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蓉
摘 要:農業觀光茶園在規劃設計的時候要朝著科技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展現其新型生態農業形式的特點。文章首先分析了普洱市農業觀光茶園項目可行性,接著從幾個方面分別分析了普洱市農業觀光茶園規劃設計方案。
關鍵詞:農業觀光;茶園規劃;設計
1 普洱市農業觀光茶園項目可行性
普洱市地理位置在熱帶北緣地帶及南亞熱帶地區,屬于云南省的南部,光照比較充足,年平均氣溫在18度到20度,降水量每年平均為1500mm,森林覆蓋率也比較高,是祖國西南的“綠海明珠”,山上云霧繚繞,生長著大量的熱帶雨林、季雨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適合茶樹生長,普洱市境內有無量山、牛洛河等幾個茶區,面積將近4.5hm。對于普洱市來說,還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的中心地區,屬于遠近知名的“普洱茶都”,加上普洱茶交易會以及普洱茶節這樣的活動的開展,周圍交通狀況的改善,陸路昆(明)曼(谷)大通道貫通全境,走高速約5小時到省城昆明,2小時到全國知名旅游城市西雙版納。所以,普洱市農業觀光茶園項目具有很強的可行性。
2 普洱市農業觀光茶園規劃
2.1 農業觀光茶園的定位
普洱市農業觀光茶園定位對于茶園以后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著比較重要的影響。假如茶園的定位過低,就不能很好的滿足社會各項資源的需求,而定位比較高的話,就會過分的追求奢華與氣派,從而產生資金的浪費,也造成了設備的閑置,結果就會得不償失。這就需要根據普洱市的實際需求,城市的發展狀況,重視營造觀光茶園的鄉土氣息,要強調茶園的經濟性和實用性,要突出普洱茶的地方特色,不能忽視民族茶文化特點,要符合大眾需求,這樣才能更好的凸顯其經濟效益。
2.2 農業觀光茶園的特色
在各個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成了其發展潛力的象征。在進行農業觀光茶園規劃的時候,要與園區的實際結合在一起,找出園區的突破口,這樣就能更好的突出其園區的特色,讓整個觀光茶園的景觀規劃為旅游觀光服務。對于農業觀光茶園來說,不但要具備茶葉的生產功能,還要具備相應的藝術感染力,茶園內的生產項目要具備一定的規模和特點,這樣才能提高茶園的知名度,具備強大的吸引力。
2.3 茶園生產內容豐富
農業觀光茶園不但要具備相應的特點,還要生產與加工的內容多樣化,方式也要多樣化,這樣游客不但可以買到不同的茶葉的產品和茶具,還能欣賞到與眾不同的農業茶園風光,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品茶各個民族的特色茶宴套餐。農業觀光茶區可以定期具備一些茶文化講座以及相應的交流會,還可以舉辦品茶會等,還要重視茶園景觀的季節變化,要重視植物造景功能,做到隨時有景色可觀賞,有茶可以品嘗,全年度的向游客開放。
2.4 產供銷一體化
農業觀光茶園用極具特色的茶葉生產內容以及比較好的生態環境來吸引游客的到來,這樣游客不但是茶園服務的對象,也是茶園的消費對象。對于這些游客來說,可以直接從茶園買進一些自己喜歡的茶葉、茶餅或者茶具等,也可以自己親手采摘、親自加工一些茶產品帶走,讓游客體會勞動的快樂,還能進一步提高茶園的生產方面的效益,實現產供銷一體化。
2.5 重視茶文化科普教育和熏陶功能
農業觀光茶園在滿足了公眾觀光需求的同時,還可以擴展其經營區域,讓一些青少年學習茶葉的科學技術知識,認識到我國傳統茶文化的發展史,也能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可以作為思想品德教育實踐基地。在這些活動中,主要的內容可以讓他們去到茶園去采茶,學習唱一些采茶的歌曲,也可以自己親手制作茶葉,通過幻燈片等形式給他們講解普洱茶葉的生產過程、加工過程,還可以講解茶的起源和發展歷史等等。在這樣的活動中,青少年能夠收到傳統茶文化的熏陶,把茶葉的生產和教育功能有機的結合,提高其思想素質。
3 普洱市農業觀光茶園設計
3.1 起景區
這是農業觀光茶園的序景區,主要是為游客提供停車位和觀光的通道。在植物的配置方面,要以茶樹為主,積極營造出“茶”的氛圍,可以選擇那些普洱特有的古茶樹來當做行車道的景觀樹,也可以作為停車場的遮陰樹。其中交通島中可以群植幾棵大樹,這些樹的胸徑要大于15厘米,也可以用茶圣的雕像作為整個交通島的主景,在周邊用不同的茶苗做成相應的圖案和色塊,這樣就給人一種多層次、多樹齡的景觀效果,也給人一種人工種植與自然生長結合的感覺。此外,還可以搭配一些暖色調的植物,比如紅色、黃色等等,這樣能夠提高視覺效果,還能營造出非常熱烈的氣氛,給游客美的心理感受。在起景區地面的的地面鋪設上可以用石板石條,這樣就很好的突出了茶馬古道的氛圍。
3.2 茶品供銷區
在這個區域設計的時候,可以結合前區的園門設計,或者可以在茶園區中進行設置,這個區域主要是為游客提供各種各樣的茶葉、茶餅、特色茶具等等。要求是具備民族特色,還要具備茶莊特色,在室內的裝飾上要突出茶館或者茶社等特色。
3.3 展覽區
在觀光茶園展覽區設置的時候,要很好的結合茶園前區的主要設置,把這個區域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展區,一部分是電教區。在展區可以展示茶業的種類、不同時期的制茶工具、關于茶的詩賦歌謠等等;在電教區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游客展示茶葉的知識,還可以給游客解說關于茶文化的發展等等。通過這個區域的設置,對游客進行科普教育,讓游客對普洱茶悠久的歷史有個清晰的了解。
3.4 茶園區
這是整個農業觀光茶園的一個主要景點,占據的面積是所有區域中最大的部分,屬于生產區跟采摘區域的結合,突出的是獨特的茶園風光。具體來說,可以根據實際狀況,建立相應的有機茶園區、古茶觀光園等茶葉栽培的區域,也可以在地面鋪設石板石條,形成特色。
3.5 加工區
這個區域是觀光游覽園區跟加工區結合的地方,在這里除了進行茶葉的加工,還可以為游客量身打造茶葉加工工序。游客可以對整個茶葉的加工工序進行參觀,讓他們根據自身的喜好去感受茶葉從采摘到加工的具體過程,從而加深對于茶葉的認識。在這個區域內還可以把茶葉加工成茶葉餅,在上面印上自己的姓名或者生肖等等,不但是旅游紀念品,還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
3.6 茶藝表演區
我國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發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也形成了獨特的茶藝。茶藝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進步,飲茶已經不再是為了滿足解渴的需求,品茶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茶藝已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文化,一種修為,體現的是和諧和優雅,為茶文化推廣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普洱市屬于多民族地區,各個民族在發展中都形成了獨特的飲茶習慣,具有比較大的吸引力。在去農業觀光園區游覽的時候,通過茶藝表演區的設置,可以學習各種茶的沖泡方式,提高了旅游觀光的質量。
3.7 餐飲住宿區
這個區域屬于整個農業觀光茶園的配套服務區域,在設置的時候可以結合整個大的茶園進行設計,但是也不能布滿整個茶園,在餐飲住宿區建設的時候,不能大面積進行,要小體量,講究的是自然分布,要突出農家特色。在餐飲方面,要以茶食為主,比如茶葉蛋、茶葉燉豬心等等,為游客提供良好的住宿餐飲服務。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都市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一步步的增強,農業觀光園也開始集科技示范、休閑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結合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屬于一種綜合園區。在普洱市農業觀光茶園規劃設計的時候,要對這個項目進行調研,確定項目是可行的,然后根據具體實際,對普洱市農業觀光茶園進行規劃設計,從而為公眾提供一個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參考文獻
[1]林杰,嚴懷英.茶文化與品茶藝術[M].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2]鄧大華.普洱農業觀光茶園規劃設計初探[J].廣西熱帶農業,2012(10).
[3]胡長龍.園林規劃設計[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