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對劣質低產核桃進行高接換優,是核桃高效生產的主要途徑之一,根據生產經驗,核桃高接換優時應注意以下要領,以提高成活率。
1 接穗的采集與保存
高接換優的接穗就近有的應隨采隨用,以保持接穗新鮮,就近沒有需外調的,應在發芽前10~15天采集,所采集的接穗要保證品種純正,枝條生長健壯,應選擇樹冠外圍粗度在1~1.5厘米,髓心小,無病蟲害,生長充實,芽體飽滿的枝條,采后裝入保鮮袋中運輸,運到后采用濕沙埋藏,隨嫁接隨取,嚴防接穗失水。
2 適時嫁接
核桃愈傷組織形成對環境條件要求較嚴格,一般在26~28℃,接口周圍環境相對濕度保持在70%~90%時,最有利于愈傷組織的產生,溫度低于25℃或高于30℃,愈傷組織的形成會大大減慢,低于15℃或高于35℃就不能產生愈傷組織,接口周圍濕度過低,接穗會失水干枯,過高則呼吸受阻,易窒息而死,因而要注意適期嫁接。一般應在砧木萌芽展葉期嫁接成活率高,隴東地區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嫁接較適合。嫁接過早時,因氣溫低,干燥多風,砧穗生理活動微弱,難以產生愈傷組織,加之傷流大,嫁接成活率低,隨氣溫的緩慢回升和濕度的增大,到展葉期,樹體生理活動旺盛,傷流減少,為愈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此期嫁接成活率高,過晚溫度升高而濕度降低,易造成接口失水或在未產生愈傷組織時,接芽已萌發,形成假活現象。
3 砧木處理
根據實生核桃粗度及分枝情況、嫁接熟練程度確定改接頭數,為了保證樹形規范及促進所接接穗健壯生長,應盡量減少嫁接頭數,為了提高成活率可適當增多改接頭數,一般主干直徑在10厘米以下的改接3頭左右,10~15厘米的改接5頭左右。在砧木待改接部位,選平直光滑處,將上端截去,將截面削平待用。
核桃有傷流現象,接口處若有傷流液存在,會影響愈傷組織的產生,不利成活,為了防止傷流液從傷口溢出,需在砧木離地面1~2厘米以上鋸2~3個鋸口,進行放水,鋸口的深度為砧木粗度的1/4~1/5?;蛟诮忧?5天左右剪砧放水,待接口沒有傷流時嫁接。
4 接穗處理
接穗的新鮮度直接決定成活率的高低,接穗含水量過低就不會產生愈傷組織,因而防止接穗失水至關重要,生產中主要通過蠟封接穗的方法,以減少接穗水分散失。蠟封接穗時選發育充實的接穗,剪成15~20厘米的小段,每段約有2~3個芽眼,頂芽距上剪口1厘米左右。在大口鍋中加入10厘米深的水,再加入石蠟,加火燒沸,用鐵罩盛接穗,迅速的蘸一下,然后抖兩抖,放在塑料上,這樣處理的接穗可長時間的進行嫁接,接后成活率高。
5 適法嫁接
核桃高接換優時主要采用舌接法,如砧穗粗細相當,采用雙舌接法,將二者削成長舌狀斜面,然后在兩個斜面上部1/3處分別縱切一刀,深2~3厘米,接舌適當薄些,削好后立即將各自的短舌插入對方的切縫,各自的長舌覆蓋對方的整個切面,并使形成層對齊。若砧穗粗細不一致,一定對齊一側形成層,然后用2層報紙裹住砧穗結合部,再用地膜包嚴,最后用嫁接膜纏緊結合部位。
由于核桃枝條內單寧含量較高,單寧對愈傷組織的形成會產生抑制作用,砧穗接口處形成層細胞在空氣中暴露時間稍長就會氧化變黑,不產生愈傷組織,導致嫁接失敗,因而在嫁接時速度要快,防止單寧氧化變黑,影響成活。
6 接后管理
6.1 地膜覆蓋
一般嫁接后,砧木和接穗的愈傷組織形成是不同步的,通常情況下,接穗的愈傷組織出現較早,砧木的愈傷組織形成稍晚,采用地膜覆蓋的方法可促使砧木分化愈傷組織,加快同接穗愈傷組織的連接,連接的越早,成活率越高,因而在早春土壤解凍后要對準備換頭的植株進行地膜覆蓋。
6.2 除萌
在嫁接后,要及時清理砧木上的萌蘗,防止萌蘗生長,分散營養,影響成活。
6.3 松綁、設支柱
當嫁接新梢長30厘米左右時,應將嫁接部位的嫁接帶和塑料松一松,防止縊傷,影響成活,由于高接換優的母樹根系較大,嫁接新梢生長迅速,遇風吹易折裂,應結合松綁,設立支柱,固定接枝。待嫁接部位充分愈合后,解除綁扎物,去除支架。
6.4 防病蟲
嫁接新梢易受象鼻蟲、金龜子、刺蛾等危害,應加強防治,以保葉保梢,促使健壯生長。
6.5 摘心
在9月上旬對未停長的枝梢進行摘心,提高枝條的成熟度,以利安全越冬。
(作者聯系電話:13993348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