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信
已經衰了近兩年的豬,本以為今年將迎來開門紅,沒想到經過元旦前的短暫回升之后,并沒有延續之前預期的年關上漲行情,相反還出現暴跌。春節前夕正值豬肉需求的高峰期,豬價出現不漲反跌的罕見現象,令廣大養殖者不僅感受不到春意盎然的溫暖氣息,反而對生豬市場的詭異走勢深感擔心與不安。
年末行情“曇花一現”,當前豬價跌勢迅猛
冬季本來就是豬肉的傳統消費旺季,南方地區歷來又有腌制臘肉和灌制香腸的習慣,加之元旦、春節因素的疊加效應,因此,每年一進入農歷臘月,由于季節性消費需求的迅速增加,必然帶動豬價的快速攀升,可今年這個延續了多年的規律被打破了,當前全國豬市不僅沒有進入拐點初顯后的上行通道,反而跌跌不休,表現實在反常。專家稱,豬價旺季大跌的情形極其罕見,在過去十年里從未出現過。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周期性的變化遇到了新問題,這輪“豬周期”被拉長,導致在2013年中秋、國慶節后并未出現人們普遍預期的大漲,入冬后再度陷入“旺季不旺”的尷尬,直到12月份,隨著各地冬季消費需求的相繼啟動,豬價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盤整后,才逐步進入上升通道??蛇@次豬價上漲也是“曇花一現”,元旦過后拐點與年關行情不僅沒有得到延續,而且目前下行幅度更出乎人們預料。
相關信息顯示,進入元月以來全國生豬行情持續回落,全國大部分地區迅速跌破14元/kg的關口,東北地區則已進入深跌區域。據了解,目前黑龍江豬價領跌全國省份,基本進入“5”時代,而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山東、安徽等華北省份豬價小幅向12元/kg靠攏。
據農業部定點監測,1月份第3周全國活豬平均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7%,全國仔豬平均價格同比下降11.5%,全國豬肉平均價格同比下降8.0%。豬價的持續回落已經導致生豬養殖效益嚴重縮水。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1月22日全國生豬平均出場價格為每公斤13.58元,比前期高點(去年12月11日)下跌15.3%,豬糧比價已跌至5.66∶1,連續兩周低于6∶1的全國平均盈虧平衡點,部分養殖戶已經開始出現虧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豬價雖然出現快速回落,但終端豬肉價格并未大跌,從搜豬網監測到的數據顯示,全國“肉-豬”平均價差達9.24元/kg,同比漲12.68%。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市場中最受傷的還是養殖者。此輪行情再次顯示出我國養殖戶在價格波動面前處于及其被動地位,養殖戶在行情逆轉的情況下,毫無定價權,只有選擇恐慌拋售。
生豬產能居高不下,成為市場低迷主因
“一年漲、一年平、一年跌”的生豬價格一直以來被稱為“三年走勢”,然而2013年卻有些反常。在經歷2012年以來的持續下降之后,2013年7、8月雖然出現了“淡季不淡”的逆市反彈,但中秋、國慶節前后并未出現人們普遍預期的大漲,反而掉頭向下弱勢回落。按照周期規律,隨著天氣轉冷,消費需求增加,豬價周期拐點必然出現,但進入2013年四季度后全國豬市仍然呈現“旺季不旺”的尷尬,直到12月份年末行情啟動才逐漸好轉,但仍是“曇花一現”。
一度領跑CPI的豬價,2012年以來為何持續走低?周期拐點為何始終難以出現?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生豬存欄增加,市場供應充足,是豬市長期不振的主要因素;與此同時,豬肉進口增量,終端消費低迷,都對生豬行情與市場周期帶來一定的影響。而對于春節前豬價的持續回落,市場人士認為養殖戶年末扎堆出欄,部分地區出現疫情恐慌拋售,儲備肉的投放也是行情下行的直接原因。
據農業部發布的4 000個監測點生豬存欄信息顯示,2013年11月份我國生豬存欄量比上月增長0.2%,比去年同期增長0.7;商務部監測顯示,11月我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1 988.4萬頭,比上月增漲3.4%,比去年同期增加1.6%。權威人士估計,目前全國生豬存欄在4.7億頭以上,能繁母豬存欄在5 000萬頭左右。從生豬生產關鍵要素來看,母豬所占生豬存欄比重仍然處于較高水平,必然造成產能過剩;此外,進口豬肉對國內豬肉市場的沖擊也不可小覷,2013年以來,我國豬肉進口保持成倍增長態勢,據海關統計,2013年前三季度,我國累計進口豬肉43萬t,比去年同期增加7.8%。由于市場供大于求,難以支撐價格上行。
春節前雖然處于消費旺季,但受政府反腐倡廉導致肉品消費放緩影響,不少地區屠宰場的年終庫存水平較高,而養殖戶略顯急切的拋售心態,令屠宰場可壓價空間放大。而過春節養殖戶急于變現更會集中出欄毛豬,加之近期部分地區出現生豬疫情,養殖戶恐慌拋售,進一步加大了市場供應量,導致豬價逆市下滑;另外,目前局部地區儲備肉發放工作已陸續啟動,這將成為短期內限制豬價漲幅的另一利空因素。
豬周期雖回上升通道,后市依然難以大漲
在養豬行業內,有三年一個輪回的“豬周期”說法。那么現在豬價已經進入了周期性的上漲通道,年關前后走勢究竟如何?2014年豬市是一路“高歌猛進”?還是“跌跌不休”?業界頗為關注。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次周期性的變化遇到了新的問題,不僅“豬周期”被拉長,而且拐點出現后漲勢也不會太明顯。從養殖周期看,2013年中期豬價行情就應該處于上行周期,但由于前兩年規?;潭鹊奶岣?,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和意識明顯增強,所以并沒有出現大量淘汰母豬的現象,母豬存欄仍處于較高水平,使這輪周期被拉長至今。同時,2012年以來盡管養豬利潤縮水,但受經濟大環境影響,轉型涉足養殖業者增多。其表現在,不僅農民外出打工渠道收窄,返鄉人員增多,從事小規模養豬戶比以前有所增加;近年來,各路資本紛紛涉足農業成為最新風向,動則就是數十萬頭的規模,更成為目前生豬產能增加的新生力量,導致生豬存欄量呈穩步增加態勢。
從市場需求看,豬肉的消費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夏季是豬肉的消費淡季,價格自然不會大幅上行,但2013年7-8月份價格一直高于2012年同期,表現為“淡季不淡”。作為生豬產業來講,循環是一個常見現象,“淡季不淡”將可能會透支旺季行情,導致2013年冬季消費旺季“旺季不旺”;同時,由于限制請客送禮等公款消費,使市場消費受到一定影響。多方面因素疊加,導致年末豬價沒有出現上漲局面。
對于春節后的豬價走勢,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目前能繁母豬存量依舊維持高位,生豬市場整體供應量仍然較大,后期供應應該比較充足,價格上升還主要靠節日效應;雖然春節前大豬拋售告一段落,春節后部分地區豬價將觸底回升,但漲幅不會過大,而豬價真正進入上漲周期,仍需通過淘汰過剩產能方能實現。
另外,專家提醒廣大養殖戶,當前已進入冬春豬病高發期,生豬養殖過程中極易發生口蹄疫、腹瀉、高熱病等疫情,要狠抓飼養管理,做好豬群防寒保暖,密切關注疫情形勢,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同時,要抓緊品種選育,借機淘汰更新豬群,及時調整存欄結構,不要刻意壓欄,適時出欄,這樣才能在不景氣的時段內將利益做到最大化,并對提高后市的養殖效益也至關重要。
對于2014年行情走勢,業內人士普遍表示謹慎樂觀。目前我國生豬產能過剩,整個產業鏈處于失衡狀態,加之對進口難以有效管控,受制于市場與疫病方面的雙重壓力,將導致養殖風險不斷加劇,養殖利潤難以保證,一時很難走出過山車式的惡性循環的怪圈。但受剛性需求增速穩中上升影響,生豬供需將趨向平衡,2014年豬價有望比2013年整體抬高;同時,受全球玉米、大豆產量大幅增加所致,玉米、豆粕現貨市場將持續震蕩緩跌走勢,價格重心不斷下移,2014年均價有望明顯低于2013 年。而在剛性需求支撐豬價,玉米、大豆供給過剩的背景下,國內生豬養殖業有望步入“豬價穩步上移,飼料成本下降”的最佳狀態,養殖業或將迎來景氣上行周期。(編輯: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