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穎等
摘要:在素質教 育日益普及和不斷深入的形勢下,教師的職能和作用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當前幼兒教育領域一直深度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幼兒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任何職業水平的發展,都有“高原現象”,如果教師的角色總是一成不變,必定會阻礙自身專業化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從教師的自身學習、實踐探索和教師評價體系等各個方面出發,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素質,轉變教育觀念,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幼兒教師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 教師專業化 素質教育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對于傳統意義上“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角色已經發生了改變,特別是包含教育理念在內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學習方法等發生了巨大變化。教育資源以越來越多元的方式展開,教育方式融合了社區教育資源、家庭教育資源、信息技術資源及物質環境、支持性的制度環境為一體。因此,幼兒教師的職能和作用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必須適應新形勢的變化,不僅要有一定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有專業理論、研究能力和創新思維。
一、幼師教育體系的國內外發展歷程
目前,美國的幼兒教師在職前培養中實踐能力提升迅速、專業化素質高,這主要歸功于中小學和大學及社區之間的緊密聯系,使得身為教育實踐者、自身教育研究者的教師提供了極廣闊的實踐環境,對于培養新生教師的高質量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英國的教師教育模式,主要是由大學主導的高等教育機構教師教育。職前教師培養主要以理論課程為主,結合幼兒教師所處的實踐空間,提出了幼兒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形成與提升策略。教師不僅要投入教學工作的研究,而且還要親自投身實踐之中,以達到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目的。
日本在創建幼兒教育初期,其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主要受福祿倍爾教育思想的影響。但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日本教師在福祿倍爾的教育思想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漸漸形成了自有的幼兒教育理念與培養體系,完全從“舶來品”中擺脫出來,幼師的培養及教育逐漸摸索出一條符合日本本國的教育模式。
在新中國剛成立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對教師的水平要求比較低,招聘的教師大部分都是三年制的專科師范類學院畢業的。相當數量的教師是從初中畢業生中選拔出來的,文化基礎薄弱,對幼兒的教育形式缺乏創新性,教育內容陳舊化。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水平及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幼兒的學前教育。在全國范圍內,中等專科學制的幼兒師范院校已被高師專科和高師本科所取代。這預示著學前教育教師的發展趨勢向著高學歷、高技能方向發展。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是當前幼兒教育領域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當代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潮流。
二、當前幼師專業化問題
近年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引起社會的關注。而幼兒教師專業化是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關鍵。幼兒教師一旦選擇了教師行業,對待工作必須要兢兢業業、精益求精。
目前,經驗主義與因循守舊的問題,還普遍存在于幼兒教育的教育理念上。例如,課程設置單一,趣味性低;教學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性;缺少實踐學習,新生教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等等。因此,在對幼兒教師培養的課程設置上,一定要注重教與學的內在聯系。幼兒教師尤其是一線教師必須要親自走到學生中去,并深入到教育的細節中,在教學實踐中檢驗自己所學的理論。
同時,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理念的滲透和挑戰也是幼兒教師面臨的問題。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一體化在我國一直結合不夠完美,教育的發展與教師的素質現狀都存在巨大的反差。因此,建立開放的幼兒教師的教育體系、教育水平等級評估及與其相關制度的研究和制定已迫在眉睫。
三、提升幼師專業化方法
教師專業化是實施素質教育和進行新課改的需要。然而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對幼兒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陳舊的教育方式越來越不適時宜,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的精干教師、優秀教師已不再適應當代的教育形勢,也很難滿足家長與社會對教育發展的需要。
第一,在學習化的社會里,幼兒教師的生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完善和學習的過程。當前教師受教育的形式和范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職前職后、校內校外多種形式并存等。教師職業會逐漸向著終身教育和終身受教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在學習與實踐中,教師只有不停的完善自我,才能實現教學的高質量。
第二,幼兒教師實踐性知識決定了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為,影響著幼兒教師的教育效果。通過不同方式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實踐水平,深化幼兒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管理水平,使教師在教育中發揮出高水平。幼兒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發展與多元資源和教育管理水平的深化密不可分,同時也促進了它清晰自覺的生長。
第三,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欣賞者與傳播者。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幼兒能自主地進行必要的學習和適應能力的發展,也能自主地觀察和探索周圍現象與事物,并自由地表達與表現。幼師們只需在孩子們困惑或者迷惘的時候給予他們支持和引導。幼兒教師應重視幼兒行為與語言的表達,適時地聆聽與贊美,促進幼兒健康向上的發展。
第四,幼兒教師要足夠重視日常的家長工作。要有計劃有目的做好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做好每一位家長的工作,讓他們配合教學。要保證老師能定期的與孩子的家長溝通,了解孩子們的現狀。只有雙方的全面配合,幼兒教師才能全面、系統、深入地了解幼兒,關心幼兒,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第五,大學、中小學及幼兒教師的評價工作在中國越來越受到學校及教育相關部門的重視。在實際中重新構建幼兒教師的評價體系以及開拓創新教師評價方法等,現已經成為教育機構日常工作的中心之一。這對提高我國幼兒教師工作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也對完善我國的教育體系和教師培養體系都有極大的幫助。
四、結論
教育的現代化,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從終身教育理念來看,任何職業水平的發展都有“高原現象”。要真正實現幼兒教師專業化,不僅需要教師的自身努力,而且需要社會的關注與支持,使幼兒教師的角色質量實現可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博偉.教育實習指導教師角色與指導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2]銀小貴.園本教研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
[3]馮曉玲.幼兒教師專業化問題探討[D].西北師范大學,2005.
[4]王小英,努爾沙拉.從歷史角度看游戲在日本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外國教育研究,2004,31(172):22-25.
[5]梁紅蕾,姜鳳云.我國學前教育教師培養現狀述評.華章,2014,(14):297.
[6]張芳.幼兒探究式教學活動的情境創設與教師角色.教師博覽,2012,(5):59.
[7]李丹.幼兒教師實踐性知識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