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超
自由
自由是Free,也是免費的意思。PC時代,Free Software是“開源軟件”的翻譯,開放、自由、免費。最后,一切都回歸到自由。選擇的自由,連接的自由,創造的自由?;ヂ摼W給了人們這一切。
互聯網本質是信息的連接、組織和流通。這使得互聯網所造成的一切影響均是與信息密切相關的,例如,電郵IM影響取代信件,網絡媒體影響傳統媒體,電子商務影響傳統零售,核心均是信息的加速或透明。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連接已開始升級為人與人、人與物和物與物的連接。因此,“自由”也開始衍伸到更多領域。這三年是移動互聯網的高潮,產生的自由人有開發者、自媒體,還有創客。創客正在成為硬件創業的“開發者”。他們的日益流行,便是“自由創造”從信息轉移到物品的標志。
自我
移動互聯網是自由的,也是“自我”的個性化張揚的時代。PC互聯網,人被虛擬為一個ID,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每一臺設備背后都有一個真實的人,一切真實生活都通過手機與互聯網緊密相連,線下線上并無明顯區隔,虛擬社會不再存在,“搖一搖附近一定是個人”。
有了人,便有了自我。用戶不是上帝,用戶要的是“存在感”。小米的粉絲經濟屢試不爽,華為跟隨戰略下的花粉戰略亦見成效。個性定制手機、個人定制旅游開始變得日益流行。個人的意見、個人的參與、個人的定制被放到重要位置。
創客亦是滿足個人創造產品的訴求,有想法并將其實現。創客的產品可能只有幾萬臺甚至幾千臺,滿足一個細分群體的個性化需求,足矣。雖然創業項目中真正可以規模化復制的并不多,但依然有這樣或者那樣能打動人的地方。
市場調研,需求論證,設計產品,量產銷售的模式,屬于過去的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個性化的需求,你想要什么,有人給你做什么。對創客來說,我想要什么,我就做什么。需求產生,需求分析,產品生產,產品銷售,C2B模式將日益流行。
自我意識正在覺醒。
協作
“自由人”脫離組織而存在。個體不再被公司雇傭,個體不再物理上從屬于一個商業組織去創造,去生產,去勞動。于是,程苓峰辭職了要靠稿酬和咨詢生活;于是,羅輯思維沒有公司,但數萬會員依然可以目標一致去創造價值;于是,創客們可以一個人將點子變為現實,在這個過程中募集資金,整合資源,尋求專業支持,都不再是難題。
現在看來,公司或將變得不再那么重要,但仍不可或缺。過去,是勞動合同關系;現在,是合作關系,利益分配從工資變為分成—開發者獲得分成,創客參與公司的比賽、孵化,平等的合作關系取代從屬關系,個人利益不再服從集體利益。
個人與個人之間需要協作。人們通過虛擬組織,創造,生產。眾籌模式開始興起。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人,拿出積蓄投資到一個項目中,推動一個項目的開展。
“我要我有”將不再是夢想。你對著手機說“我要一臺××的××”,立馬有人響應需求。這一過程中需要你的支持,只要搜索相關模塊的資源,找到背后的生產者,一切對接都將變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