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12月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到2014年2月設置中央網(wǎng)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再到2014年3月設立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新一屆中共中央密集成立各類領導小組,且均由總書記掛帥組長。領導小組到底是何“法寶”,它在中國國家治理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在許多人眼里,領導小組是神秘的。領導小組的神秘是與它的運作方式有關的。領導小組的神秘感來自其隱匿化的特征——既不進入黨的組織機構名錄,也不掛機構牌子。其實,領導小組只是一種議事協(xié)調(diào)機構而已,其構成并不復雜,一般由組長、副組長、組員和辦公室組成。組長和副組長由權力層級較高的領導擔任,組員是與小組事務相關的下一級領導,辦公室一般設在與小組事務關系最密切的機關中,并由該部門的正職或副職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通過會議、文件的形式,對小組所管轄的工作進行協(xié)調(diào)。
領導小組有長期和短期之分。對于全局性、戰(zhàn)略性的事務,一般設置長期領導小組。例如至今存在的中央財經(jīng)領導小組,成立于1980年,已歷時34年。對于突發(fā)性的、臨時性的事件,一般設置短期領導小組。例如2008年5月13日,即汶川地震發(fā)生后的第2天,中央軍委成立了全軍抗震救災領導小組。
對于領導小組功用,目前唯一可見的公開定論,是1999年7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錦濤指出,領導小組是“謀劃決策、指導工作的參謀助手,是各方面情況上傳下達的中心樞紐”。
有英國媒體評論說,設立領導小組是強化人治的表現(xiàn)。其實并非如此。“從領導小組的運行思路來看,它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西方國家對未來政府的期望。”賴靜萍說,許多西方政府主張在政府內(nèi)部盡可能減少常設機構的數(shù)量,通過設置臨時性機構、配備臨時雇員來實現(xiàn)政府職能目標,這有助于組織機構的創(chuàng)新,避免常設機構的行為僵化問題。
那么,近期中央為何密集成立各類領導小組?中國機構編制委員會副會長吳江在接受采訪時說,中國目前的科層體制,各部門“自掃門前雪”,成立領導小組就是為了打破部門利益,統(tǒng)一配置資源,以推進改革。如果缺乏一個高層次、具有權威性的機構,利益協(xié)調(diào)將很難實現(xiàn)。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認為,中央層面領導小組的成立,展示出了中國式改革的三大“法寶”。一是知行合一,不僅有道路、理論、制度三個自信,還有認識力、行動力、執(zhí)行力三個能力;二是民主集中,西方政治思維在分權與制衡上做文章,滿足于“民主是最不壞的制度”,中國在集中力量辦大事、推進各項改革方面顯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三是統(tǒng)籌兼顧,不僅有應對問題方式的統(tǒng)籌,也有部門之間的統(tǒng)籌,還有內(nèi)外兩個大局的統(tǒng)籌。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則把近期成立的領導小組解讀為“責任小組”。他說,任何一個政治制度,政治責任是最重要的。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習近平把權力集中起來,顯示他愿意承擔所有責任,表明他是一個非常有擔當?shù)娜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