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阿龍

準格爾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鄂爾多斯高原東端,晉陜蒙三省區交界地帶,境內礦產資源富集。總面積7692平方公里,探明含煤面積2824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儲量544億噸,遠景儲量1000億噸以上,有低灰、低磷、低硫、高發熱量的“綠色煤炭”美譽。現有煤礦135座,其中井工礦78座,露天煤礦57座。
近年來,準格爾旗人民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將礦區環境恢復治理工作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2012年5月,準格爾旗專門成立了礦區環境恢復治理中心,隸屬于準格爾旗國土資源局,負責全旗所有煤礦礦區、火區治理項目的環境恢復治理及綠化的監管工作。使礦區環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據記者了解,準格爾旗實施露天開采和火區治理項目用地試點以來,凡審批的露天開采和火區治理項目全部編制了《土地復墾方案》,并繳納了土地復墾保證金。截至2014年9月底,已復墾土地4679.5133公頃,完成工程措施205.5493公頃。各煤礦已形成以資源開發為主,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形成采礦、排土、復墾、種植一條龍生產作業線,建立了喬、灌、草綜合綠化種植模式,截至目前,全旗復墾土地累計投入資金2.5億元。
以落實責任為著力點,推進礦區監管全覆蓋
準格爾旗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旗長任組長,國土資源局局長任副組長,其他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土地復墾工作領導小組,旗國土資源局也相應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的礦區環境恢復治理領導小組,下設駐礦監督組和督查組,分別由旗礦區環境恢復治理中心三名副主任擔任駐礦監督組和督查組組長。對全旗露天煤礦和火區治理項目進行“全天候”駐礦監督檢查。對涉煤鄉鎮進行日常督查,要求各煤礦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要求進行復墾綠化,切實提升礦區生態環境質量。
準格爾旗實行礦區分片制度,將礦區分為3個片區,每一個片區確定專人包片駐礦,層層落實監管責任。對到期未復墾的臨時用地要督促煤礦盡快復墾,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所屬蘇木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和國土資源所,通過召開協調會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并督促煤炭企業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復墾。
據記者了解,準格爾旗礦區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由旗國土資源局牽頭,實行旗國土、煤炭、環保等多部門聯合監管,形成工作合力,從各個環節約束煤礦進行復墾。對復墾不符合要求的礦山企業要求及時進行整改,保證復墾工作如期完成。
以點帶面,形成輻射效應
2013年準格爾旗確定了12個煤礦作為試點煤礦進行全面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始建于1993年的準格爾旗神山鎮永利煤炭有限責任公司永利煤礦,井田面積3.3567km2,屬單井田技改煤礦,設計生產能力為0.6Mt/a,2010年永利煤礦承接并負責實施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滅火工程“黃天棉圖地區煤礦火區集中連片治理項目”,集中連片治理項目達到13.5 km2,經政府批準,在2008年8月開始實施井田內火區治理,2009年9月露天開采第一期工程開始實施,2010年3月通過綜合驗收和安全質量標準化的驗收。截止2014年8月,共計綠化10000多畝(含本礦礦區),其中平面面積8000畝,邊坡用沙柳方格網護坡2000畝,直接投入資金一億多元,從而形成“農業”、“林業”和“園林”等立體式的綜合生態示范園。在準格爾旗礦區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推進會上,組織各煤炭企業負責人參觀了永利煤礦等復墾效果好的煤炭企業,學習借鑒試點煤礦的成功經驗,加快推進了全旗礦區環境恢復治理工作進度。
此外,準格爾旗與中國科學院西安水保研究所合作,在永利煤礦和致富煤礦進行土地復墾與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復重建技術研究,現已取得一定的效果。
自市局審批權下放以后,對試點外的露天煤礦和火區治理項目的臨時用地《土地復墾方案》要組織國土、煤炭、環保、林業、水保、農業等方面的專家到實地進行踏勘和評審,針對準格爾旗不同的地理環境,采取適宜的植物配置方案,使方案更貼近實際、更具可操作性;對達到驗收條件的地塊,采取隨時申請,隨時驗收。先由礦區環境恢復治理中心駐礦干部進行初驗,初驗合格后,旗國土局組織從專家庫中抽取專家、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代表等組成驗收組進行現場踏勘,踏勘符合驗收標準后,發布公告,公告無異議后,通過驗收。切實減輕煤炭企業的稅費負擔,促進煤炭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