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陟宇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三到村三到戶”扶貧攻堅工程開展以來,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黨組將扶貧幫困工作擺到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將扶貧幫困工作與各項業務工作有機融合,作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重要切入點。在扶貧工作中,以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為契機,以“三到村三到戶”精準扶貧為抓手,積極發揮行業優勢,采取扶本與扶智結合的方式,發動系統資源、群策群力、共同抓好抓實扶貧攻堅工作。
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定點幫扶對象是扎賚特旗阿爾本格勒鎮白辛嘎查。白辛嘎查地處興安盟北部山區,自然條件差,生產條件落后,經濟結構單一,集體經濟實力滯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農業基礎設施較差,農牧民長期靠天吃飯,是國貧嘎查,脫貧任務艱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開展“三到村三到戶”幫扶工作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黨組高度重視,確定以規劃、項目、干部“到村到戶”為落腳點,建立健全干部駐村幫扶機制和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經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人事部門篩選,在符合條件的23名機關干部中,選派兩名優秀年輕干部組成定點扶貧工作隊。同時建立了廳機關、興安盟國土資源局、扎賚特旗國土資源局、基層國土資源所、鎮村“五級聯動”扶貧工作機制,實施精準扶貧。
筑基鋪路
扶貧之車跑得快
今年6月初,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扶貧工作隊進駐白辛嘎查,由分管廳長帶領相關處室送駐扶貧點,并與扎旗旗委、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進行了座談和工作對接。
駐村后的第一步是著手做好基礎工作,重點是幫助白辛嘎查制定村級和列入扶持范圍的貧困戶的戶級脫貧規劃。村級規劃突出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公共服務、特色產業、村容村貌、基層組織建設六項任務,并與興安盟、扎賚特旗“十二五”規劃和“十個全覆蓋”工程緊密銜接。立足白辛嘎查的實際,主要落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農牧民衣食住行、基礎教育、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項目,制定出臺了《深入推進扶貧攻堅工程“三到村三到戶”定點扶貧工作規劃(2014~2017)》,重在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到戶規劃的制定,采取先與鎮扶貧部門共同開展調查摸底、建檔立卡,摸清底數后結合貧困戶的特點,進行分類幫扶。主要通過實施土地整理、爭取危草房改造項目資金、引導入園種養殖、資助貧困學生等措施,突出增收增產、危房改造、勞動力素質提高三個重點,幫助貧困戶出實招、辦實事、見實效。真正做到了“一村一策、一戶一法”。
夯實基礎的另一項工作,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具體做法是將定點扶貧工作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結合起來,與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機關一起開展創建“五個好”嘎查黨支部為主要內容的“創先爭優”活動,幫助嘎查黨支部解決陣地建設薄弱等問題。新建的“兩委”辦公場所、草原書屋綜合活動室,成為開展幫扶工作的“指導所”。選好配強“兩委”班子,重點是配強村級領導班子。按照扎旗組織部門的統一要求,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駐村工作隊隊長任白辛嘎查黨支部第一副書記,充實了嘎查領導班子力量,增強了嘎查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做好扶貧幫困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立好“支柱”
扶貧幫困有抓手
白辛嘎查要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達到整體脫貧、長遠致富的目標,就要有個強硬的抓手,這個抓手就是要打“產業戰”——從白辛嘎查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整合項目、集中投入,大力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
按照這一指導思想,在第二輪幫扶開始,重點加大培育對貧困戶帶動能力強、輻射面大、扶貧效果好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經過實地考察,結合為養而種、飼草料豐富的實際,重點發展了現代養殖和林果業兩大主導產業。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198萬元,建設規劃面積1,000畝、已建成棚圈2萬平方米、舍飼養殖能力5,000頭(只)的現代畜牧養殖園區,已入駐26戶、3,000只羊。同時進行品種改良,引進適應力強的杜波羊品種,提高經濟效益。協調林業部門項目資金45萬元,建成1,000畝果樹種植園,栽種蘋果樹4萬棵,成活率達80%以上。這些項目不僅帶動全嘎查種植養殖業,改變了傳統種植養殖方法,而且提高了養殖效益、保護了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農牧民的收入。
辛勤耕耘
果滿枝頭花滿園
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黨組高度重視,是做好扶貧幫困工作的基礎。有了這種支持,工作中就能攻堅奪隘,遇難成祥。扼要梳理如下。
第二輪幫扶以來,已投入資金100萬元建成360平方米的嘎查“兩委”辦公室和文化活動室,投資10萬元建成嘎查衛生室,解決了白辛嘎查多年來無辦公地點和農牧民看病難的問題;爭取指標改造危草房140座,投入25萬元,重點解決了12戶特困戶危房改造;發揮行業優勢,采取與交通部門項目置換的方式,積極爭取“村村通”項目,修建水泥路17.5公里,解決了白辛嘎查80%人口多年以來出行難的問題;協調項目資金198萬元,建成棚圈2萬平方米、舍飼養殖能力5,000頭(只)的現代畜牧養殖園區;協調項目資金45萬元,建成1,000畝果樹種植園區;結合自身行業優勢,安排地質災害治理項目1個,落實資金154萬元;投入項目資金730萬元實施土地整理6,000畝,提高了地力,增加了收入;投入資金100萬元解決群眾自籌款,借助財政“一事一議”項目,完成了1.8萬延長米的嘎查村巷道整治和文明墻建設、建成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村級文化廣場,極大地美化了村容村貌、豐富了廣大農牧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發動全系統職工積極參與,開展慰問貧困戶、助學幫困、捐購春耕物資等活動,四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累計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協調、投入項目資金1,100多萬元,使白辛嘎查的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公共服務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啟動“三到村三到戶”扶貧攻堅工程以來,廳黨組根據扶貧工作六項任務(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特色產業、村容村貌、生態環境、基層組織建設)和三個重點(增產增收、危房改造、勞動力素質提高),結合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聘請了中國建筑標準設計院專家進駐白辛嘎查,對白辛嘎查的發展做全面系統的規劃,重點在筑橋、植樹、治地、養畜上做文章,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示范區”為龍頭,安排不低于5,000萬元資金量的項目,對田、水、路、林、電、渠、村進行綜合整治?;I措資金350萬元,為貧困戶購買基礎母羊1,740只,購買生態林樹種20,000株;與交通部門以項目置換的方式,協調項目資金700萬元,建設橋梁1座、村屯道路18公里,改善村容村貌,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通過上述舉措,確保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的目標,使嘎查整體脫貧、長遠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