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艷珠
摘要 在對社會撫養費討論的基礎上,以生態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為導向,試從生態足跡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角度,來推算維持個人基本生存和消費需要向生態環境索取的資源環境價值并將其貨幣化,作為探討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的基礎。選取貴州省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貴州省人均生態足跡和全國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推算出單位人口占用的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貨幣),作為對超生人口征收的生態補償費標準。
關鍵詞 生態補償費;超生人口;貴州
中圖分類號 S-7;C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0-06813-03
Relevant Analysis on the Colle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Levy for Illegal Fertility PopulationTaking Guizhou Province for Example
YANG Yanzhu
(Department of Marxism of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00)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ocial compensation fee discussion, taking ecologicaloriented as the cente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the value of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maintenance of basic personal survival and the consumption needed to be obtained from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calculated, as a basis for colle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illegal birth. Selecting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object, according to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the nation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per unit area,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for per population was calculated, as the standard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mposed to illegal birth.
Key word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llegal birth; Guizhou Province
根據2002年出臺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八條,向違規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行政性收費,實行計劃生育是公民的法定義務,公民違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應履行繳納社會撫養費的義務。2002年8月2日,朱镕基總理簽署國務院第357號令公布《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并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每一個省(市)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本地區社會撫養費征收詳細標準。
1 超生人口生態補償費征收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對超生人口征收的社會撫養費,它的征收是基于超生人口給未來教育、醫療、就業等有限社會經濟資源占用而向合法生育人口利益損失的補償。社會撫養費的征收從法理上、征收標準、管理、支出等多方面面臨問題比較多,受到了多方的質疑。而隨著資源的日益稀缺和生態環境的惡化,人口的無限制增加勢必會加劇資源的進一步緊張,給生態系統帶來了更加嚴重的壓力,使得一些原本子孫后代才開發利用的生態系統資源被超生人口提前透支消費。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政府向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具有合法性、合理性。
1.1 彌補當前社會撫養費征收的缺陷
超生人口的概念主要是基于目前的計劃生育政策能夠滿足現有人口更替、資源與環境承載限度以及不影響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條件下的界定。政府征收社會撫養費主要是作為對當代人利益的代言,而政府同時也是作為子孫后代利益的代言人,也有維護子孫后代利益損失的權利,因此向超生人口征收一定的費用,彌補政府在生態系統功能保護、修復的多余支出,以求得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的可持續利用。
1.2 解決代際和代內公平,協調人口與資源、環境關系的有效途徑
在有關人口與發展的國際公約及國際文件中都強調指出,公民在行使生育權時,同時也要承擔對社會、對現有家庭和對未來子女的責任[1]。對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其依據主要也是多占用了有限的自然資源和給生態環境造成壓力,客觀上會損害了合法公民在資源占有和享受生態環境方面的利益,理應承擔對自然修復責任,對他人與區域保護生態環境或放棄發展機會的行為予以適當補償。征收生態補償費,作為一種抑制人口增長的手段,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口數量,也可以增加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資金,有助于協調超生人口與同代其他人之間、子孫后代之間的利益,協調人口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
1.3 更好地實施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的有效手段
生態補償是基于生態和建設的成本,通過政府主導、市場交易和社區參的方式,按照受益者付費、受損者得到補償的原則,調節生態環境利用或保護中相關方的利益關系,使生態環境利用或保護行為的外部效應內部化,以維護、改善和可持續利用生態系統服務的一種手段或制度安排[2]。隨著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研究的深入,人口活動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逐漸開始進入量化階段,個人消費占用單位面積的生態系統貨幣化成為可能。因此,以個人消費的生態足跡和單位面積各類土地生態價值為基礎,衡量在維持目前消費水平,個人消費所需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并把它貨幣化,作為向超生人口征收的生態補償費。征收的生態補償費不僅增加了國家用于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的基金,也有效抑制超生行為。
2 貴州省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探析
2.1 貴州省基本概況
2.1.1 資源與生態。
貴州省是人口大省,同時也是生態環境脆弱地區,超生現象嚴重,給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因此向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研究具有較大意義。貴州省的地貌特征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類型,其中92.5%的國土面積是山地和丘陵;喀斯特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61.9%。截止2008年,按常住人口口徑計算,人口密度達到232人/km2。當前全省人均耕地面積不到0.05 hm2,可用于農、林、牧業的土壤僅占全省總面積的83.7%,人均生物資源占有量不多。隨著貴州省采煤量逐年增加和重化工業的迅速發展,化學需氧量排放加大導致污染型缺水,同時由于生態破壞,水利設施功能差及防洪能力低導致水、旱頻發,水資源安全問題突出,尤其是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2.1.2 人口與經濟。
1990~2008年期間,貴州生產總值(GDP)由260.14億元增加到3 333.4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加了5.2倍,年平均增長速度9.1%。而在1990~2008年期間,貴州省常住總人口從3 267萬增長到4 006.12萬,也增長了16.1%。
圖1 1996~2008年貴州省與全國GDP增長和人口增長情況
圖1顯示1996~2008年,貴州省GDP年均增長率與全國GDP年均增長率保持基本一致,差異很小。而同一時期貴州省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雖然都呈下降趨勢,但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貴州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下降速度開始減緩,并有反彈的趨勢。貴州省GDP增長速度與全國平均水平一致,而人口增長速度快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增長的GDP都被增加的人口消耗了,影響了地方政府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能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2 貴州省超生人口生態補償費征收標準的推算基礎
2.2.1 1990~2007年貴州省人均生態足跡結果及趨勢分析(表1)。為了更能準確地推算出維持單位個人目前的生活狀態對生態環境依賴性和給生態環境帶來影響的大小,在研究過程中借鑒生態足跡這一方法,來作為對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計算標準的依據之一。貴州省1990至2007年的生態足跡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3]。從貴州省歷年生態足跡的構成來看,選取了與個人生存最具影響的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4類土地人均生態足跡來作為基礎數據,從表1看,4類土地的足跡都在逐年增長,說明人口的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維持單位個人生存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和影響在不斷加大。
2.2.2 全國人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分析(表2)。由于目前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研究應用還不廣泛,其計算結果存在著
較大的差異性,所以筆者在借鑒謝高地[4]等關于我國不同陸
地生態系統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價值,作為對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的另一基礎方法。考慮到維持單個人口基本生存與生態環境之間直接必然關系,主要使用了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類型中的廢物處理、食物生產和原材料提供3項。并且在計算過程中將森林與林地、農田與耕地、水域與水體等生態足跡中使用的概念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中的概念視為等同。
2.3 貴州省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標準推算
2.3.1 貴州省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推斷方法及結果(表3)。將生態補償費用EPi來代表,四類土地的生態補償費用ep1、ep2、ep3、ep4來代表。ep1=efci×Vd1+efci×Vp1+efci×Vm1,ep2=effi×Vd2+effi×Vp2+effi×Vm2,ep3=efgi×Vd3+efgi×Vp3+efgi×Vm3,ep4=efwi×Vd4+efwi×Vp4+efwi×Vm4,最后得到生態補償費EPi=ep1+ep2+ep3+ep4。
從計算結果看出,1990年到2007年單位人口維持一年的基本生存和消費向生態環境索取的生態價值應該在2 448.65~3 344.77元。在2002年達到頂點,為3 713.06元。由于沒有考慮生態足跡當中能源足跡,在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中也還未考慮生態系統氣候調節、水源涵養、娛樂文化等其他價值,因此本文研究較為保守,所得結果比實際情況偏小,只是反應了基本趨勢。
2.3.2 貴州省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確定標準。
貴州省2004年7月1日起實施《貴州省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城鎮居民違法生育一個子女的對夫妻雙方分別按照該縣(市)區上一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以上3倍以下征收社會撫養費,違法生育兩個以上子女的,對夫妻雙方分別按照該縣(市)區上一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以上5倍以下征收社會撫養費。社會撫養費的征收標準隨著每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來具體確定,征收的標準具有彈性和動態性特征。通過對1990~2007年貴州省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標準測算,探討未來一段時期在繼續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時,為將來應該對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標準。參照社會撫養費征收方法,因此在此探討的生態補償費征收也應是以前一年生態補償費為標準進行浮動加收。如表3所示,在2008年對超生人口征收的生態補償費就應當是3 344.77元,或者是其2~3倍。
3 貴州省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的影響、面臨的問題及措施
3.1 生態補償費征收產生的影響
計劃外人口不僅給當代人造成不必要的社會壓力和社會資源緊張,同時還占用了當代人和后代人本應享受的自然資源與環境福利,增加生態環境的壓力。對計劃外人口征收的費用,可增加生態保護、環境建設所需的資金,彌補計劃外人口給自然生態造成的影響。對于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人均資源占有量非常有限,增加的單位人口會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額外壓力。為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開辟一條新思路,擴展目前生態補償研究中征收主體與繳納主體內涵,確定個人在生態補償中的地位,承認政府是當代人和子孫后代的利益代表,因此征收的生態補償費要用于生態和環境建設。一般來說征收的生態補償費是針對正在實施和已經完成的生態環境外部行為的收費行為,而剛出生人口所消費的資源和能源往往比一個成人要少,因此對其征收生態補償費,開辟了一個新的視角,通過預先支付未來對生態的破壞行為的費用,給將來才使用的資源和環境退化提前埋單。
3.2 征收生態補償費注意的問題
由于不同時期居民生活水平的差異性,不同地區土地產出效率也不一致,因此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往往也存在差異性。在探討生態補償費的征收,其基礎仍然是承認計劃生育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只是在征收標準和方法上向生態補償領域延伸,并做了試探性的推斷。所以對超生人口征收的生態補償費是對社會撫養費的一個有效補充,并不能替代社會撫養費。生態補償費征收標準的確定需要建立在精確的生態足跡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基礎上,由于人口具有流動性和生活資料供需是通過開放的市場體系來完成,因此在確定某一個地區生態補償費征收標準的時候應當不僅僅考慮當地生態承載力和當時物價水平下形成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資源的稀缺是環境權產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反過來,環境權的出現也是環境資源分配的一個制度性安排,而稀缺的環境資源分配具有悲劇性特征[5]。因此,征收生態補償費的前提是資源的稀缺性使得超生人口損害了他人資源分配過程中的環境權,征收生態補償費能夠減輕一定的資源悲劇性。
3.3 超生人口征收生態補償費的措施
3.3.1 建立準確的補償標準核算體系。
為了準確推算出維持單位個人一年基本生存帶來的生態足跡和單位面積生態足跡的生態環境資源價值量大小,在推算之前需要建立一個反應當地實際狀況的準確的生態足跡指標體系,指標體系需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在確定各類土地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尺度時,要盡量使用當前公認的標準,避免使用一些具有爭議性的研究結果。
3.3.2 健全生態補償費征收管理和使用監督機制。
自然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