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
招遠市屬于低山丘陵地帶,山區、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32.9%和38.4%,全市果園面積37萬畝,山坡地果園占82%,水資源嚴重短缺,多數果園缺乏充足的水源,尤其是春季、冬季最容易受到干旱的威脅。從季節來說,冬季雨雪稀少;春季3月至6月上旬雨水較少,經常發生干旱,此階段正值果樹需水量大的生長旺盛期,春旱對果樹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因此節水保墑技術在我市果業生產中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春灌(3月至6月上旬)1~3次可增產10%~30%,可見充足的水源是果樹健壯生長、高產穩產、豐產優質的重要基礎,據試驗,節水灌溉技術與漫灌相比可節水60%~80%,現簡單介紹幾種節水及保墑措施。
1 節水灌溉
1.1 果園挖蓄水溝 蓄積雨水
在丘陵果園,根據行間走向和等高線,在地塊內修筑外高里低,內有蓄水溝,外有蓄水埂的水平梯田。這樣一來,自然降水全部深入園內,相對削弱了地表徑流的速度和流量,從而控制了水土流失。
1.2 穴貯肥水
具有投資少、省工、簡便、高效等優點,技術上可因地制宜、靈活掌握。在土層較薄、無水澆條件的山區丘陵果園,應用效果尤為顯著。具體方法是:果園春季土壤解凍后,將作物秸稈或雜草捆成直徑20~25厘米、長50厘米的草把,放在水(或肥水)中浸透,在樹冠投影邊緣向內60厘米左右處挖深30~40厘米、直徑30厘米穴,每株4~8個。將草把置于穴中央,頂端略低于地面,每穴施入優質有機肥5千克、過磷酸鈣0.5千克,尿素或復合肥50~100克,將肥料放于草把頂端,隨即澆水,覆土2厘米,用腳踏實,然后覆蓋地膜,上面捅一孔,用作今后澆水施肥的進口,平時孔口用土石塊蓋好。一般貯養穴可維持2~3年,發現地膜損壞后要及時更換,再設置貯養穴時改換位置。
1.3 噴灌
噴灌即噴灑灌溉,是利用水泵將水加壓,通過布設的壓力管道將壓力水通過噴頭噴射到空中散成細小水滴,均勻散布在果樹上,達到灌溉的目的。與地面灌溉相比,噴灌具有省水、少工、省地、保土、保肥、增產、適應性強和便于實現水利機械化、自動化等優點。噴灌與地面灌溉比較,省水30%~50%。
1.4 滴灌
滴灌是通過干管、支管和手管上的滴頭,在低壓下向土壤經常緩慢地滴水;是直接向土壤供應已過濾的水分、肥料或其他化學劑等的一種灌溉系統。它讓水慢慢滴出,并在重力和毛細管的作用下進入土壤。省水省工,增產增收,這是一種先進的灌溉方法。滴灌技術適用于任何土壤、任何地形,尤對丘陵干旱山區的果樹效果顯著。
滴灌系統由水源、首部樞紐、輸水管道系統和滴頭4部分組成。首部樞紐包括水泵、動力機、化肥施加器、過濾器、各種控制量測設備。過濾器是滴灌設備的關鍵部件之一。輸水管道系統由干管、支管和毛管三級管道組成,干、支管一般埋在地下,覆土層不小于30厘米。滴頭的流量可根據需水要求確定,滴灌果樹時,滴頭流量可大一些。
1.5 微灌
微灌是一種局部灌溉新技術,能使土壤內的水、肥、氣、勢經常保持適宜果樹生長的良好狀態,蒸發損失小,不產生地面徑流和深層滲漏,它是一種用水經濟,省工、省力的灌溉方法,比噴灌節水30%~60%,比渠灌節水80%~90.5%。
微灌技術是相對噴灌技術而言的,它包括滴灌、微噴灌和涌泉灌。微噴整個系統包括控制設備(水泵、水表、壓力表、過濾器、混肥罐等)干管、支管、主管和滴頭。將具有一定壓力的水,經嚴格過濾后流入干管和支管,輸送到果樹行間。圍繞樹的毛管與支管連接,毛管上安裝4~6個滴頭,水通過滴頭源源不斷地滴入土壤,使果樹根系分布的土壤一直保持最適宜的濕度狀態。它可以根據果樹需水、需肥等的要求,通過低壓管道系統與安裝在末級管道上的灌水器,將水、肥等以很小的流量均勻、準確、適時、適量地直接輸送到果樹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1.6 滲灌
果園滲灌技術是繼噴灌、滴灌之后的果園節水灌溉技術,它通過埋于果樹行間土壤30厘米處的灌水器(微孔滲灌管),將水定時定量地向土壤根區滲水而供給果樹,屬于一種地下微灌形式,它直接向根區供水,水分利用效率高,蒸發損失小。每畝每次灌水約10~20立方米,比噴灌節水約60%。
1.7 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
該技術具有節水、節肥、節藥、省工、省地、一次投資、多年受益、果園增收明顯的特點。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術。是以微灌施肥系統為載體,根據果樹的需水需肥規律和土壤水分、養分狀況,將可溶性固體肥料或液體肥料配對而成的肥液與灌溉水一起,適時、適量、準確地輸送到果樹根部土壤,可減少年內灌水次數,節水60%左右。
1.8 根據果樹生長季節節水灌溉
春季土壤解凍后及時灌萌芽水;萌芽開花期,需水量少,灌水量可少些,以浸潤土層60~70厘米為宜。5—6月份是枝梢迅速生長和果實膨大期,根據旱情灌水,為了防止速效化肥滲漏到深層土壤,灌溉時以浸潤土層60~80厘米為宜。夏季高溫的中午氣溫超過32℃時進行樹上噴水,間隔15~30分鐘,連噴5~8次,可有效降低葉面溫度,提高光合效率,促進果樹生長。11月底及時灌封凍水。冬、春的干旱大風易使果樹抽條,灌水量應大些,以浸潤土層10厘米為宜。
1.9 起壟栽培
起壟栽培是節約水資源的一種新興栽培方式,可減少果園灌水量,提高果樹抗旱、防凍能力。起壟栽培即在開溝施肥灌水后,沿樹行起壟,整修成高畦,畦面上部寬40~50厘米、下部寬100~120厘米,高20厘米。將翻出的微濕、細密的土覆蓋在樹干基部周圍,然后拍實,形成“弓背形”土壟。
2果園保墑
果園保墑方法主要是果園覆蓋,它分為果園覆草、地膜覆蓋和果園種草。果園覆蓋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保持水土,提高土壤含水量。
2.1 果園覆草
果園覆草可明顯提高土壤有機質,增加肥力;提高土壤保水性,增產效果明顯。缺點是土壤表層根增多,根系上移,冬季易受凍;草中易寄生害蟲,噴藥時不可忽視。果園覆草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以夏季秋季為宜,方法是將雜草、秸稈等有機物切成10厘米長左右,距樹干0.3~0.5米處,將覆蓋物均勻的鋪在樹冠下,厚度在20厘米左右。覆蓋后在草上均勻壓一些小土堆,以備防火及風吹散。覆草時禁止用麥糠,以防止微小害蟲(玉米象)進入紙袋危害果實。為了加速草的腐爛,在草中撒少量尿素,一般每1 000千克干草撒25千克尿素。
2.2 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是在早春果樹發芽前、土壤解凍后進行。追肥澆水后在行間樹下或樹盤鋪設黑地膜,注意地膜要與地面緊密接觸,薄膜松緊要適中,地膜邊緣入土深度不能小于5厘米,并盡可能垂直壓入土內,鋪設黑地膜比鋪設白地膜土壤升溫慢,可有效延緩花期,避免晚霜凍的危害,同時具有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而且能夠有效地減少地表無效蒸發,提高土壤保水保墑能力和水分利用率。
2.3 果園種草
果園種草時間以4月、9月為宜,多采用行間種草,行距30~50厘米。播種量為0.25~0.5千克∕畝,播種深度0.5~1厘米。以三葉草最好。一年割2~3次,割時留10厘米,草覆在樹盤上或深翻入土中。據調查,凡進行果園地面覆蓋的果樹,其樹下土壤基本成半潮濕狀態,干旱時樹體表現不明顯。
(作者聯系電話:1395354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