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H370航班上共有154名中國人,其中有8人是河北定州籍出國務工人員。跨國務工的背后,是當地人偶然闖出的生路,也是近 30年無法打破的生存模式。
失聯的定州籍乘客趙朋和王永強同在新加坡的建筑工地務工。趙朋離家時,5個月大的兒子還不會叫爸爸。蓋房、娶妻和生子,讓他倍感經濟壓力。盡管他先在北京做過廚師,又去過海南打工,但家中還是負債累累,父親于是催促他出國,“在國內掙不了錢!”
相似的命運也發生在王永強身上。4年前,他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母親服藥自盡。因為姐姐早已嫁人,照顧現年55歲、同樣患有該病癥的父親,就成了王永強夫婦的責任。在家人看來,出國務工也是他惟一的選擇。于是,通過呂家莊的“中介”,趙朋和王永強最終登上了南下新加坡的飛機。在新加坡,每月七八千元的薪水,會按時打到他們的卡上。
一年的合同轉眼到期,趙朋還清了家中的債務,王永強也攢夠了修繕房屋的錢。按照原計劃,兩人將各自回國在家中短暫停留,等待下一個異國崗位的邀約。
呂家莊村位于河北定州市東南17公里,這里曾是“河北出國勞務輸出第一村”。村里墻上的廣告都寫著這樣的字:“出國勞務,年薪40萬”。村里有句玩笑話,“即便穿著破棉襖的老人,可能也是個海歸”。
作為定州首批出國務工者,村民郭付合只記得是在1987年前后;同村村民李振英在北京包下工程,需要一批人去蘇丹干工程。盡管手續費分文不收,也沒人敢出國。幾經擾豫,郭付合和其他 4位村民決定闖一闖,“這里十年九澇,兩畝地就有三畝溝,窮啊?!眱赡曛螅敼逗系热藥е?、彩電和洗衣機等回到村里,貧困的呂家莊人看到了出路。如今呂家莊全村3000多人,出國的就有500多人。在呂家莊的早期帶動下,出國人員幾乎遍及整個定州。
MH370墜毀事件,讓與趙朋一起在新加坡打工的朋友,安家莊村村民張晨光感到后怕。如果他將返家的行程提前3日,就會與趙朋一樣,成為MH370上的乘客。與厄運擦身而過,讓他心生退意:“我已經不準備出去了,掙那么多錢,還不如陪著老婆孩子?!倍趨渭仪f村,村民郭軍強仍在等待下一次的出國契機。就連王永強的二叔王成民早前也曾表示:“即便王永強能平安回來,恐怕他還是得出國打工,因為待在家實在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