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資源持續發展、科學發展、優化發展需要林權流轉,新形勢下以前實施的流轉評估體系制約了林權流轉的順利進行。隨著改革的深入,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得林權流轉的現象日益增加,各個方面都呼吁建立新的規范林權評估體系。新型林權流轉評估體系的建立就需要健全林權評估法律、法規和政策規章,建立科學的林權評估體系,加強林權評估管理,深化林權評估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等。
關鍵詞:林權流轉評估體系;建立;分析
1 目前林權流轉評估體系的滯后性
1.1 林權評估法制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目前林權評估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國務院頒布的《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林業部1996年12月發布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試行)》、財政部、林業局2006年12月25日印發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規定》。客觀上講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這些法律、法規與政策規章在加強我國林權評估方面確實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當前我國在林權評估的法律、法規與政策規章的建設上還需要走一段路程。
1.2 當前實施的評估體系存在不科學的地方。林權評估體系的真諦是公開、公平、公正、科學,實話實說,目前我國從事的林權評估活動中,評估的技術有些不科學,和實施的方法不太完善,而且具體操作中偶爾出現受人為因素干擾等。
1.3 林權評估結果易受價值評定程序簡單化的影響。農村集體產權的森林資源,在實施轉讓經營或承包經營,需要經過招標、拍賣形式所發生的資產評估情況時,產權主體單位往往采取“簡易評估”的方法(即由村集體成立評估小組進行實地評估)。這樣的評估過程缺乏合法的評估程序、科學的評估方法,第三方中介機構的介入、以及評估主體的模糊,最后的評估結果與實際的評估價值相差很大,這就給集體資產的流失打開了方便之門。作為林權上級主管部門的一些地方政府,或出于招商引資的需要,有時會利用行政手段實施命令林權流轉,簡化評估程序,以至于出現了賤賣或無償相送森林資源的現象,造成森林資源資產流失,引起群眾的不滿。
1.4 社會評估機構與林權流轉評估行為相脫節。在實際操作中,林權評估是一個綜合行為,這一操作過程涵蓋經濟學方面的知識如會計學和資產評估學,還涵蓋林學專業知識如森林經濟學、林業經濟學、造林學等,可以,這一評估行為需要既懂經濟學又熟悉林學的綜合性人才。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既懂林業又具有評估資格的專業人才是鳳毛麟角。林業部門的技術人員熟悉本專業的情況,但對林權評估體系很陌生,難以參與林權流轉的資產評估;而一些社會中介機構如資產評估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雖具有評估資格的,但他們不了解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特點和方法,對林業專業知識更是知之甚少,這樣,這些評估機構也難以參與進去,即使接收一些林權流轉的評估業務,出具的評估報告不見得十分科學,各方各面的合法權益不一定都能兼顧。
2 構建新型林權流轉評估體系的時代誘因
2.1 林權交易市場日益繁榮的內在要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給我國森林資源的科學發展帶來了無限活力,基于市場行為的林地、林木等森林資源資產的轉讓、拍賣等林權交易行為發生的越來越多,使得林權交易市場日益繁榮。林權交易市場的活躍對林業產權價值評估的服務需求與日俱增,這就需要構建新的林權流轉評估體系。
2.2 林業經營形式的多樣化發展需要科學的林權評估環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后,林業經營形式不再單一,呈現多樣化發展態勢,一些經營形式如承包經營、租賃經營、股份經營、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等已層出不窮。這些經營形式的出現,要求在法律上對投資各方的產權和投資價值進行科學界定,可見,林業多種經營形式協同發展的局面促使必須建立一個科學的林權流轉價值評估體系,以預防可能發生的法律糾紛。
2.3 新型林權流轉價值評估體系可以為林權抵押貸款行為掃清障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為了實現森林增值,一些農戶開始對所擁有的林業資源進行擴大化經營,經營擴大化對資金的需求大大增加,農戶也迫切需要開辟新的資金來源渠道,這時,林權抵押貸款應運而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戶和林業企業的資金來源,林權評估價值便成為林權抵押貸款的重要依據,林權抵押貸款的出現迫切要求建立科學健康合理的林權評估價值體系。
3 新型林權流轉評估體系的建立方案
3.1 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用法治的精神、法律的條文規范林權流轉評估行為。具體而言,在中央層面上,推動與此評估行為相關的立法進程,讓一切行為都有法可依,把與此行為相關的各項法律條文、規章制度、政策意見都統一起來,為不斷發展的林權評估行業提供科學化指導意見和法律依據。在地方層面上,各級地方政府和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嚴格執行中央部門的文件精神,嚴格遵守法律條文規定的實施細則,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不能參與具體評估行為,只能監督評估過程,把林權流轉評估工作交給第三方機構來做,自身起到監督作用,保證每一次評估行為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發現違規行為的應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2 建立科學的林權評估體系
3.2.1 推行科學的評估方法。森林資源資產與其他資產一樣,評估的基本方法有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等,但由于森林資源資產又不同于其他固定資產,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季節都會帶來資源價值的變化,因此,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應該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經濟學上,有一個適用于林權擁有者破產、抵押、停業清理的林木資產評估的方法,叫做“清算價格法”,指的是在評估時先按現行市價法或其它評估方法進行估算,再按快速變現的原則,根據市場的供需情況確定一個折扣系數,然后確定被評估林木資產的清算價格,具體操作上,這種辦法有一個計算公式:Eo=Do·Ew(Eo-林木資產清算價格;Do-折扣系數;Ew-林木資產評估價值),運用這個評估公式,得出的結果是最科學的。
3.2.2 推動林權評估程序走向公開化。林權流轉評估程序不能暗箱操作,需要公開運作公平運作,使林權評估程序走向公開化陽光化,林權流轉評估行為應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評估結果也應第一時間向廣大人民群眾公開,并設立公示期,只有這樣做才會提升資產評估的業務質量,制止森林資產流失情況的發生為發生,保護所有者、投資者、經營者等各方面的合法權益,建立公平合理的產權交易市場,使森林資源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3.3 設立專業林權評估機構
目前,國內很多地方的中介評估機構幾乎不涉及林權評估領域,以至于林權流轉評估程序缺乏第三方機構的介入,而且,很多地方也不存在具有林權評估資質的機構,這是擺在現實面前的一大難題。因此,建議相關部門放開政策,鼓勵社會的評估機構介入林權評估領域,制定林權評估機構的設立條件,批準設立專業的林權評估機構,明確各類評估機構的資質等級,在適當的時間內完全把林權流轉評估行為交給專業評估機構。
3.4 加強對林權評估從業人員的管理
評估人員具體參與評估過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對評估結果帶來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對林權評估從業人員的管理,定期組織這類從業人員進行考試,以提升他們的林業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對每年度對他們所取得的評估資格證書進行年審和考核,發現不合理不稱職的執業人員應及時處理,清除出評估隊伍,確保林權評估隊伍時刻保持高尚、純潔的職業道德,建設一支業務過硬、道德高尚的林權評估隊伍。
參考文獻
[1]彭東生,袁紅萍,董新春.江西省林業產權評估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J].科技信息,2008(18).
[2]魏遠竹.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研究[J].科技導報,2006(6).
作者簡介:李慧(1984,5-),女,漢族,學歷:本科,從事專業:林學,現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