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3月初的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基本完成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繼續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同時進一步簡政放權,今年要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李克強稱,“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山東成為全國率先啟動政府機構改革的省份。遼寧、安徽、上海也即將開始啟動政府機構改革。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投資體制與政策研究室主任吳亞平說,此輪地方政府機構改革主要涉及到政府職能的轉變,這個轉變可能意味著原來從事前置性審批這樣的部門存在機構重組的可能性。這也意味著,政府部門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鐵飯碗,未來一些人員可能會轉崗,也有可能下崗分流,在吳亞平看來,“這都是有可能的”。
吳亞平分析稱,這次改革中,簡政放權之后,地方政府公務員將更多向監管方向分流。一些承擔前置性審批主要職能的政府部門,很可能要縮減;而一些主要承擔監管職能的部門,反而會加強,可能還要增設部門、增加人。“這就涉及到政府機構重組,一些人員可能會轉崗,原來搞審批的現在搞監督,也有可能下崗分流,都是有可能的。”
企業期待這樣的一場改革。東莞市政協常委、東莞市總商會副主席黃建平對經濟觀察報說,簡政放權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最應該撤掉像政府的一些規劃、審批的權力和部門。
按照國務院部署的時間表,到2014年年底,就要基本完成全國地方政府機構改革。這預示著,接下來,各省級政府機構都要按照中央的改革指導原則,出臺具體改革方案。
吳亞平說,中央對政府改革機構原則還是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加強簡政放權。具體就是,政府要從那些干預企業活動的審批工作,向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服務類工作轉移。同時,提供更好的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政府職能由審批為主變為以監管和服務為主。這可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