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英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提升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而大力發展農村城鎮化建設,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手段。在我國的鄉鎮工作中,推動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完善城鎮開發經營的理念,成為了這幾年理論工作者的一個重點。現在,這一理念在我國城鎮政府中基本已經形成,并且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影響,更對以后的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文章將對城鎮開發建設中,如何對現有資源進行規劃管理,以及現在存在哪些問題進行一定的探討,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城鎮開發;建設規劃;管理
為了對現有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空間結構和城鄉結構進行調整,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和經濟需求,城鎮化建設過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其經濟發展要求對社會結構進行一定調整。我國雖然在城鎮建設中發展得比較早,但是相關城鎮體系規劃的理論研究卻長期處于空白,并且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態,社會形態和民族風俗的較大差異,所以在城鎮化建設的選擇上,開發經營規劃的模式也各有不同。
1 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
1.1 協調:在制定城鄉規劃時,需要首先深入了解相關的各行業部門,其涉及到的各個單位的基本情況,結合各部門的意見,根據規劃目標和遠期的發展規劃,綜合考慮,統籌安排各項建設,協調各方面關系,立足于城鎮建設的可持續化發展,調節各種利益和相關部門的意見,調動社會力量,在政府各部門的有效協調和管理下,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積極參與城市規劃管理,保證規劃的,制定和順利實施。
1.2 控制:對項目規劃前的調查,項目中的各種事項,和項目結果三個階段進行分別控制。也就是編輯規劃,方案審查,工程實施,完工審核,事后評估等方面進行分別控制。
1.3 監督:對于城鄉規劃的實施情況,應該由相關人員進行隨時監督審查,并詳細進行記錄,建立完善的檔案,市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隨時了解施工情況是否按照城鄉規劃的相關要求進行,隨時糾正違反相關規定和法律法規制度的行為,堅決制止各種違規情況,制止不良風氣甚至違法使用土地的情況,并利用行政手段,打擊各種不良之風和犯罪行為。
1.4 服務:城鄉規劃管理工作,也就是為各項當前建設和建設單位提供有效的服務,并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所謂“超前服務”、“寓服務于管理之中”等,正說明管理也是超前服務。
1.5 決策:城鄉規劃管理更重要的在于為城市政府提供城市發展建設的科學決策方案和意見,使城市政府拍板定案、審查批準、發號施令時心中有數,科學、正確、失誤少。在城鄉規劃管理部門職權范圍內,對建設用地、各項建設的審批、和對各個規劃設計方案的確認,同樣是決策的體現。
1.6 公示與解釋:規劃最后的結果是規劃執行,以及管理的法律依據,是社會公眾對規劃進行實時監督的依據,因此,對規劃的結果公示尤其重要,聯合審批后的公示若是最后規劃管理的一項議程,必須的程序,這是公眾了解,城市規劃他切身利益的相互關系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解釋下,公眾可以對規劃做好作出更好的理解,增加規劃的可操作性,減小行政成本,避免因為信息不透明而產生的各種誤會,提高相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 城鎮開發建設中規劃管理問題
在近些年的城鎮發展中,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也涌現出了一些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缺乏有效的規劃管理手段,主政一方的官員缺乏長遠發展的意識,過于急功近利,以及我國資源分配不均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有效的規劃管理方式才可以解決。由于一直關注大城市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和鄉鎮的發展嚴重不均橫,現在我國的大城市發展陷入瓶頸,小城鎮和現代化農村發展已經越來越多的受到高層管理人員的關注。但是我國目前城鎮的規劃管理建設等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思想意識上,有一些官員還存在著能力水平的先天不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城鄉發展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推行城鄉一體化建設,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積極研究城鎮規劃管理但實施方式,研究如何解決現存的問題。
2.1 缺乏統一的規劃
城鎮普遍規劃布局不合理,缺乏理論指導和科學規劃。城鎮規模缺乏計劃性和遠見性,制約了城鎮今后的發展;針對城鎮,缺乏合理的規劃編制層次體系,農村城鎮,大部分沒有細致的總體規劃。
2.2 缺乏有效的管理
普遍缺乏有效管理,城鎮自身管理體制不適應時代經濟的發展要求等,都影響和制約著城鎮的發展。
2.3 城鎮形象營銷,營造最佳投資環境
在城鎮基礎環境方面,要積極重點推廣村鎮整治性規劃,重點在于指導村鎮市政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薄弱環節的改善;在投資服務環境方面,要著力營造有利于投資創業和經濟運行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政府服務環境,不斷提高小城鎮的吸引力,凝聚力,以此造商機。造人氣,帶動土地升值。
2.4 建立適宜城鎮的合理的規劃編制層次
我國城市規劃的層次體系比較完備,但不適合城鎮,村鎮層面規劃的需求。目前,農村城鎮,大部分沒有細致的總體規劃,要改變這種現狀,鄉鎮安排專項資金編制土地利用規劃和建設規劃,從嚴控制村鎮建設用地及宅基地用地規模和布局。此外,要增加和重視詳細規劃對村鎮建設的重要指導作用。
2.5 規劃審批管理方面
在推行區域審批管理的過程中,克服狹隘的觀念,加強區域,大局意識。
2.6 城鎮規劃的實施管理
制定了適宜的各層次城鎮發展規劃,通過層層審批,最后,關鍵問題在于是否能得到貫徹實施,因此,嚴格規劃實施管理是城鎮規劃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要建立整套嚴格透明的操作程序,從制度上保證城鎮規劃實施管理的有效性,要從各個環節加強對城鎮規劃實施的嚴格監管力度,管理不力會使規劃滯后于實踐,導致城鎮的盲目發展。
2.7 土地一體化,打破城鄉二元結構
構建統一的土地使用管理體系是城鎮開發建設路徑選擇的前提條件。由于在土地特性方面,城鎮尤其是城市邊緣地帶的村鎮,其用地兼有城市建設用地與鄉村用地二者的特點,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體制,在城鎮化以及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因土地問題而引發的矛盾日漸突顯,此問題在城市邊緣地區的城鄉結合部更為突出,其影響力和重要性己經大大超越傳統的城市本身領域的用地問題。
3 結束語
因為涉及到經濟,社會,生態,建設和管理,統籌規劃等各個方面,所以城鎮的發展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研究領域,如何協調好各方面的發展,在現有資源下進行統籌安排,對一個城鎮的規劃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國,目前的小城鎮發展過程中,因為整體經濟的發展,在市場化的機制作用下,以經濟利益為動力,在黨和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政策支持下,城鎮化進程有了飛速的發展。但是,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水平起點低,難度高,涉及面積和人口多,需要資金投入較大,另外,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均衡,因此,我國不僅與全球的整體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各地區之間的差距也比較大。在現有的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條件下,要建設城鎮,并規劃可持續發展的計劃目標,緊緊抓住一個方面的工作是不可能滿足客觀要求的。為了滿足經濟的發展,提升本地區的各項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是城鎮可持續發展,將本地區的各類資源和人力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從而提高地區的綜合競爭能力,謀求本地區的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以達到發展城鎮的目的,統籌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于今.加強小城鎮建設與管理[J].小城鎮建設,2006年第4期.
[2]李玉波.我國城鎮化初探[J].北工之友,2006.210-11.
[3]劉新衛.中國城鎮化發展階段趨勢和特點[J].資源,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