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美韓“關鍵決斷”年度軍演聲勢稍歇,“鷂鷹”軍演的帷幕又準時拉開。韓國《新東亞》雜志載文稱,首爾要是真想在“統一戰爭”中勝出,除了加強與美國的協作,還應重點檢查本國動員態勢。在全面戰爭的前提下,韓方必須出動相當數量的預備役部隊,而目前,這支準軍事力量的情況難稱樂觀。
早在2013年底,韓國國防研究院博士鄭元永就在《國防環境變化條件下的預備役部隊精銳化方案》報告中指出,韓國雖在1953年半島停戰后確立動員體系,但至今破綻百出。
戰時韓國總兵力中,常備軍占52%,其余48%來自預備役人員,后者屬于局部動員的對象;戰爭若長期化,當局將在這一基礎上依次進行其他動員,最終完成總動員。而鄭元永在報告中的核心論點是:戰爭如同火災一樣,戰機稍縱即逝,若在初期無法以部分兵力成功御敵,戰爭總動員毫無意義。眼下,韓國恰恰在局部動員能力方面有所缺失。
鄭元永指出,韓國現有60萬常備軍和320萬預備役人員,且只能分批參戰;而朝鮮預備役兵力是韓國的兩倍多。
不談預備役,韓國常備軍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即便在全面戰爭時期,作為韓軍主力的機械化師、機械化步兵旅等部隊的滿編率至多只能達到85%,工兵旅、航空旅、特戰旅等特殊部隊以及軍需司令部等支援保障部隊的滿編率只有70%和50%。難怪韓國國防部多次表示,在大規模戰爭條件下,韓方在戰爭初期只能被動防御,若無美軍馳援,根本無力進攻。
韓國武裝力量為何無兵可用?據統計,韓每年在校大學生為55.9萬人,男生占一半,如果在兩年內征召這部分學生,相當于增加60萬名預備役兵員,再加上每年會有20至30萬退伍軍人重新進入大學,若這些人都被征召,每年至少可確保50萬名預備役人員在編。不過,韓國現行政策傾向于保護大學生的學習權,免除退役軍人的預備役義務;現行法律還規定,國會議員和地方議會議員、地方自治團體負責人、次官級以上的國家公務員、警官、消防官、軍務員、大學教授、監察、教師、法官等也都是免除預備役的對象,享受“特權”的人非常多,每年參加預備役訓練的公民廖廖無幾。摘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