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宇 特尼格爾
庫倫旗“以補代投”沙地襯膜水稻土地整治試點項目當年投產喜獲豐收
庫倫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東南部,全旗土地面積4,716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38萬畝,90%的耕地屬于旱田,地形多屬于沙漠、丘陵、山區,多年受地理環境和地下水資源的制約,庫倫旗的農村土地整治難度大、整治規模小。為了突破庫倫旗農村土地整治T作在地形方面的障礙,從2014年開始,通遼市國土資源局與庫倫旗人民政府緊密結合,組織干部走基層,搞調研,多次在庫倫旗開展干部、群眾討論,聘請專家論證,緊緊依托庫倫旗大面積丘陵、沙地、坨沼地等自然資源條件,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開展“以補代投”沙地襯膜水稻試點土地整治項目建設。
2014年初,首批整治項目在庫倫旗茫汗蘇木、額勒順鎮兩個鎮開展,選定3,306畝未利用地規劃開展襯膜水稻試點建設。探索實行“以補代投、以補促建”的實施方式,通過農民自愿申請、村鎮兩級審核上報、旗國土局負責組織規劃驗收、農民自行施工的項目管理模式,年初開工的3,306畝試點土地整治建設項目經過平地、襯膜、回填、修路、上電等配套工程建設,當年竣工當年投產,新增耕地1,706畝,新增耕地率51.6%,改造低產不穩定旱田1,600畝,共建成穩產稻田3,306畝。秋收歸倉后水稻畝產達800斤,畝均收入2,070元,項目區共產水稻264萬斤,庫倫旗通過走“綠色沙漠水稻”品牌營銷,大米單價為3.7元,項目區年創收入可達609萬元,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找到新路子,為庫倫旗土地整治開辟了新渠道,為全市土地整治項目實施管理找到了新模式,同時,通過襯膜水稻土地整治項目建設,在項目區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生態效益。也為庫倫旗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興安盟召開2014年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及自治區扶貧旗縣農村土地整治工作進展情況推進會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興安盟2014年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進度,全面了解內蒙古自治區扶貧旗縣農村土地整治工作進展情況,興安盟土地整治中心在接到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下發的有關文件后,于10月11日在興安盟國土資源局組織召開了由各旗縣市分管土地整治工作領導及整治中心主任參加的專項會議。
會上,聽取了各旗(縣、市)2014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及內蒙古自治區扶貧縣農村土地整治工作進展情況的匯報。會議期間,興安盟國土資源局分管領導、耕地保護科科長、興安盟土地整治中心負責人就如何加強領導,采取措施,進一步做好這項重要而艱巨的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議和意見。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部署,在規定的時限內如何完成全盟高標基本農田建設任務均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嚴格、明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