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
事件回放: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新聞,說一位媽媽加班到很晚才回家,發現12歲的大兒子因為給喊餓的3歲弟弟炸薯條被嚴重燙傷了。原因是油鍋起火后,孩子情急之下用拖把撲火沒有用,就把油鍋端到衛生間用水澆滅,結果他的臉、雙手被燒傷,雙腿除了被燒傷,還被油燙傷。
孩子該不該從小做家務?當然應該。我們可以把這個事件看作一個意外,但是更要意識到事件背后反映了一個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生活技能教育的缺位讓現在的孩子沒有做家務的經驗和能力,因而遇到意外不能做應急處理。試問,現在的家庭,有幾位父母會把孩子學會做飯做家務等事情放在培養孩子能力的日程表上?
比如我的孩子,現在也12歲讀初一了,我們也有意識培養她做一點家務,掃地、擦桌椅、燒點開水、用微波爐和煤氣灶煮方便面這些簡單活兒沒有問題,心情好的時候還可以做個西紅柿炒蛋。但是要真比我們小時候,那還差得遠,我們小時候天天要幫媽媽點火生煤球爐,這難度可比煤氣灶難度大多了。至于說她碰到油鍋起火怎么辦?我想了想,估計她也是手足無措,看完新聞后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回家趕緊給她補課去。
沒有培養好孩子做家務的能力,當然是父母的失職。家長總是以為孩子課業負擔重、學習比干點家務更重要,恨不得把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一切事務全都包在自己身上。殊不知,被忽視了的家務訓練恰恰成了孩子能力和素質的短板。
我們現在的做法是把學家務變成玩游戲:和孩子一起玩過家家。
前段時間我太太買了烤箱,又買了一堆做餅干的小設備,簡直是一套化學儀器,稱啊量啊,加點酵母啊,然后用模具扣出各種餅干進烤箱,好吃的餅干就出來了。女兒有一陣子就當放松的游戲玩,當然不好吃的餅干也是我負責消滅。
后來,我太太又買了面包機,再去網上買了配方材料,想要自己烤面包吃。她樂此不疲、很有趣的樣子自然吸引女兒要主動試試。烤面包這個簡單好學,花費時間也不多,面包發酵烘焙時大家該干嘛干嘛去。在使用過程中,我們對女兒進行了安全教育,特別囑咐她清洗面包機時要注意別讓鋒利的攪拌棒割到手。就是平時在家做菜,我們也會主動讓孩子參與炒一道菜,買菜洗菜切菜全過程參與,告訴她刀要怎樣握、手要怎樣放才不會被切到手,免得以后我們不在家的時候操心她會不會切菜受傷了。
其實小孩子有好奇心,對新鮮的事情是不抗拒的,我太太還把女兒做菜的場景拍下來發朋友圈,一下子點贊就幾十人。孩子看了嘴上不說,心里面應該還是默默有一些成就感的吧!
建議
孩子做家務的能力要盡早培養,越早培養她自己反而越愛做家務,因為這成了她在同學里面的特長,有面子。
要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不妨從簡單易行的方式開始,不要急于讓孩子一下子學太多,可以慢慢加難度。
家長要把培養孩子做家務當作一個重要能力來培養,而且一開始要陪著孩子一起做,不能指望她能馬上獨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