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鐵明?王承祉
摘 要:服裝作為一門實用藝術,即通過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來綜合反映一定時代社會文化背景下的審美特征與審美認知,現代婚紗作為服裝的一種特殊樣式,其外在形式在需符合婚禮這一特殊場合的審美需要的同時,其內在文化的顯現也極為重要。同時相對應的,對禪宗美學文化在婚紗設計中的把握和欣賞,也需通過對婚紗設計的創新設計來賦予全新的精神內涵,以此來展現現代新娘的獨特氣韻。因此,此文先對婚紗的發展歷程和禪宗美學進行探討,探索現代婚紗這一融合了中西時尚和審美藝術的服裝樣式如何在禪宗文化的沖擊下進行創新,最終達到樣式審美和文化審美的統一。
關鍵詞:現代婚紗 禪宗美學 設計
一、婚紗的發展歷程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婚紗在婚禮中扮演的文化角色都是"純靜的、高貴的、夢幻的、嚴肅的”,并且婚紗演繹的歷史過程是從西方歷史演變發展過來的。婚紗作為服飾分類中的高級服飾,它的發展歷程實際上自然也成了貴族人類服飾文明的發展史。
從公元前1700年到公元前1550年的古希臘時期,前胸袒露,胸、腰部位由線繩系在乳房以下,袖到肘部,下身著鐘形衣裙,這類禮服在當時只有米諾三代王朝中貴族婦女才能穿著,它就是婚紗的最早雛形;到歐洲文藝復興16世紀時期,人們開始學會在禮服上利用填充物來創造服裝立體外觀效果,緊身衣具和裙撐的出現,使禮服的概念逐漸清晰化,更加擴大和豐富了設計師們的思路,后來婚紗設計中的立體造型就是基于這種禮服的形式;到了17至18世紀,輕便纖巧的洛可可藝術以及富麗豪華的巴洛克藝術正值風靡歐洲,最大化地推動了婚紗壯麗、華美、隆重的風格;再到19世紀的時候,復古主義、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三者融合在了一起,有了綢緞、蕾絲及網狀薄紗等面料的運用,開始專屬于婚紗的特定面料;后來到了20世紀,雖然出現了一些摒棄裙撐的設計,性感與人體美的風氣正逐漸的解放女性身體上的束縛,但是上緊下蓬的樣式依舊是婚禮服款式中的主要設計特征。
婚紗能夠成為所有渴望美麗的中西方女性結婚時的必備服飾,就是以其獨特的圣潔、性感、華美、高貴等特點所致的。白色的婚紗是現代婚禮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歷史看似源遠流長,但實際也就160多年的歷史。從羅馬時期起,白色一直象征著歡慶,到19世紀,女性結婚也沒有特定的禮服,只是在當天穿上自己最漂亮、最喜歡的衣服。結婚時的儀式雖然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但新娘在結婚當天穿上婚紗的歷史卻二百年都不到。19世紀前,女性結婚禮服在色彩上并沒有統一規定。直到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結婚時穿上一襲潔白的婚紗,堪稱歷史上的第一套,從此重新書寫了女性結婚時婚紗顏色上的“命運”。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到十九世紀初期之間,白色通常代表著富裕的含義。直到二十世紀時,白色代表純潔的意義遠遠超過其他的含義,它象征著純凈、單純、嚴謹、和平、典雅及高貴。
然而中國傳統婚紗,紅色在傳統習慣下多用于喜慶活動上,象征著熱情、幸福、生命、興旺、愛情等意義。因為紅色在中國是幸福、吉祥、喜慶的顏色,所以在中國傳統婚紗上多采用紅色,向人們傳達的是一種喜慶、歡快、吉祥、高貴、愛情美滿甜蜜的語言。隨著新世紀中國的多元化發展,人們欣怡接納中西文化的共融,逐漸以新奇、效仿、包容的意識去吸收不同文化下的事物,因此,演變至今,無論哪個國家,除了少部分人群會保留本民族的婚禮服飾或者跟從自己的信仰和民族以外,越來越多的人群在婚禮上選擇白色的婚紗。白色婚紗已經成為結婚禮服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二、禪宗美學
什么是禪宗?禪宗是中國特有的宗派,因主張修行禪定,因而得名。它的本質實際上就是方法的參悟,透見心性的慧源。禪宗在文化史、思想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起過很大的作用,因為它是儒、道、釋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
對于誕生于儒、道、釋美學的智慧——禪宗美學,它的問世標志著中國美學正步向更高的審美境界。禪宗美學本質上是自由哲學和自由美學,具有含蓄美、智慧美等審美意境,體現的是對人的心靈的終極關懷。它的智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在其本體論的思想方面上表現為“空”,內涵與質性,是揭示本心澄明、圓滿與超越;其次在其開悟論的思想方面上表現為“悟”,悟是審美認識由事理不明到豁然開朗的飛躍,是中國本有的概念;最后是在其境界論的思想方面上表現為“境”,在明心見性回歸本心時揭示禪悟體驗與精神境界。
三、差異下的文化融合
古往今來,婚紗都是婚禮現場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演變的婚紗禮服,漸漸變成了結婚典禮上的一個重要分支。
由于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是禮儀之邦,在傳統婚紗禮服上都是比較保守的,衣著形態款式上也是比較寬松的。后期經過不斷的演變,旗袍漸漸進入了中國人的視野,經過改良后的旗袍更講求的是貼身剪裁,凸顯女性人體的曲線美,盡顯流暢的身軀,專注展現女性的端莊與風韻,追求超出形體的精神意蘊。西方的婚紗在款式上則體現出了西方較為開放、浪漫的特質,由于西方的審美更趨向于人體的自然美,所以在婚紗款式上采用上緊下松的形式,上身緊束,下身蓬松,在婚紗中盡情的展現女性的性感裸露與妖嬈風情。
那么,如何將現代的婚紗設計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完美的結合,使之在中西國際文化融合的的基礎上形成具有獨特民族氣質的設計風格和設計思維的作品,這才是中國現代婚紗設計的首要問題。因此我們用理解神韻的境界和眼光去設計,才是最好的結合。
四、具有禪意風格的服裝設計——
以“三宅一生”為例
著名的日本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在國際時尚界被譽為“服裝意境”大師。但是三宅一生大師所設計的服裝在設計上與西方服裝設計的風格卻截然不同,在東方禪宗思想哲學與美學的指引下,他的設計理念深受其影響,在服裝的設計過程中,以體現出自然物質表面的質感和細密疏松的肌力效果為主,以回歸穿衣為原始目的。在設計中注重自然元素的運用,比如樹皮、海草、貝殼等之類的自然界生物和生態現象是他的主要靈感來源。三宅一生的設計作品具有獨特的東方魅力與氣質,具有著“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質。
三宅一生的服裝設計中細密的手工,以及那不修邊幅的質樸感覺,和制作中對環保布材的堅持,在服裝界引起了一股“新自然”的風潮。顯而易見,當下的時尚已經以返璞歸真的“新自然風”為主流設計思想,這些都是來自禪宗美學的“自然”、“隨性”、“空靈”等設計理念。
三宅一生對面料的設計的嚴謹卻是近乎苛刻的,經常在運用在服裝上之前,都要親自進行上百次的改進和加工。他將設計直接延伸到面料設計領域,偏愛灰色、黑色、暗色調和印第安的扎染色,喜歡用大色塊的拼接面料來改變造型效果,色調往往充滿著濃郁的東方情愫,致使他的設計總是醒目且與眾不同。
禪宗與設計的結合,往往令日本藝術家們浮想翩翩,心馳神往,并且成為了他們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表現自身文化心理結構的最佳選擇。因此,當你一旦感悟到了樸實自然的禪宗美學理念,你就能領略出,三宅一生的皺褶服裝和乞丐服裝其實是為了更好的呈現出服裝在自然形態下的美感,以及面料在撕裂狀態下呈現出的不受拘束的優雅靈氣。
五、婚紗設計向禪宗美學學什么
首先,用簡約代替復雜。現今社會的奢靡、大牌且凌亂的婚紗服飾,正慢慢地走進我們的婚禮現場,遮掩住了著我們所追求的高境界的生活——優雅且簡單的理念。人們似乎在用那些標志品牌及過多繁重的裝飾品來彰顯自己的財富與社會地位。禪宗美學所展現的審美恰恰與之相反,它采用簡潔的線條和柔和的圖形,及對繁冗裝飾物的省略化,來達到人們內在的心理需求和身體上的舒適。然而,禪宗在美學上推崇的并不是節省和貧乏,而是一種質樸所培養出的“雅致”格調。那些引人矚目和夸張炫耀的裝飾都被一種自然的,微觀的美學,和人們愉悅的感覺所代替了,致使在服飾設計上提升到了一個與情感、與靈魂對話的高度。
其次,用自然代替了矯揉造作。現代婚紗不僅在服飾材料上設計花俏,而且還會徒增許多服飾功能,比如一衣多穿的功能,亦或者大量鉆石及珠寶在婚紗上繁重的點綴等等,這些對無用的功能進行“夸張”的修飾,都是無用且毫無意義的,并且不符合禪宗美學思想所追求的“自然”、“簡單”的理念。應該充分運用服飾自然材料特有的屬性,進行“巧奪天工”的組合拼接,以達到自然清新的效果,并且在設計上不做作,不刻板,重視服飾與人物之間心靈深處的體會,這樣,方能達到婚紗禮服真正簡潔但不簡單、大氣且不失高貴、雅致且又不失奢華的設計。
最后,用寧靜代替喧囂。禪宗的基本精神是“拋棄世俗,追尋寧靜”。在現代婚紗設計中,設計師要充分考慮到社會、經濟、文化等新娘多重意境的心理追求,人們開始追求一切高質量的物質需求,于是在婚紗市場上就有了大量婚紗設計的涌現。而禪的境界,就是在繁雜中追尋寧靜,人們在骨子里需要的還是寧靜、安詳的生活。因此我們的設計還應讓人們看見這種寧靜的需求得以展現。
六、結 語
我們應當在理解禪宗文化的基礎上感受禪宗美學的魅力,取其“形”、延其“意”、傳其“神”,并充分展開創新思想,將中國傳統的禪宗美學文化與國際時尚文化融合為一體,外化成一種新的國際性語言,打破中國傳統婚禮服的不適用現代婚紗的拘謹樣式和結構,將禪宗美學理念的元素通過時尚化的方式,塑造成為與現代多元化社會相協調的婚紗,以個性的藝術思維,時尚的藝術角度,來重新解讀現代婚紗的藝術美。發揚“民族的就是時尚的”、“傳統的就是現代的”的思想理念,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的尋求突破,設計出屬于中國新娘的婚紗,努力打造中國婚紗的世界品牌,開創一條具有中國禪宗美學思想特色的婚紗之路。
參考文獻:
[1] 胡適.禪宗是什么[M].廣西:漓江出版社,2013
[2] 徐強.淺析中西審美差異對中國婚紗流行的影響[J].飾(北京服裝學院),2005(03)
[3] 康麗娟.褪盡浮華方顯本色簡約設計與禪宗美學探議[J].藝術界(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2009(04)
作者簡介:
范鐵明,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王承祉,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