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霞 鐘華 安承德等
摘要 闡述石阡苔茶生長環境及其發育階段的氣象災害,對影響苔茶生長的氣象災害提出相關防御措施,從而達到優質、穩產的目的。
關鍵詞 苔茶;氣象災害;防御措施;石阡
中圖分類號 S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0-06716-01
貴州省石阡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武陵山脈西南邊緣,銅仁地區西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暖濕共節,全年雨水充沛,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陰雨日數多,光照時間少,倒春寒、冰雹、暴雨、大風、大旱時有發生。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影響,冬半年常出現靜止鋒天氣;夏半年,雷雨天氣較多,多大-暴雨、冰雹等天氣時有發生。盛夏,常出現夏旱天氣。由于地形地貌復雜,高差較大,特殊地形使得暴雨洪澇頻頻光顧,干旱、雷電、大風、冰雹、寒潮、高溫熱浪、低溫冰凍等氣象災害及山洪、泥石流等氣象次生災害頻發,給苔茶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筆者對影響苔茶生產的氣象災害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氣象災害對苔茶生產的影響,保障石阡苔茶優質、穩產。
1 石阡常見氣象災害分析
1.1 干旱 石阡旱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但以6~8月伏旱危害最大。多年平均旱災頻率達70%,夏旱是對該縣農業生產威脅最為嚴重的災害性天氣,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夏旱發生。石阡龍川河流域、本莊槽谷地區及西北部為重旱區,東北部和東南部為少旱區,其余地區為輕旱區。其中輕旱頻率約為11%,中旱頻率為29%,大旱頻率為47%,特大干旱頻率為11%;就平均而言,中、大旱2~3年一遇,特大干旱5~6年一遇。旱災常造成糧、油、蔬菜不同程度減產,糧食作物絕收,人畜飲水困難。
1.2 暴雨 石阡年均暴雨日為4次,主要集中在4~8月,這4個月的暴雨次數占全年的82%,其中6月最多,占38%,5月次之,占21%。以6月份出現次數最多,呈單峰型,歷年保持不變。暴雨發生規律為東南部多于西北部,但災害則是西北部大于東南部。暴雨常造成交通、供電、通信、水利設施、農田、房屋嚴重破壞。
1.3 冰雹 多發生在冷暖空氣交替劇烈的3~5月份,6~7月、10月也偶有出現。年內出現最多冰雹次數為2~3次。冰雹為局部性氣象災害,但造成災害嚴重,下降時強度大,會打爛房屋和莊稼。
1.4 倒春寒 石阡每年3、4月份因北方冷空氣南下及影響,最易出現倒春寒。以3月下旬~4月上旬最為多見,3月份機率占83.5%。倒春寒常引起水稻、玉米爛秧、爛種,油菜、桃李花而不實現象,影響春播,經濟作物減產。
1.5 大風 多年大風出現頻率為49%,歷年除11、12月未出現外,其他各月份均有出現,其中8月份出現大風次數最多,次多為4月份。大風屬局部性氣象災害,但造成的破壞力很大。農作物、林木、人、畜、房屋、電力設施、交通、通訊設施均會遭受重大損失。
1.6 秋風 每年9、10月北方冷空氣驟然入侵,使日均氣溫低于20 ℃以下,并伴有陰雨,持續3 d以上的天氣現象稱為秋風。石阡縣秋風危害嚴重的地區有石固、青陽、五德、聚鳳、本莊部分地方等地。秋風對水稻揚花、授粉、齊穗危害大,造成大部分水稻不能適時收割,出現發芽、霉爛現象。
1.7 凝凍 屬季節性災害天氣,多發生在12月~次年2月,一般年均2~3 d,長可達5~6 d以上。凝凍常造成樹木斷梢、通訊線路中斷、早油菜斷苔、公路交通阻塞及供電、供水設施被破壞等。
2 影響苔茶生產的氣象災害及其防御
2.1 低溫凍害
2.1.1 影響。苔茶對溫度要求較高,當春季氣溫≥10 ℃時,苔茶開始萌動發芽,春節溫度若偏低且回升慢,會使春芽萌發晚,若低溫時間太長新芽停止生長,溫度太低甚至枯死,致使春茶產量低,從而影響夏秋茶生產,春季乍寒乍暖、冷暖交替、倒春寒對苔茶影響較大,輕則造成芽葉焦灼,產生麻點現象,重則芽葉焦枯[1]。凝凍會使茶葉大面積枯萎、死亡。
2.1.2 防御措施。冷空氣來臨前扎防風墻,幼齡茶園培土、噴水、噴化學藥劑等防凍;煙熏[2],在茶園四周點燃發煙物,減少地面與茶樹表面熱輻射;新芽受低溫凍害枯死后,可采取修剪方式剪掉受凍枝芽,再施肥提供茶葉恢復生長的養分。
2.2 干旱
2.2.1 影響。土壤水分直接關系苔茶的生長發育、茶葉的產量和品質[3],干旱常造成茶葉減產。每年7~8月石阡常有伏旱天氣出現,茶葉在缺水情況下,先是生長不良,芽梢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嚴重缺水時嫩葉枯萎壞死,對茶葉生長和產量危害極大。
2.2.2 防御措施。伏旱常伴隨有高溫天氣,因此要搞好茶園生態建設,做好水利灌溉設施,周邊多種樹,實時澆水灌溉等;加強茶園田間管理,加厚土層、及時修剪、土壤覆草等,還可進行茶園噴霧,提高土壤相對濕度;遮蓋防旱網[2],干旱期間蓋上防旱網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葉面溫度,抗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