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東森新聞”報道,位于桃園龍潭核能研究所內的貯存場,26年前連續發生6次氫爆,造成輻射外泄污染土地。當年核研所因上校副所長張憲義叛逃,讓臺灣發展核武曝光,美國派人來處理,過程中發生意外。燃料棒年久劣化,其中的金屬鈾跟水汽產生氫氣,引發氣爆,放射性物質釋出,隨排水溝流到核研所下方土地。
當年臺灣上校副所長張憲義的叛逃讓核研所機密曝光,因為他帶走臺灣發展核武的重要資料。傳聞他在念軍校時就遭到美國情報部門吸收,臺灣秘密發展核武的計劃曝了光,美國長久以來的懷疑終于在情報網下獲得證實。10年后定居美國的張憲義投書媒體,強調臺灣有能力但不應該制造核武器,再次證實了當年的這項防務機密。
臺灣發展核武曝光后,在美方強烈要求下,當時不只反應器,所有用來提煉核武原料的燃料棒也準備一并運回美國。處理過程中因部分燃料棒護套年久劣化,燃料棒中的金屬鈾跟水汽經過擦撞產生氫氣,6次引發氫爆。雖然之后灌漿封閉實驗室,但氫爆后放射性物質已流到核研所下方土地。目前污染值在合理范圍,但用來沖洗遭輻射污染土地的大量輻射水流入大漢溪,可能流到板新集水區,讓新北市民喝下肚。雖然無法證實當地人的健康跟這些核廢料有沒有絕對關系,但這段氫爆歷史,已經不再是核研所不能說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