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斐然
在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幾乎每年都會舉辦一場賭王大賽。去年的比賽在一棟豪華宴會廳里舉行,一屋子人湊在一桌玩二十一點游戲的桌前,桌上的人在賭二十一點,桌旁的人則下注押寶,猜測誰才是屋里最聰明的大贏家。
參加比賽的既有挽著美女的地產商人,也有打扮時尚的電視制片人,還有等著挖猛料的美國《新聞周刊》記者。但許多人把籌碼壓在了一個叫做愛德華·索普的人身上。
這位80歲的老人,看起來可不像“賭博教父”。他穿著背帶褲,戴著四四方方的金絲邊眼鏡,跟陌生人說話的時候,還會像個孩子一樣靦腆害羞。
除了“二十一點玩家”,索普的頭銜還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數學、金融學教授”、“華爾街量化交易對沖基金的鼻祖”。1958年,剛到大學任助理教授沒多久的索普第一次來到拉斯維加斯的賭場,買了10美元的籌碼,準備賭博。
他并不是來碰運氣的。這位數學博士想要拿著論文里的數學分析,在賭場做數學實驗。每次下注之前他都要花大量的時間思考,反復琢磨數字排列可能性。也許是他太過書生氣的外表,惹得賭場工作人員都按捺不住臉上不屑的表情,沖著他直翻白眼。
“我知道我一定會輸錢,但我想看看我的籌碼能堅持多久?!彼髌赵谧约旱恼撐闹袑懙溃翱墒菑浡谖疑磉叺臒o知與迷信的氣氛讓我意識到,即便是這里最好的玩家,也根本不懂這場游戲的基本要素。”
輸掉了8.5美元的索普回家后,仔細研究了二十一點里的數學模型。他甚至翻出了自己的同事——信息論始祖香農研究長途電話線噪聲的一份報告,將其中的凱利公式應用到二十一點里。加上當時剛剛起步的IBM電腦的幫助,索普提出了一套算牌策略,發現了如何在賭桌上,用數學的方法戰勝莊家。
索普的策略要用厚厚一本書才能說得明白,但簡單地說,他的觀點有兩部分最核心:通過算牌,估算概率,在形勢有利的時候押大賭注;另外一個方法則是,永遠不要多下注,如果你過度下注,即使你有優勢,你也可能輸光。
他將成果向美國數學學會公布,并出版了轟動一時的書《擊敗莊家》。一時間,拉斯維加斯所有書店里這本書都被搶購一空。也正是因為索普提出的算牌策略開始流行,賭場里多出來一種無往而不利的人——算牌師。
用數學頭腦來賭博,這害得賭場一時間幾乎沒錢好賺。有一次大學放假,索普在賭場20小時就賺了11000美元,恨得賭場大老板一度想要更改二十一點游戲的規則,讓它對莊家更有利。但是因為大量玩家抵制,很快這個計劃就泡湯了。
賭場從此不待見這個滿腦子數學的年輕人,甚至有傳聞說曾有人試圖給索普下毒。當然,這位老實巴交的數學教授自己也意識到了賭場對他的敵意——越來越多的賭場門口站著專門攔截索普的門衛,請他“到別的賭場去”。
“我從沒想過要靠這個賺錢,我一直以為這是個數學問題。”索普說,“但說實話……用這些錢貼補當教授拿到的微薄工資,我倒也挺高興的?!?/p>
跟那些貪戀賭博的賭徒不同,索普在研究清楚賭場的數學策略后,就自動選擇遠離賭場。除此之外,索普一生幾乎沒買過彩票。他的家人說,索普曾經算過通過彩票收益的可能性,最后他衡量了一下,中獎的概率之低,根本不值得花時間去填買彩票的表格。
后來,索普進入華爾街,將量化投資概念引入金融行業,經營對沖基金,并寫出另一本書《戰勝市場》。雖然現在索普已然身家不菲,但有人替他算過一筆賬,如果留在賭桌前,他完全可以更富有。不過索普似乎對這件事并不感興趣,他曾在采訪中說,自己是個“典型的居家男人”,“既然可以賺得到錢,就不必去賭場勞心又勞力了”。
不過,世界上有許多人借著索普的東風,在賭桌上大撈了一筆。比如在去年賭王比賽上,贏家一局就拿走了6000美元。當人們為贏家歡呼時,索普則默默地朝門口走去。如今的他已不再是屢戰屢勝的賭場克星,早在決賽之前就被淘汰了。但這并不影響那位連續三年蟬聯冠軍的大贏家,捧著隨身帶來的《擊敗莊家》,像個追星族一樣攔住索普,請他為自己簽名。
極品咖啡摘自《青年商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