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NGO“削減核威脅倡議組織”(NTI)最近發布“全球核材料安全指數”報告,在全球25個擁有武器級核材料的國家中,中國的核安全指數排第20位。
一部《核安全法》又掀起了對中國核安全管理體制的熱議。2014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透露,核安全的立法已經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立法規劃。
中國的核材料幾乎未曾公開曝出有重大丟失事故。但在負責民用核燃料安全監管的國家核安全局每年的年報中,公眾仍可發現瑕疵。比如在最近一次的2012年年報中,國家核安全局披露,全國曾發生6起放射源丟失事故,涉及放射源7枚;截至2013年初,尚有4枚未找回。所幸,這些丟失的放射源都是IV類源和V類源,屬于基本不會對人體造成永久性損傷的低危險源。
事實上,相比民用核燃料的存儲、保管,運輸問題反倒一直是核電界的隱憂。目前,中國的核電廠主要建設在東南沿海,核燃料的生產廠和核廢料處置庫位于西部地區。核燃料需要運輸數千公里,經過諸多人口稠密的地區,耗時長達一周,運輸安全因此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