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婷 趙東旭
摘要 利用武威市觀測站2005~2013年最大風速與極大風速觀測數據,擬合武威市最大風速與極大風速之間關系,從而推算1980~2004年極大風速,對武威市1980年以來極大風速氣候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980年以來武威市極大風速共出現4個峰值,分別出現在1984、1985、1993和2013年,尤其是1993年,極大風速達30.5 m/s,歷史災情記錄顯示1993年的“5.5黑風”破環力極強,給武威的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影響,1994~2012年屬于極大風速較小階段,但由于此階段武威市設施農業發展迅速,仍是給當地生產造成的嚴重的損失,利用第Ⅰ型極值分布方法推算武威市未來10、30、50、100年內可能出現的最大風速,推算結果分別為28.6、31.3、32.6、34.3 m/s,在今后設施農業的規劃和發展應加強大風災害的防范。
關鍵詞 極大風速;第Ⅰ型極值分布;推算;氣候特征;武威市
中圖分類號 S1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0-06717-02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for Maximum Wind Speed in Wuwei City
ZENG Ting et al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 in Gansu Province, Key Open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CMA, Lanzhou 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zhou, Gansu 730020; Wuwei Meteorological Bureau, Wuwei, Gansu 733000)
Abstract Using the maximal wind speed data and the maximum wind speed of Wuwei City station during 2005-2013, fit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al wind speed and the maximum wind speed, then the maximum wind speed from 1980 to 2004 was calculated,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maximum wind in Wuwei City were analyzed since 198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wind speed had four peaks since 1980 in Wuwei City, they appeared in 1984, 1985, 1993 and 2013, especially in 1993, the maximum wind speed reached 30.5/s. The historical disaster records showed that in 1993 “5.5 black wind ”force was extremely strong, take great impact for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Wuwei. From 1994 to 2012, the maximum wind speed belonged to a little small stage, but in this stage the facility agriculture was developing rapidly, disaster losses are still very serious. Using the first typeⅠextremal distribution method, the maximum wind speed in the next 10, 30, 50, 100 years in Wuwei City was calculat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were 28.6, 31.3, 32.6, 34.3 m/s. The wind disaster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Extreme wind speed; The first typeⅠextremal distribution; Projection;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Wuwei City
2013年7月30日19:50~21:00,武威市出現陣性大風和揚沙天氣,瞬間極大風力達到10級,局部地方極大風力達11級,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6 048.1 hm2,損壞日光溫室80座,養殖暖棚96座,農業損失達2 913.94萬元。極端大風天氣嚴重影響著武威市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在日光溫室、養殖暖棚等農業設施建設初期,應充分考慮這些設施在使用期內可能遇到的風速極值,積極做好應對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極端大風天氣可能造成的損失。筆者利用武威市觀測站年極大風速歷史觀測資料,推算出歷史極大風速序列并對其氣候特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武威市未來10、30、50、100年可能出現的極大風速進行推算。
1 資料與方法
1.1 氣象資料及其處理
要研究不同重現期的極大風速值,首先需要歷史(30年以上)極大風速序列值,之后利用統計方法可以估算極值風速。武威市觀測站建站初期,只能定時人工觀測記錄2 min平均風速,自記裝置安裝之后開始有10 min平均風速,自2005年開始安裝自動氣象觀測站,才實現了極大風速的積累。
由于極大風速氣象資料長度并不符合極大風速重現期的研究,因此,利用2005~2008年武威市觀測站每分鐘連續的風速觀測資料,統計出日最大10 min平均風速V10 min和日極大風速V極大,共得到3 287個樣本,兩者間相關系數為0.95。對兩組數據進行一元回歸擬合[1],得到一元回歸方程V極大=1.55V10 min+0.330 2,
方程回歸系數為0.91。對方程進行顯著性檢驗,計算F值為5 413 100,查F分布表知F>F(α=0.05)=3.85,方程通過顯著性檢驗。從圖1可以看到,極大風速和最大風速兩組數據呈現集中狀態,說明兩者相關性顯著。
圖1 武威市極大風速與最大風速擬合關系
1.2 第Ⅰ型極值分布
第Ⅰ型極值分布方法是國內外常采用的擬合方法,在氣象上,多用來推算未來時段可能出現的最大降水量、最大風速[2-4]以及極端值可能出現的頻率[5],其密度函數為:
F(x)=exp{-exp[-α(x-u)]},其中,μ=1n∑ni=1Vi、σ=1n-1∑ni=1(Vi-μ)2、α=c1σ、u=μ-c2α,式中,u為分布的位置參數,即分布的眾值;α為分布的尺度參數;Vi為連續n個年最大風速樣本分布序列,在此n取34;μ為均值;σ為標準差;c1、c2為方程系數,具體值如表1所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極大風速序列及其氣候特征
利用1980年1月~2004年12月平均最大風速推算該時段年極大風速,2005年1月以后為直接觀測的極大風速,建立1980~2013年極大風速序列(表2)。從武威市1980~2013年最大風速、極大風速變化(圖2)可以看出,近34年武威市最大風速與極大風速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風速變化存在4個峰值,分別出現在1984、1985、1993和2013年,1980~1995年武威市極大風速呈現增長趨勢,最大值出現在1993年,風速達30.3 m/s,歷史災情記錄1993年5月5日武威市出現強沙塵暴天氣,平均風力7~8級,瞬間風力9~12級,最小能見度為零,農作物受災面積5 080 hm2,社會經濟損失達7 843.2萬元,可見突發的災害性大風天氣對武威市農作物的影響及其嚴重。1995以后,武威市極大風速變化較小,風速平穩維持在多年平均值(21.8 m/s)以下,但這并不意味著該時段大風災害性天氣鮮有發生,加之此時段屬于武威市設施農業發展起步階段,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相應的預防措施不到位,大風天氣仍然給當地的農業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歷史災情記錄顯示1995~2001年武威市涼州區共出現5次大風沙塵暴天氣,對設施農業造成較大損失,其致災原因主要在于瞬時極大風速均在6級(13.8 m/s≥風速≥10.8 m/s)以上,因此瞬間極大風速的大小直接決定著災害的嚴重程度。相比于1995~2001年時段,2001年以后武威市極大風速再次呈現上升趨勢,而與1980~1995年時段相比,上升幅度較小,且極大風速最大值也明顯小于1980~1995年,但由于近年來武威市設施農業發展迅速,日光溫室、養殖暖棚等面積快速增長,災害性大風天氣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迅速增加。
2.2 極大風速推算
利用第I型極值分布方法,計算得出武威市未來10、30、50、100年內可能出現的極大風速,其推算結果分別為28.6、31.3、32.6、34.3 m/s。
3 結論
(1)1980年以來武威市極大風速共出現4個峰值,分別出現在1984、1985、1993和2013年,尤其是1993年,極大風速達30.5 m/s,歷史災情記錄顯示1993年的“5.5黑風”破環力極強,給武威的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2)1994~2012年屬于極大風速較小階段,但由于此階段武威市設施農業發展迅速,仍是給當地生產造成嚴重的損失,可見隨著設施農業面積的不斷增大,防范極端大風天氣的必要性愈加明顯。
(3)利用第Ⅰ型極值分布方法推算武威市未來10、30、50、100年內可能出現的最大風速,推算結果分別為28.6、31.3、32.6、34.3 m/s,這對武威市現如今大力發展的特色林果業、溫室種植、養殖產業來說是潛在的隱患,因此在設施農業的規劃和發展應加強大風災害的防范。
參考文獻
[1]
魏鳳英.現代氣候統計診斷與預測技術[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9.
[2] 龐文保,白光弼,滕躍,等.P-Ⅲ型和極值Ⅰ型分布曲線在最大風速計算中的應用[J].氣象科技,2009,37(2):221-223.
[3] 蔣承霖,黃浩輝,植石群.廣東地區大風擬合的適用性研究[J].廣東氣象,2010,32(2):8-10.
[4] 黃浩輝,宋麗莉,植石群,等.廣東省風速極值Ⅰ型分布參數估計方法的比較[J].氣象,2007,33(3):101-106.
[5] 張尚斌.用耿貝爾模型統計分析極大風速出現概率[J].江西能源,2008(3):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