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權



“非遺”石雕基地花落浙江余姚市大隱鎮。那里精美的石材與石雕工藝流動著文化血脈、閃爍著人類社會的文明之光。
大隱有浙東小九寨的自然風光,又在青山掩映的河姆渡文化遺址附近,橫臥的巨石上書有“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石雕傳承基地”;2013年11月浙江省文化廳批準寧波市18名“非遺”傳承人,其中石雕石刻項目僅金星喬一人,他就在這個基地。
四明山高,大隱水好,水養石料
近日,金星喬陪同筆者調查大隱石文化。大隱緊靠的河姆渡遺址存有大量石斧、石刀、石槍等石器,也有玉石制作的璜、管等飾件。先民以石器為主要的生產、生活工具,歷經七千年的風雨侵蝕,石器未曾風化。這些石器理應出自優質石料產地。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著名地理歷史學家陳橋驛教授前來考察河姆渡文化遺址,當時由筆者全程陪同。他說,行前人說河姆渡遺址在平原稻區,他存有質疑。在現場考察時,他登上岸邊小山看大隱、車廄一帶群山逶迤,早時姚江北流,水面狹窄,陳橋驛認定遺址區域范圍要稍寬一些,先民在依山傍水的地方生活,取山中光滑堅硬石料,以石制作的工具用于農耕操作,砍伐木材建造房屋,又用石制造狩獵利器,用石搭灶、擊石取火進行飲食等。
城山渡在姚江南岸大隱鎮,其北岸為寧波市江北區慈城地界。據《寧波港史》記載,寧波由古代河港延伸、發展到今日海港,經歷了河姆渡、城山渡和三江口時代。春秋時期,越王勾踐開發甬句東,建立句章縣,縣治就在城山渡,開采的大隱石料,由人工手拉車推,再利用姚江從城山渡外運。兩千多年來,城山村有“七宕”史料記載,著名的有龍尾巴宕、三槐宕、萬利宕等。山峰雖不高,但好石料卻在地層深處,許多石巖地下開采深達四五十米。
金星喬介紹石巖深處沁出泉水,又從石縫底下流轉,都是活水,澄澈清亮。據當地志書記載,北洋軍閥時期,英國人與荷蘭人船上飲水,從城山渡石巖深處汲取,村民曾稱為外國人水凼。1952年解放舟山群島時,用船來裝凼水供部隊飲用。這使人想到東漢孝子董黯在大隱溪邊筑室汲水奉母,其母嗜飲溪水,得以治病健身,傳為千古佳話,成了慈溪市(縣)地名的緣由,真可謂四明山高,大隱水好,水養石料。
從記塘九層樓至城山塘,在一脈相承的山巒中,從前大大小小的石凼有二三十處。金星喬說,小國石料廠的石凼旁有別墅住宅,在曾經開采過的石凼從地面仰望,巖壁陡峭,高近200米,巖頂雜樹叢生,有水從懸崖沖下,瀉入巖潭,水色碧綠,不知水深幾許!水邊棧道回環,有石亭建于其中,供人閑坐休憩,稱得上一道風景。
不少石凼古代已是風景點,其中最好要數謝山廟后的蝙蝠洞。據金星喬回憶,蝙蝠洞地面下的巖潭水深近70米,地面巖壁高達280米。古代沒有機械設施,全靠人工用錐子鑿石開采。那時的采石工分多個檔次,最強的稱“高頭師傅”,上班時高頭師傅查石凼險情,先在自身上方的巖壁上,打個小巖樁作依靠,然后身系繩索再向上打大巖樁,從下往上攀上去,邊打樁邊查險情,發現石塊有石縫可能滑下成安全隱患,就采取撬棍撬或用炸藥爆破來排除險情。高頭師傅平時組織石工,從橫向斜插采石,由淺入深,進入六七米深處;凼潭積水用龍骨水車排水;用絞索搬運深處巨石到地面上,再車裝水運去銷售。人們置身石凼,感受到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石雕基地花落大隱,決非偶然!
他把古代石凼取石的智慧與現代石雕的技藝融于一體
金星喬說,現在石凼采石汲取前人智慧,可做到定時定向爆炸,石料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各種現代的交通、機械設備更為便捷,這是前人想象不到的。金星喬這位年近花甲的寧波工藝美術大師,把古代石凼取石的智慧和現代石雕的技藝融匯在一起,在傳承與創新結合中譜寫新篇。
走進大隱石雕傳承基地,猶如來到石雕的民間博物館,金星喬的石雕作品琳瑯滿目。梅蘭竹菊等各種花卉惟妙惟肖;獅子、麒麟、貔貅等傳統吉祥物,形神俱佳;而雕刻的觀音、財神等多個佛像,工藝精致,衣裙流暢飄逸,勢如飛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對并立的東方獅。兩只石獅神態相似,頭上的鬃毛長而柔順,迎風散開,雙眼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前方,身姿傲然挺立,渾身顯現“百獸之王,舍我其誰”的威勢。
如果說室外的大石雕彰顯的是神態、氣勢,那么,堂內的石雕就更注重雕工的精致和體形的玲瓏了。室內陳列的石雕種類有三百多種,最大的不過半人高,最小的只有拳頭這么大。動物類有牛、羊、獅、虎、龜、象等;人物類有金童玉女、菩薩、佛像、天使以及西方神話中的女性;建筑類有天壇、七層寶塔、華表,還有各種石雕壁畫。引人注目的是金星喬多次在地市級及以上比賽中獲獎的天壇、華表、四大金剛組合等作品,這些作品形象靈動,雕工非常精細。
金星喬的石雕獨具特色,他追求作品的氣質與神韻,主張石雕藝術作品不僅要形似,更要神似。他還依托地域環境,采擷大隱福地靈氣,融佛學慈祥教理。基地懸掛的數十張獎狀證書中,有一張由省委宣傳部、省文聯頒發給金星喬的金獎作品證書,作品名稱《石屋》。這是他用青石雕刻的一座古代宮殿,無論石階、窗欞,還是飛檐翹角,雕工細膩獨到,場景神韻靈動。
大隱石文化名揚四方。普陀寺、五磊寺、天童寺、育王寺以及浙東各地的大型建筑,大多有大隱石雕作品。國外友人也喜愛大隱石雕,1999年法國一名游客在大隱購去一對高60厘米的石獅子,同年又有日本友人購去一對高1.5米的石獅。2011年11月,金星喬到日本考察,與日本石文化專家中江庸先生交流技藝,又同北海道石器研究會、沖繩石材研究會專業人士探討石文化,自古至今從中國運往日本的石材、石雕作品成了雙方交流的熱門話題。2000年6月,在寧波召開的外貿會議上展示大隱石雕觀世音菩薩等佛像和一百余件其他石雕作品,被搶購一空。
大隱石業歷經千年,歷史輝煌,但石料資源有限,供不應求。
好在金星喬人脈暢通,既懂得玉石鑒賞,又對浙江省內各地的石料了如指掌,他熟悉全國各地名石產區,對東北、華北、西北、華南各省的石料自有一番評述。如今,金星喬所用的多數優質石料來自省外,2012年僅從長江三峽的重慶萬州就采購石料300噸。在基地有一大型石刻浮雕,松柏旁的仙鶴嘴巴尖細,堅硬如鋼,其石料來自廣西。
大隱石雕由于工序繁瑣,操作的勞動強度大;石雕工藝要求高,學習技藝時間長,當地年輕人能有志于此、投身石雕行業的極少,所以在擴大規模與技藝傳承上面臨危急狀態。金星喬最大的冀望是石雕事業后繼有人,代代相傳,弘揚歷史悠久的大隱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