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兒時的夢想,覃寶學甘愿放棄校長職務,來到深圳市石巖公學從事發明創造教育工作。
雖是半路出家,卻是學生眼中“鬼點子”層出不窮的“外星老師”,他帶領學生邁進發明創造門檻,攻下一個個難關,成為摘金奪銀的小發明家——有的9歲便成功轉讓專利權,有的獲市領導批示入戶深圳,有的成為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
他個人也因此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全國百佳創新型名師”、“廣東省十佳科技教師”、“深圳市寶安區科學學科名師”,并擔任多所學校的科技教育顧問。
成為一名科學家,是覃寶學從小的夢想,但事與愿違,長大后,他成為了一名教師,與兒時的夢想相去甚遠。難道就這樣放棄夢想嗎?
經過深思熟慮,覃寶學決定當一名科技教師,將自己的夢想傳遞給學生,點燃他們心中發明創造的火種,做發明創造的真正主人。
然而,當他把這一設想說出來時,周圍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譏諷、嘲笑。面對人們的不解和責難,覃寶學不去理會,毅然踏上圓夢之路,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成績來。
2005年,他辭去四會市實驗學校校長職務,接受石巖公學的聘請擔任專職科技教師,兼任學校少年科學院院長,全身心投入到發明創造教育事業中,給發明創造課程定位、查找資料、總結方法、引導學生創新……
一次,在課堂上,覃寶學拿出一瓶墨水、一支毛筆、一支鋼筆和一支圓珠筆,讓學生們觀察并探討這些筆和墨水之間的關系,最后得出結論:寫毛筆字需要墨汁,因此需隨身攜帶一瓶墨汁;而用鋼筆、圓珠筆寫字同樣需要墨水,卻不用帶墨水瓶,因為墨水瓶已經縮小成筆膽和筆芯了。
覃寶學順著這個思路,告訴學生們鋼筆、圓珠筆的發明就是運用了縮減發明法,然后讓他們自己嘗試創新。出乎意料的是,30個學生一下子就想出了80多個新設想。
這幾年來,在他的指導下,180多名學生分別榮獲國家、省、市級發明創造和科學論文比賽獎項,130多個發明項目獲國家專利局授予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如今,只要他到一個地方講課,下課后,許多學生都會圍著他簽名、合影,場面熱鬧得不行,他這個魅力教師簡直比明星還受歡迎呢。
都說“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要是只會想不會做怎么辦?這是發明創造教育中最棘手的問題,也是學生在發明創造過程中遇到的十大難題之一。
覃寶學卻有絕招解決這一難題。當學生有了好想法而不知如何制作作品時,他都會指導學生畫出簡單的結構圖,寫出簡明扼要的說明,然后讓學生自己當“設計師”,找來工人和同伴一起做發明。
一個春天的早晨,學生許明崚乘公共汽車上學,衣服散發著一股酸霉味,因此他所經之處,很多人捂著鼻子。
原來那段時間天公不作美,每天陰雨連綿,空氣潮濕,衣服晾了一個星期都不干,所以變味了。許明崚覺得穿著這樣的衣服走在路上,真丟臉!于是,他決定設計一個發明作品,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查找資料,找到了讓衣服快干的方法,經過多次構思、試驗,提出了環形晾衣架的設想,并畫出簡單的結構圖,寫了簡要說明,然后興奮地拿給覃寶學看。
覃寶學對許明崚的想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贊賞,可一旁的許明崚滿臉愁云:“我只會想不會做,怎么辦呢?”
覃寶學鼓勵他:“你是設計師。我們去找一個工人來制作,一定能成功。”
于是,他為許明崚找來一個加工不銹鋼的工人,三人一起探討、調整、修改、制作,很快就把快速晾衣架做好了。
這件作品在第25屆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得了一等獎,在第25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二等獎。后來,經過修改完善,還榮獲了中國青少年高士其創新大賽最高金獎——“高士其創新大獎”,許明崚因此被授予“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榮譽稱號。
發明創造課非常具有實用價值,它的作用不僅限于指導學生獲得了多少獎項、申請了多少專利,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體驗創新的樂趣。
因此,覃寶學覺得普及發明創造教育很有必要,而且刻不容緩。
他對發明創造教育做了全面、系統的規劃,在小學三年級到高中的所有班級都開設了發明創造課,每個年級每個學期舉行兩次發明創造講座, 通過大小課相結合的方式普及發明創造方法,激發學生積極性。針對興趣特別濃厚的學生,覃寶學在小學、初中、高中各開設了一個興趣活動班,每周開展一次活動,以此來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除此以外,為解決學校發明創造教學缺少合適的教材這一問題,覃寶學用心整理多年的創造教育經驗、學生的獲獎作品、參賽時想到的好點子,用半年時間撰寫了教材《發明創造樂園》,讓老師易于操作、教得輕松,學生樂于接受、學得愉快。
每次到外地出差,覃寶學總會把這本教材帶上,送給同行們。有人問覃寶學:“你自己好不容易寫的教材,就這樣送出去了,圖什么?”
他笑著說:“發明創造教育不能再走原來精英教育的路子,那種只針對幾個人的教育,改變不了現狀。現在,發明創造教育重在普及,要讓更多的學生掌握發明創造方法。從學生渴求知識的目光中,我收獲了比金錢更大的快樂。”
給學生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讓他們每天都體會創新的快樂,覃寶學成功地將自己的夢想和學生的創新夢串在了一起,帶著他們遨游科學天空。
現在,他和他的團隊正致力“人生第一項專利將從這里誕生”的大型活動,播撒發明創新與知識產權種子,以期將來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一些實實在在、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