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臺風脾氣真怪,要么不來,要么一個接一個地攜暴風驟雨而來。繼超強臺風“尤特”、“天兔”、“菲特”后,又一臺風“怪獸”——第30號臺風“海燕”在菲律賓咆哮,然后迅速“跑”到我國海南、廣西等地發威,破壞力巨大。
它最高時速為379千米,風力達到17級以上,日降雨量突破500毫升,還造成多人死亡、多艘貨輪拋錨……
臺風“怪獸”們雖然氣勢洶洶、威力十足,而且越來越瘋狂,但是一點也不神秘哦。
臺風,來自臺灣?
臺風,是來自臺灣的風嗎?
哈哈,你的想象力真夠豐富,其實,臺風跟臺灣沒有一點關系。
臺風是在大氣中繞著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同時向前移動的空氣渦旋,常常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熱帶洋面上,也叫熱帶氣旋。
它在北半球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大多發生在夏秋之間,持續數日甚至數周之久,是世界上最強的風暴。
臺風不是來自臺灣,那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不是橫空出世的,必須經歷三個階段才會產生。
第一階段: 積雨云“現身”
廣闊的熱帶洋面海水溫度不斷升高,當超過26.5℃時,大量水分從洋面上蒸發,升入空中。
這些水蒸氣上升時,由于氣壓變低,水蒸氣膨脹變冷,形成積雨云。
第二階段: 產生低氣壓
在大量水蒸氣上升形成云團的過程中,受地球自轉的影響,云團開始旋轉。隨著旋轉速度不斷加快,漩渦中心的氣壓會慢慢下降。
氣壓一旦下降,空氣就會變得稀薄,于是外圍的濕潤空氣不斷補充、流入,又成為上升氣流,攜帶著更多的水蒸氣,形成更厚的旋轉的積雨云。
第三階段: 臺風形成
海水蒸發時,從周圍吸收了熱量。而水蒸氣在空中形成云的時候,將這些熱量又釋放了出來。
熱量使空氣受熱膨脹變輕,因此氣壓進一步降低,周圍濕潤的空氣再次涌入并成為上升氣流。
這樣,近洋面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臺風。
臺風也有
臺風也有眼哦,我就是有名的臺風眼。盡管我認為這個名字不雅,但是人們尤其是氣象工作者喜歡這么稱呼,因此,我也就認了。
我是臺風范圍內氣壓最低、無云或少云、靜風或微風、四周被大范圍云墻包圍的核心部分。
不要以為我只是一個小小的臺風眼哦,我的直徑一般有40千米左右,最大可達 200千米,最小也有三四千米。當然這是人們對我長期觀測所得到的數據,低調的我才不會暴露這些隱私呢。
一般情況下,我是圓形的,偶爾也會以橢圓或不規則的形狀出現。而且,隨著臺風變化,我也被迫無奈地變化著。
人們可能認為一個臺風只有一個眼。殊不知,由于某種原因,我會呈現雙眼結構甚至多眼結構,如眼中眼、同心眼等。
臺風總是給人類帶來災害,可我很好哦,因為我所到之處,天氣都很好,通常是藍天白云、微風拂面。
你知道我為什么這么溫柔嗎?哈哈,這個秘密我只告訴你,不告訴別人哦。
臺風急速旋轉著,邊轉邊走,四周的空氣也繞著它的中心快速旋轉。空氣旋轉得越急,流動速度越快,風速也越大。
正因為外圍的空氣旋轉得太厲害,所以這些空氣基本不會跑到我這里來,我就像被云墻包圍的孤立管子,里面的空氣幾乎不旋轉,因此,在我這兒,沒有風或者風很微弱。
不但如此,由于我這里氣壓很低,所以周圍的空氣環繞著我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并攜帶大量水蒸氣上升,形成大片灰黑色的云層,接著,暴雨傾盆而下。而我所在的地方氣流下沉,因此云消雨散,會出現短暫的晴天,夜間還能看到一顆顆閃爍的星星。
當臺風來襲時,如果風突然停了,雨過天晴,你千萬不要以為臺風已經過去了哦。實際上,等我一走,天氣會變得非常惡劣,暴風雨立刻重新襲來。
一般情況下,我經過一個地方需要6小時。我在時,雖然風小天晴,但是海上的浪潮非常兇猛。你們可得當心了!
名字趣味有個
人們談“風”色變,但奇怪的是,每個臺風都有個好聽的名字。而且,臺風在不同的地區叫法也不同。
臺風的名字如此有趣,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臺風是如何命名的吧。
由于發生地點不同,世界各地對臺風的叫法五花八門。
臺風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發生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叫颶風;如果這種熱帶氣旋發生在印度洋和孟加拉灣,則被稱為熱帶風暴;在澳大利亞一帶就叫做熱帶氣旋。
因為叫法較混亂,所以,1988年國際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對熱帶氣旋命名和等級制定了統一標準,規定熱帶氣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風力達到12級及以上的,稱為臺風;10~11級的,稱為強熱帶風暴;8~9級的,稱為熱帶風暴;小于8級的,稱為熱帶低壓。
最開始臺風命名沒有標準,直到1997年,臺風委員會重新制定臺風命名辦法,才有了如今臺風命名表中140個名字。
這些名字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香港、日本、老撾、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4個成員國和地區命名,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使用。
每個國家或地區提出10個名字。如柬埔寨給臺風取名“康妮”,意指可愛女孩、美國給臺風取名“韋森特”、日本給臺風取名“劍魚”等。
臺風命名還有條有趣的規則——當一個臺風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害時,它就會被釘上恥辱柱,從名單中除名。比如最先“退役”的“龍王”。2005年,它一路肆虐,在福建造成了74.78億元的經濟損失,導致近百人死亡,于是被除名,由“海葵”代替。
有時善,有時
臺風不是個十足的好家伙,也不是個不折不扣的壞蛋。它除了給登陸地區帶來災害外,也能造福人類。它的好與壞,你知道嗎?
有時候,臺風是人類的大功臣呢。假如沒有臺風,有些地方的農業困境不堪想象,此外,臺風對于調節地球熱量、維持熱平衡更是功不可沒。
一、增加降水量
隨著全球人口激增和工農業發展,人類對淡水的需求量日益擴大,加上陸地上有限的淡水資源分布不均勻,世界性水荒日趨嚴重。
而臺風能帶來豐沛的淡水。比如,臺風給中國沿海、日本海沿岸、東南亞和美國東南部帶來了大量的雨水,約占這些地區總降水量的1/4以上,可以有效改善淡水供應和生態環境。
二、平衡熱量
靠近赤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日照時間最長,干熱難忍,如果沒有臺風將這些地區的熱量驅散到高緯度地區,這里會更熱,地表沙荒將更加嚴重,同時寒帶會更冷,溫帶將會消失。
眾多植物和動物也會因難以適應自然環境而滅絕。
三、捕魚助手
每當臺風過境,江海翻滾,海底的營養物質就會被卷上來,魚餌增多,吸引魚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漁獲量自然會提高。可見,臺風是人類的捕魚好幫手呢。
四、緩沖能量
臺風能夠觸發在地面上無法察覺的慢地震,使地層的強大能量被逐漸釋放,從而避免大型地震發生。
臺風的破壞力可大了,而且突發性強,會引發強風、暴雨和風暴潮,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一、強風
臺風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其風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達到60米/秒。
臺風來襲,強勁的風力會摧毀建筑物、橋梁等,損壞供電線路,引發城市大面積停電。
二、暴雨
臺風是引發暴雨的主要天氣系統之一。
一次臺風登陸,一天內會降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達500~800毫米。這種短時間內的強降雨容易引發城市內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三、風暴潮
臺風移向陸地時,由于強風和低氣壓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地沖擊海岸,引發風暴潮。強臺風引發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至6米。
如果風暴潮與天文潮(通常指潮汐)高潮位相遇,危害更大,會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房屋和各類建筑設施被沖毀,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另外,風暴潮還會造成海岸侵蝕、海水倒灌,導致土地鹽堿化。
對付臺風,不用慌
臺風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臺風是可以預防的,即便臺風來襲,我們也不用慌張,做好應對準備。
應對臺風,3個錦囊幫你搞定!
俗話說得好,有備才能無患。臺風到來前,我們要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1.在家筑起“防護網”
檢查電路、煤氣等設施是否安全,門窗是否牢固,及時關好窗戶,取下懸掛物,收起陽臺上的東西,尤其是花盆等重物,加固室外易被吹動的物品。
提前準備好手電筒、收音機、食物、飲用水及常用藥品等,以備急需。如果家中有病人,還要準備好必需的藥物。
2.及時撤退保安全
住在低洼地區的人要抓緊時間撤離。撤離時,除了要保管好家里的貴重物品外,還要帶上日用品,多準備些衣物和干糧。
如果房屋地勢較低,轉移前還要墊高柜子、床等家具,把大米、蔬菜等放在高處。
臺風來臨時,大多數人會安靜地待在家里,而一些人會因各種原因外出辦事,這時,他們更要注意安全,切勿在玻璃門窗、危棚簡屋、臨時工棚附近及廣告牌、霓虹燈等高空建筑物下面逗留。
此外,盡量避免在靠河、湖、海的路堤和橋上行走,以免被風吹倒或吹落水中。
臺風過境后,并不等于危險完全解除。這時,很多人因為掉以輕心而導致悲劇發生。
1.莫去地質災害點
臺風過境,常常會帶來大暴雨,暴雨容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如果你家住在地質災害易發地區,出門時就要特別注意。
你一定要事先了解路段情況,不要貿然上山。如果遇到溪谷水量暴漲而沖斷橋梁、或因塌方而不能通行時,一定要等危險解除后再前進。
2.消毒很重要
當臺風警報解除,要確認撤離地區安全后方可返回家中。
同時,要做好防疫防病、消毒殺菌工作。記得要喝經過消毒處理的水,不吃生冷變質的食物,勤洗手并及時清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