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保 任阿龍
據記者了解,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自治區普查辦)按照2014年自治區普查工作計劃,充分發揮部門優勢做好資料收集、注重人員培訓加強隊伍建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普查效率、運用多種方式開展普查宣傳、嚴格質量監管確保成果可靠、聯系實際現狀做好成果應用,扎實穩步向著年底完成全部工作的目標推進。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地形、地貌、氣候差異較大,戰線較長,地理國情普查實施有一定難度。如何有效實施統一管理,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地理國情普查任務,是自治區普查辦面對的一個實際問題。
自治區普查辦經過認真研究,在吸取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治區實際情況,確定了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屬7家符合國家要求的測繪資質單位承擔自治區普查任務,發揮管理體制優勢,實現了統一經費管理、統一組織實施、上下貫通的有效工作機制。在普查作業過程中,自治區普查辦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組織機構,切實把握普查進度,著力加強宣傳力度,嚴格控制普查質量,確保普查工作順利進行。
發揮部門優勢,做好資料收集。國情普查工作中,除做好解譯與核查外,資料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資料收集涉及范圍廣,包括水利、林業、農業、交通、教育、衛生、民政等多個方面。自治區普查辦負責與各成員單位協調資料收集,并委派自治區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進行資料收集工作,統一下發。對于作業區中個別區域資料不全面,自治區普查辦與各盟市國土局進行了協調溝通。在各作業單位進行普查工作的同時,各盟市國土局及時提供國土資源專題資料,并全力支持和配合各作業單位的工作,協調當地相關部門提供所需的專題資料。
注重人員培訓,加強隊伍建設。為提高自治區國情普查作業及管理人員業務能力,自治區普查辦制定了普查培訓方案和培訓計劃,實行自治區和作業單位兩級培訓。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普查效率。各作業單位采取內外業一體化的生產模式,組織內外業作業人員共同深入作業區,進行普查內業解譯及外業核查工作。通過這種工作模式,不僅提高了內業人員對影像解譯的認知程度,也加強了內外業作業人員之間的溝通,對解譯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在實地及時糾正,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各單位根據承擔作業區地理位置及氣候的差異,安排作業人員先期進入氣候多變地區開展工作,充分利用有效時間,加快普查進度。為了加強普查進度管理,自治區普查辦實行普查例會制度,每兩周定時召開普查工作例會,各作業單位技術負責人在例會上對工作進度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說明,與自治區普查辦技術人員共同探討,使技術問題處理不拖沓、工作協調不脫節,實現統一管理、整體推進。
嚴格質量監管,確保成果可靠。在組織實施工作中,自治區普查辦提出了“時間緊、任務重,質量管理不放松”的基本要求。各作業單位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按時報送普查數據,確保基礎數據完整、真實、可靠。全國地理國情普查2014年第一批過程質量監督抽查結束后,自治區普查辦對國家過程質量監督抽查組提出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總結分析,結合各作業單位實際作業情況,采取了跟蹤監督的有效措施,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了整改。為加強全區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成果質量管理,自治區普查辦組織制定了質量管理實施細則,對普查作業過程質量控制、過程質量監督抽查、成果驗收檢驗、上交成果質量獎懲等工作環節進行了說明。另外,自治區普查辦將開展自治區地理國情普查過程質量監督抽查。質量監督組組織檢查小組將對各單位普查過程、成果種類與要素生產進行過程質量監督抽查,及時發現并解決普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確保自治區地理國情普查方法科學、過程嚴謹、成果可靠。
聯系實際現狀,做好成果應用。自治區普查辦堅持邊普查、邊應用的原則,充分利用普查獲取的最新數據,為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重大工程的實施提供保障,為經濟、農業、人口、國土、水利等方面的普查調查工作提供支持,為解決資源環境人口災害等問題、處理突發公共事件提供服務。自治區還將加強對成果的深度開發,完成湖泊、沙漠變化、西北地區植被覆蓋變化、城鎮擴展空間格局等熱點問題普查監測,為科學管理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普查結束后,自治區將形成定期常態地理國情信息監測機制,并建立健全普查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