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偉



如果你曾關注過郵電類的學校,你會發現它們的歷史并不算悠久,多成型于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有許多郵電院校的前身都是培訓這種專業人才的機構,比如南京郵電大學就曾是山東抗戰基地的戰郵干訓班。信息的傳送與情報的獲取在抗戰期間是極為重要的,所以在歷史上便有了這樣一種急促卻又重要的形象。
我國的郵電類學校有三大巨頭,呈三雄鼎力的局面:北有北京郵電大學,江南之地有南京郵電大學,西南則有重慶郵電大學。近年來,由蘋果、三星引領起來的科技熱以及微博、微信等傳播手段及APP的下載使用,促使信息、科技與傳播藝術的結合,而郵電類院校也在向此轉型。現在的郵電院校形成了從單一的郵電到通信再到以信息學科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有意思的是,上述郵電三巨頭,竟都開設了傳媒藝術學科,可以看出郵電院校已進入到了多元化的新時代。
北郵:信息通信中的黃埔
北郵,全稱北京郵電大學,在所有郵電學校中地位顯赫,成績輝煌,是郵電類校中當之無愧的No.1。北郵的威嚴首先體現在她的身份上,她是唯一一所由教育部直屬的郵電學校,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是首批進行“211工程”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同時也是“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111計劃”包含的全國重點建設高校。另外她還是國家首批碩士與博士學位授權單位,是教育部最早批準的全國56所設立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之一。
此外,北郵還以其非常高的學生質量與就業率聞名于海內外。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北郵學子們的壓力自然很大,同時也促使他們養成了“學比趕超”的踏實學風。一說到北京,人們首先想到的必然就是皇城的高大上與快節奏高競爭的生活模式。北郵,也不例外。
“厚德、博學、敬業、樂群”的校訓不僅體現了北郵多年來的教學理念,也代表了一代又一代北郵人所貫徹的“崇尚奉獻、追求卓越”的北郵精神。學校本著“兩翼齊飛,四輪驅動”的教學理念,沿承自身信息優勢,結合技術發展與時代需求,打造其他優勢科目,最終形成了以信息科技為特色、工學門類為主體、工管文理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科涵蓋了理、工、文、法、哲、經濟、管理、軍事、教育、藝術等10個學科門類,涉及23個一級學科。在2012年教育部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的學科聘雇中,北郵的主打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在全國74所參評高校中名列榜首,至此,獲得了“信息黃埔”這一榮譽稱號。
南郵:“小清華”的朝與暮
南京是一個高校林立的城市,與北京相比,一個是六朝古都,一個是現代化的首都,都是歷史悠久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聚集了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南京的本科大學多達23所,其中光“211”院校就有8所。我想,南京這不大不小的地方著名大學如此之多不僅僅是因為教學資源,還在于她厚重的歷史文化。
南京郵電大學繼承了南京這座城市大氣卻不張揚的意蘊,雖然是二本,但如果在報考志愿把它當作保底的話,那百分百會落榜,因為它的分數比一般的一本院校都要高,被稱為二本中的“小清華”。
南郵是郵電三劍客中最有藝術造詣的,最能將地方特色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厚德弘毅,求是篤行”的校訓書法是由著名書法家尉天池縮寫而成,行云流水的手法卻又蒼勁有力,總能讓人聯想到七月秀美的西湖和綿綿山巒。而南郵的校徽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她由漢字“郵、電”和傳統文化中的回紋及象征著信息、通信的線條等元素綜合變化而來,同時,其整體造型和盾牌外形,也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歷史和實力。
其次,南郵的官方網站做得相當棒,如果想參觀南郵的校區,只要打開南郵網站,選擇校園實景漫游,坐在電腦前就可以游覽南郵了。它除了有圖片的360°環繞展示,還有路線導游。比如說到了分叉口,它會出現根據較主要的建筑物的方位出現幾個不同方向的按鈕,按鈕就相當于路標,還會提供具體的數據,十分細心精致的制作。
南郵非常重視校園活動,以女生節為例,女生節在南郵已成為一個傳統活動,以第五屆主題“愛麗絲夢游仙境”為例,其舉辦規模之大(全校參加)、活動時間之長(5月5日至26日)、活動形式之多(有開幕式、閉幕式等),堪稱高校之最。再對比一下北郵的“學校微博發來賀電”和重郵食堂各窗口“女生優先”的福利,我們就更能體會出南郵的精致與周到的文藝氣息。
重郵:詩意南山科園現
重慶郵電大學是典型的信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體。英國詩人西格里夫薩松曾寫過“我的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用它來形容重郵“一陽”“一陰”的結合是再貼切不過的。這“一陽”指的是重郵偏理工的性質,而這“一陰”則是學校周邊景點級別的環境。
重慶郵電大學雖沒有北郵那么顯赫的身世。但她的通信行業與信息產業在西部有著重要的影響力,撐起了郵電界的西部格局。作為國家布點設立并重點建設的幾所郵電高校之一,重郵在教學理念上進行了“專業+信息技術”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通信、計算機、自動化、微電子等傳統優勢專業上不斷進行科技創新,加強特色優勢;同時推進與信息相關的專業,設立了信息管理、數字媒體、生物信息等交叉專業;另外拓展信息法學、科技英語等專業方向,使專業與信息技術相結合。
新一代數字校園建有信息管理服務系統、紅巖網校、文峰網絡課堂、重郵e戰手機報等新媒體平臺。不得不說的是,學校的網絡都由相關學生部門管理,學校里一個隸屬于助學公積金的電腦維修站也是由本校的計算機、光電等專業的學生來負責。在這樣的實戰演練中。學生們的能力也得到不斷提升。
重慶郵電大學坐落于南山之上,毗鄰黃桷埡古鎮。南山素有重慶之肺的稱號,山上樹林茂密,空氣質量自然沒的說。重郵的老校門(西校門)臨繁華街道,另一面(東校門和南校門)則是南山萬畝森林,所以重郵也被稱作森林公園。校內你可以看到起伏的地勢、高聳的奪命天梯,還有櫻花園和桂花園等自然景觀。在校園里的每個角落,你幾乎都能望見后山;每到陰天的早晨或是晴天的黃昏,都能望見云煙渺渺繞山腰。
不僅如此,校園外更是精彩。南山上有許多的旅游景點,離學校都很近,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先說黃桷古道,它坐落在黃桷埡,保留著老重慶的古樸建筑,每天都會吸引一批批游客,與重郵僅一街之隔,所以也是傳媒藝術學院的老師不肯放過的自然資源,你會經常看到手握畫筆臨摹或是帶著單反的重郵師生。黃桷古道不僅本身就是景點,它還是南山景點的濫觴,許多景點皆發源于此,比如老君洞、文峰塔、“一棵松”觀景臺、涂山湖等。
每個學校都有一條屬于它的小吃街,重郵也不例外。如果你聽說過《舌尖上的重郵》,一定知道這是重郵傳媒學院的學生根據《舌尖上的中國》改編的,是從學校的食堂體系再到校外的特色小吃進行的后現代式的演繹。位于老校門對面的小吃街,特色小吃樣樣俱全,從流動攤到有格調的小餐館,從重慶小面到清真食物,街道巷陌,甚至是拐角處也都密集地布滿了大小飯館。即使每天都去不同的地方吃,也要好久才能嘗遍。不僅老校門,新校門一帶的飲食業也越來越發達。下課后,你會經常聽到學生們問:“去新校門還是老校門啊?”個人認為新校門最有特色的還是重慶的老火鍋和脆皮雞了。當然,這還是要自己嘗過才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