,差距很大。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在運營模式和內容上千篇一律,一窩蜂的興起,體現自身差異化、垂直化特征的企業不多。同時,部分領域的交易機制設計也有待優化。如P2P盡管獲得了良好發展,畢竟發展時間較短,缺乏對借款人的各項真實性審核、借貸周期的時間限定、交易風險賠償、利息、集中撮合等各項制度的創新設計,需要不斷優化,提升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網絡安全風險大。互聯網安全問題突出,很多消費者對互聯網風險的安全防范意識不足,部分企業對消費者的信息保密工作做的還不到位。一旦遭遇黑客攻擊或者操作失誤,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作會受到影響,泄露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
如何消除成長的“煩惱”
支持互聯網金融業態創新和盈利模式創新。依托本市豐富的高校和金融資源,培養跨金融、信息技術、網絡、市場等寬領域復合型人才。研究構建互聯網金融指數,定期發布互聯網金融行業分析報告,引導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研究設立互聯網金融產業投資基金,服務初創期和成長期的企業。鼓勵銀行、證券、保險、融資擔保、小額貸款等傳統金融機構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創新。
營造互聯網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爭取率先推出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配套,推動行業標準研究與制定,完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準入門檻和行業規范。支持發展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孵化機構。在加強眾籌融資監管的基礎上,積極完善籌資者信息公開的規范性,加快眾籌融資發展。
研究建立風險防控制度。當前,我國已經出現了眾貸網、網贏天下等P2P網貸平臺宣布破產或停止服務的現象。需要明確市級監管部門,積極借鑒銀行的風控、合規和清收機制,深入研究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防范問題。
建立互聯網金融征信平臺。要研究成立互聯網金融資信公司,完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積極爭取本市互聯網金融企業與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對接,并完善市域范圍內各互聯網機構間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積極發展移動支付。支持企業開展支付方式創新,完善移動終端支付環節,拓展擴大移動支付范圍,鼓勵開展銀行轉賬匯款、基金申購、證券買賣、交通付費等業務,加快本市移動通訊、互聯網和金融的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