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巧艷
葡萄灰腐病,俗稱“爛花穗”,病原菌為灰葡萄孢霉,是葡萄生產上危害較大的病害之一。近年來隨著葡萄設施栽培面積的擴大,葡萄灰霉病的發生呈逐年上升趨勢,再加上設施棚內溫度高、濕度大、光照差、栽植密度大、葡萄枝蔓生長較弱等原因,使灰霉病成為設施栽培中最容易發生、經常性發生的病害,造成葡萄產量和品質的下降,嚴重影響果農的經濟效益。
1 發生規律
葡萄灰霉病是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絲和菌核及分生孢子在被害部位越冬。次年春季棚內濕度大時,菌絲菌核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侵染花穗。病斑上又可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并導致漿果發病。該病具有潛伏侵染特點,當遇通風不良、濕度偏大、晝夜溫差大時,葡萄易發病。葡萄灰霉病在設施栽培中,一年有兩個發病高峰期。第1次是在葡萄開花前后,此時溫度低、空氣濕度大,常造成花序大量受害;第2次是在果實著色至成熟期,其間如遇連續陰雨天氣,引起裂果,病菌易從傷口侵入,導致果粒大量腐爛。該病的發病溫度為5~31℃,最適宜發病溫度為20~23℃,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當濕度90%以上時發病嚴重。在春季多雨,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超過95%達3天以上的年份均易流行灰霉病。此外,管理措施不當,如枝蔓過多,種植密度過大,氮肥過多或缺乏,管理粗放等,都可引起灰霉病的發生。
2 發病癥狀
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已經成熟的果實,有時也危害新梢、葉片和果梗?;ㄋ攵嘣陂_花前發病,花序受害初期似被熱水燙狀,呈暗褐色,病組織軟腐,表面密生灰色霉層,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極易脫落;果梗感病后呈黑褐色,有時病斑上產生黑色塊狀的菌核;果實在近成熟期感病,先產生淡褐色凹陷病斑,很快蔓延全果,使果實腐爛;發病嚴重時,整花穗或一部分花穗腐爛,新梢葉片也能感病,產生不規則的褐色病斑,病斑有時出現不規則輪紋,受害部分以后干枯脫落;成熟果實及果梗被害,果面上出現褐色凹陷的病斑,擴展后整個果實腐爛。在空氣潮濕時,各病部均產生絨毛狀灰色霉層。
3 防治措施
(1)徹底清潔果園,消滅越冬菌源。葡萄落葉后休眠期,清除園內病殘體及雜草,集中焚燒,減少菌源越冬。
(2)選擇抗病品種。如玫瑰香、黑漢、京亞、京優等。
(3)避免間作其他作物。因灰霉菌寄主范圍廣,除危害葡萄外,還危害草莓、番茄、茄子、黃瓜等。如與其他作物間作時易造成交叉重復感染,增加防治成本。
(4)加強栽培管理,控制氮肥、控制徒長,防止架面與棚內郁閉,是預防灰霉病發生的根本辦法。在葡萄新梢生長期適時抹芽、摘心、剪副枝,避免枝葉過密,及時綁扎枝蔓,使架面通風透光;夏剪時應避免造成過多傷口,有條件的可套袋防病。如葡萄生長期內,棚中發現病花穗、病果等應及時摘除并帶出大棚深埋,以防止病原菌繼續侵染。適當施腐熟有機肥、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在保證葡萄穩產的基礎上,適期定量追施。通常在葡萄芽前和新梢生長到25厘米左右時,開溝分別追施催芽和壯芽肥,一般每株施尿素60克,磷酸二氫鉀50克加適量腐熟人畜糞尿;漿果期再施1次壯果肥,過磷酸鈣500克、硫酸鉀50克、硼肥3克加適量腐熟人畜糞尿,促進果株平衡吸收,增強免疫能力,提高果品品質。施肥切忌過量,防止植株旺長,施后要及時用土將溝蓋平,防止肥料揮發。
(5)控制棚內溫濕度,防止病害蔓延。葡萄生長期間,有喜干怕濕的特性,應保證棚內排水通暢。為防濕度過大,棚內應采用滴灌或滲灌,忌大水漫灌。可采取開溝小水洇灌然后覆土的方式,也可采用地面鋪地膜或鋪干稻草的方式?;ㄆ诩蓽囟群龈吆龅?,中午注意通風降溫。設施棚內空氣濕度控制在80%以下;晴天當棚溫升至33℃時開始放風,下午棚溫保持20~25℃,傍晚棚溫降至20℃左右關閉風口;上午盡量保持較高棚溫,使棚頂露水霧化;夜間棚溫應保持15℃左右,不要太低,盡量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陰天也應注意通風;采用地膜覆蓋,膜下暗灌,用噴粉或熏煙方式施藥,采用無滴膜均可有效地降低棚內空氣濕度;
(6)適期噴藥防治。葡萄灰霉菌抗藥性較強,用藥時應選擇不同類型的殺菌劑和保護劑交替使用,提高藥劑防效。一般在萌芽期,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在開花前,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葡萄開花后,用65%的甲霜靈800倍液或80%的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噴霧;果實膨大期至著色前,用50%灰霉靈1 000倍液或保果靈粉劑500倍液噴霧;葡萄采收后,為控制病害的擴展危害和降低越冬病菌基數,可噴灑1次1∶1∶160~180倍液的波爾多液。如棚內濕度過大,可以用煙劑熏蒸的方法,一般每畝用速克靈煙劑250克,于傍晚閉棚熏蒸。
(作者聯系電話:0315-245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