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咨詢工作室中,咨詢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的,初中生的家庭占了最大比例,看起來好像初中生更容易出問題。
初中孩子“更難管”
在孩子升入初中以后,學習的各個要素跟小學比起來有很大的不同了。中小學的教育環境包括教育科目的設置等,都是基于孩子成長的規律來的。這是教育科研機構考慮的問題,因為那需要很深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作為基礎,而且經過了多年的實踐檢驗,之所以那樣設置,一定有他們的道理。
如果家長能夠認識到這些,便會放下擔心,變得坦然。另外,作為家長首先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的心智跟大多數孩子一樣一定能夠適應新的環境和學習生活。就算他剛開始一段時間有些忙亂,但是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
只是,我們需要隨時做好孩子向我們求助的準備,畢竟孩子在成長中會有很多疑惑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當我們把孩子需要的幫助給到孩子,他們便能順利適應初中生活。我的女兒初中時,我和先生就幫助孩子做過一個為期100天的關于學習習慣的訓練,事實證明效果還不錯。
和孩子生疏了怎么辦
青春期的孩子感覺自己已經是大孩子了,十分渴望獨立自主,家長卻覺得孩子還沒有長大,還像小時候一樣管束著孩子,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于是沖突產生,出現了孩子不愿意與父母交流的“生疏現象”。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便要從“教導者”轉換角色,變成朋友式的陪伴者,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給他一些建議。其實無論哪個階段,家長做好家長了,孩子才能做好孩子。家長要做好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青春期孩子的家長除了依然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為孩子做個好榜樣之外,就是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逐漸放手,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讓孩子體驗獨立自主帶來的成就感和價值感。
作為家長,在放手的同時,也要創造并參與一些親子雙方都很放松的活動。比如一起做做飯、一起做運動或者共同讀一本好書等等,都可以增進親子之間關系的和諧。關鍵問題是,家長無論為孩子做什么,一定要了解這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只有把孩子需要的愛給予孩子,才有利于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也只有建立了和諧的親子關系,孩子才愿意接受家長給他提的建議。
引導孩子平穩度過青春的躁動
其實,叛逆說明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張,不再是那個凡事都聽家長說的小孩子了。這是家長該明白的一點,而且,真這樣想的話,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反而不會有矛盾了。孩子是獨立的人,一定有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對事情獨特的做法,家長可以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的尊重和包容對孩子來說便是很好的支持。
說到底,孩子畢竟是孩子,他看問題的角度不可能跟我們一樣,成熟度也不可能跟我們一樣。我常拿14歲和41歲來舉例,初中的孩子也就是14歲左右,而家長大多數40來歲。40歲的家長,怎么可以要求14歲的孩子想法跟自己一樣呢?所以,還要接納孩子,允許他慢慢長大成熟。當我們能夠接納、尊重、包容孩子,孩子覺得被支持,才會順利度過躁動的青春期。
和老師溝通講方法
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升入初中后,由于學校環境變了,另外,初中老師和小學老師責任也不同,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不知該怎樣和孩子的老師溝通聯系。
只要是在學校讀書的孩子,無論是學業還是做人,孩子都會從老師那里獲得很多幫助,因此,家長要打心底對老師有一份感恩,跟老師溝通首先要送上我們對老師的欣賞和感謝。這是跟老師建立聯結的關鍵,畢竟老師也是人,需要認可和贊同。相信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切忌對老師的教學方法進行批評指點,也不要給老師提要求。
另外家長要明確和老師溝通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找老師的時候,就具體的事情跟老師溝通。老師們一般挺忙,只有明確了目標,才能和老師一起快速找到解決的辦法。不建議為了跟老師漫無目的的聊天而去找老師。
還有一點,我們找老師溝通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那就要在問清楚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以后,家長要想一想自己可以做點什么來幫助孩子,或者在跟老師溝通以后想一想我們自己可以做出哪些改變來幫助孩子。
因為初中的孩子很反對家長直接跟他提要求,所以,不如改變自己跟孩子互動的方法或者調整為孩子做的事情,來達到幫助孩子的目的。老師怎么做我們左右不了,孩子怎么做也有他自己的想法,我們只有從自身做起。
幫孩子在新學校里交朋友
升入初中后,孩子在新的集體環境又要開始建立自己新的同學或朋友關系。在孩子的交友問題上,家長關注的一個是交什么樣朋友的問題,另一個是如何與朋友相處的問題。
家長大多數會希望孩子交的朋友是那些學習成績好或者各方面都不錯的孩子,而往往孩子的朋友跟我們想的并不一樣。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孩子看來,與某些方面比自己差一點的朋友交往起來沒有壓力,還可以找回自信。第二,孩子之所以那樣交朋友,是因為互相吸引或者渴望互補。一個學習尖子跟一個體育特長生關系很好,是因為他們被對方身上的特質所吸引,而這些特質又是自身所沒有的,所以在心理上可以獲得補償。
孩子交什么樣的朋友其實是在尋找歸屬感。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交友動態,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可以尊重孩子的選擇,允許孩子和他認為值得交往的朋友相處。如果發現孩子交了“不好”的朋友,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溫和而堅定地給孩子講道理。
對于孩子如何跟朋友相處的問題,家長要教導孩子真誠地對待友誼。孩子在朋友那里受了委屈的時候,要引導孩子尋找問題的根源。如果不是自己的問題,告訴孩子沒有必要自責,可以重新結交朋友。如果問題在別人那里,也要引導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打心底里釋然。
(劉稱蓮 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著有《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