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將取消藍印戶口的消息再次將藍印戶口這一歷史特殊時期的產物拉回人們的視野。
據記者了解,20世紀90年代,以繁榮房地產市場為主要目的的“藍印戶口”政策在東部沿海城市興起。藍印戶口因使用藍色印章(與辦理非農業戶口適用的紅色印章相區分)而得名,擁有藍印戶口的人基本上可以享受正式戶口的權益,但是要等若干年后才能夠轉變為正式戶口。
依據各地頒布的藍印戶口政策,只要購買一定面積的商品房或者投資達到一定規模,就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藍印戶口。據悉,第一個實施藍印戶口政策的大城市是上海市。曾經實施藍印戶口政策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包括沈陽、營口、青島、南京、蘇州、上海、杭州、廈門、廣州、深圳等數十個大中城市。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張瑋的研究指出,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在于以下兩方面的原因:一是20世紀90年代東部沿海地區房地產市場剛剛興起且市場低迷,地方政府期望通過購房入戶政策拉動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二是東部沿海地區大中城市的戶口普遍具有較高的價值含量,對外來人口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進入21世紀,藍印戶口在國內陸續停辦。在上海,藍印戶口政策幾經修改,于2002年4月1日停止審批;在武漢,藍印戶口于2003年6月1日起停止審批,但改為符合條件的購房者可以直接辦理常住戶口;在廣州,2004年1月1日起,申辦藍印戶口手續停止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