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云南、廣西兩線對越南軍隊展開全面反擊,戰線迅速推至越南境內。一腔熱血不能掩蓋對生死的恐懼。“開戰前一晚,我一宿沒睡著,心理一直在犯嘀咕。上戰場誰不怕死,但主要還是緊張。我沒留下遺書,部隊不讓。”當年23歲湖南籍偵察兵馮仁昌說。
2月17日開戰當天,54軍161師的殷燕,尚在師部駐地河南焦作等待開拔。開拔前,殷燕碰到了一件事,讓她記憶猶新:“晚上醫院突然接到一名‘重病號,是482團一個連隊的士兵。由于戰前恐懼,割腕自殺未遂。每天醫生和護士們進去為他治療打針時,都對他投以鄙視的目光。”
經歷了1979年,殷燕才知道真的戰場遠比《英雄兒女》里更糟糕。
650高地攻堅戰開始后,作為傷烈組醫務兵,殷燕看到的場景是這樣的:“傷員太多,遍地都是,我們都是蹲著工作,一個接著一個的做手術。時間長了腿便沒了知覺,就跪在地上工作,足足堅持了六天六夜。”
李永安是55軍163師唯一一個戰地記者。戰前一天,他曾與487團9連連長張崇福和副連長張運合喝酒壯行。2月17日,9連進入越南攻打同登“法國樓”炮臺。戰斗開始不到1個小時,連長張崇福就被打穿腰部,5分鐘后傷重犧牲。副連長張運合隨即頂替,繼續帶領9連進攻5號高地,一個小時后,張運合也被子彈打中頭部,英勇犧牲。三個人,最終只有李永安活著到了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