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子駿 賴肖瓊
摘 要:隨著當前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有效的帶動了我國現代建設設計水平的提升。建筑設計行業是一個推崇創新的行業,但長期以來,由于很大一部分設計人員受一些傳統思維方式和設計思路的影響,其設計出來的作品往往缺少活力,固守著傳統的條條框框,使作品缺乏新意。文章從建筑的特性及建筑設計的特點出發,分析了建筑設計中的抽象性新思維,并進一步對現代建筑創新性新思維方法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建筑設計;抽象性;創造性
前言
建筑設計行業屬于創新,而且也是一個崇尚創新的學科,所以在實際設計工作中,需要設計師具有創新的思維,在作品上不斷的求新。但在日常部分建筑的設計中,我們往往能夠發現設計師創新的意圖,但其實際所設計出來的作品為了片面的追求創新,不僅導致空間使用上存在著差異性,而且會利用某種特殊來套用在不具有類似性的建筑類型中,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感覺達到了精神要素創新的目的,但卻對建筑的功能性、經濟性和效率性都存在著忽視的情況,存在著大量的無效用空間,而且結構形式上也存在著復雜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設計者對創新思維的理解性缺乏,對其內在機制和邏輯理解力較差,從而導致所設計出來的作品無論在功能上還是視覺效果上都存在著效果不佳的情況。
1 建筑的特性及建筑設計的特點
在對建筑設計的特性進行衡量時,可以從思維的層面和藝術的角度兩方面來進行考慮,建筑設計不僅是設計規則和組合技能的運用,由于設計是由人的大腦來進行完成的,所以其會將大腦內已有的和可以組合的東西進行運用,從而使建筑設計的諸要素能夠達到某種均衡性。而建筑設計需要具有實用經濟,這與其他諸如繪畫之間的藝術在制作上所耗費的代價是無法進行比較的,但在設計過程中,受到資源有限性的制約,所以大部分建筑在設計時都會以實用經濟作為其第一原則。
2 抽象性新思維
抽象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它與“機械”思維的方式和形象思維作為實現的途徑相結合而達到創造思維的目標。抽象思維是指“脫離了具體事物的事物關系結構的符號式邏輯表達”。
2.1 創造性新思維與格式塔結構維度
所謂創造思維,其實是基于內在格式塔結構維度相似性的新的聯結、組合與賦予新的認知對象的思維。當二者相匹配時(即認識能完滿地表述客觀事物時),這種思維包括其概念、法則等就是正確的。例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之相對概念、光速、不變等概念的重新組合并用來表述光的運動、時空限定等。任何創新的要領都出自于原有概念或它們的格式塔結構維度之間的不同的組合與客觀事物內在規律性的相匹配。隱喻方式及其內在機制是創造性思維的實質。在隱喻的源體與目標體關系中,相對應的組成元素即相似的格式塔結構維度。找出隱喻的可自動分解的操作模式就解決了創造性思維的可行模式問題。從思維的角度看,創新是隱喻的結果。一種創造性思維模式是:從元概念出發,按照人的特性和科學邏輯或隱喻邏輯來推測某種事物的演化過程與方式。這種推測要注意邏輯思考的徹底性。
2.2 創造思維的算法模型
2.2.1 建立事物(如建筑)構成因子(要素)的集合,在更為抽象的層次,異類的事物因相似性而被歸于同一集合。建立此遞歸的構成結構。
2.2.2 對于某構成因子(要素),在更為抽象的層次,通過某些相似特性而形成的兩種門類事物的聯結。
2.2.3 選擇原有構成因子(要素)的替代物并加入到所要進行的組合過程;依據類別差異度、已組合統計量度、組合因子間親合度、制作成本等尺度作為約束條件制定搜尋算法;通過更為抽象的層次進行搜尋,找出原有構成因子(要素)的替代者。
2.2.4 不同構成因子(要素)的差異組合。從組合要素的數量可知不同組合的數量很大。
3 現代建筑創新性思維方法
現代建筑創新性思維方法是指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為了達到某種創新目的,從而利用變通性、層次性和辯證性的思維方法來進行設計,整個過程中都是以建筑設計創新思維為其基本思路進行設計的。
3.1 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法的雙層結構模型
在當前建筑設計中,其創新思維方法的層次結構則可分為三大類,即兩層結構、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在兩層結構中,其不僅相互作用,而且相互構建,其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的雙層結構模式就是以此為基礎形成的,而深層結構不僅具有穩定性、持久性和一貫性的特點,而且以其為基礎生成表層結構,而外化表現則是以眾多的表層結構體現出來的,由于表層結構具有動態和多樣性的特點,所以其反映和反作用于深層結構,所以在利用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法進行設計時,需要我們深入的抓住創新思維方法的深層結構,對其內在規律進行深入的剖析,從而在設計時養成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對多種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式進行掌握和發展,并利用實踐來進行融會貫通,使表層結構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法的優勢,使其為建筑設計的更快、更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確保創新成果的實現。
3.2 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法的深層結構
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法的深層結構是邏輯性和非邏輯性的辯證統一。邏輯性思維為非邏輯性思維提供思維方向和目的,加速非邏輯性思維成果的形成和轉化,而非邏輯性思維的展開和具體化、條理化表現為為邏輯性思維,為其提供基礎內容和支撐。在建筑設計中強調邏輯性,既是為了將設計方案完善的科學和合理,又是為了在意象生成中,擺脫固有概念的束縛,使得更有特色和深度的創意能夠凸顯和觸發。而強調非邏輯性思維是創新性設計的源泉,具有思維過程的突發性、前提材料的不充分性、思維過程的突發性、結論的概然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非邏輯性思維不受傳統的建筑設計模式和條框的束縛,可以抽象、概括、跳躍的思維方式,對邏輯性思維基礎上形成的建筑需求進行創新性的改造,形成突破性的創新性設計,沖擊建筑視覺束縛,形成舒適度、環保型極高的新型建筑設計成果。
3.3 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法的表層結構
表層結構是以外化的形式將深層結構有效的凸顯出來,即表層結構是可以由深層結構轉化而來的,在一定的規律和轉化方式下,深層結構可以轉化為表層結構,所以可以說深層結構作為根基,是表層結構得到生成的基礎,所以在實際設計工作中,可以利用發散與收斂、求同與求異、下身與逆向、單維與多維等一系列的創新思維方式來使深層結構得到更加客觀化和具體化。要想實現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法的的流暢性和靈活性,使其不斷得以有新的創新點來進行設計,則需要利用收斂思維從不同方向和角度將思維有效的集中于核心的位置,確保其設備結論的邏輯合法性、常規性和科學性。
4 結束語
現代建筑要想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則需要不斷的健全和完善現代建筑的創新思維體系,從而不斷的提升對建筑的認知度,這樣不僅有益于降低建筑的成本,而且可以使業主的舒適性及建筑的生態功能得到增加,通過現代建筑設計的創新使整體的內涵和品質得到不斷提升,所以現代建筑設計不僅要充分的繼承傳統建筑設計的理念,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不斷的突破條條框框,不斷的進行創新,從而不斷的對現代建筑的創新性思維體系進行完善,確保所設計出來的建筑作品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經濟實用性。
參考文獻
[1]芮延年.創新學原理及其應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崔悅君.創新建筑-崔悅君和他的進化式建筑[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熊明.漫議建筑的原創性[J].建筑創作.2002,(10):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