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
珠江影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
當前是所有行業的藩籬都將被打破的歷史性時刻
上一期的專欄里談到了“互聯網思維”,其實,最根本的轉型是向互聯網的運營方向而非單純運營方式的轉變。時代不同了,觀念也不同了,如今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習慣都完全改變了。幾年前手機還只是通訊工具,但在今天,手機首先已不是通訊而是資訊、信息工具,其次是社交,然后還有音樂、攝影、游戲、購物等功能。一部手機十年里發生了如此巨變,現在的人們也已習慣在手機中打破品類和行業的界別了。實際上,當前正是所有行業的藩籬都將被打破的歷史性時刻——未來餐飲業可以放電影,電影業可以辦游樂園,航空公司可以成為奢侈品消費集散地,度假村也可以變成音樂廳……
打破界別應從自身做起,這是喬布斯留給世界的珍貴精神財富。現在我們欣賞一些大電影集團敢于“去電影化”的嘗試——為什么不敢去電影化?這本身就是在市場導向已經顯露的時候,依托既有資源優勢,敢于創新、敢于顛覆自身的互聯網思維。亞馬遜本是優秀的網上書店,他們當時也有一支優秀的書評隊伍,被稱為“亞馬遜的聲音”。然而當亞馬遜發現消費者上網并非只為購書之時,其果斷地決定業務轉型,并且撤銷了“亞馬遜的聲音”這支團隊,使自己完全去掉了購書網的固定形象,最后終于成為了全方位的互聯網購物平臺。
當前,我們應該大膽預期更多的電影公司都會嘗試“去電影化”。同樣,影城方面也應該出現“去電影院化”的浪潮。這是題中之義——你自己不打破,就可能會被別人打破。影城利用其自身已成為社會生活剛需中心的地位率先開始自我打破,這才是機遇所在。越早打破就越主動;越早成為互聯網時代的電影城,也就能越早實現超越競爭的時代跨越,成為影院中的“iPhone”。不用擔心傳統的功能會就此消失,畢竟,人們現在還在用手機打電話。同樣,消費者如今也還在亞馬遜上購書。實際上,只要心里想著用戶,把服務水準做上去了,傳統的手段只會做得更好。
在我看來,未來的影城中,電影放映一定只是標配,哪怕是再高級的標配,也不會是未來影院經營的大頭。將來的“大頭”會是時尚餐飲、美食、時裝、游戲、旅游新品的發布、讀書、音樂會、電視綜藝直播、各種海選、親子樂園、咖啡與茶座......因此,影城設計現在就應該未雨綢繆。
珠江影業去年參與出品了電影《救火英雄》,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火災中不是大火燒死人,而是濃煙熏死人”。就因為這句臺詞,珠江影業當時就想:能否生產一種滅煙的環保產品。不要以為我們在異想天開,沒有異想也就沒有天開。坦白地說,我們今天也正在不務正業地研發這樣一種產品。“去電影化”沒有那么可怕,從傳統的經營格局走出去,天地就會無比寬廣。破局就是自由發展,要知道所有的格局都是“互動”和“互懂”的,關鍵就要看我們能否打破無形中被固化的思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