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弓形體病是由弓形蟲寄生于細胞內而引起的一種常見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主要通過口、鼻攝入被弓形蟲卵囊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感染侵入豬體內,導致感染豬只死亡及懷孕母豬出現流產、木乃伊胎、死胎。春夏季節外界條件適合卵囊生存和孵育,因此需要加強對該疾病的防控。
1臨床癥狀
豬只感染弓形體病后臨床表現主要為精神沉郁,食欲減少甚至廢絕,高燒、喜飲水,鼻鏡干燥,被毛粗亂,粗重喘氣,表面皮膚結膜潮紅等,易被誤診為鏈球菌、豬丹毒、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癥、圓環病毒、豬瘟等,必須通過實驗室診斷方能確診。豬只接觸弓形蟲急性感染后,多呈現急性經過,如果豬場內有一頭豬感染后沒有被及時隔離,會迅速波及整群。該病的潛伏期很短,一般需要3~5 d,病豬體溫迅速升高至41.5~42℃、甚至更高,一般持續5~10 d,故該病又稱為“無名高熱病”。病豬突然留食、減食,行走搖晃、喜臥、呼叫不起。疾病后期呈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常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呼吸。病豬表面皮膚,尤其是耳根后面、鼻子、胸腹部、后肢內側及臀背部等部位,出現皮下滲出性出血或由出血點融合成的大面積紫紅斑,嚴重時可遍布全身,病程15~20 d。耐過急性的病豬一般于發病后2周左右恢復,由于機體受到疾病侵害、治療不徹底,往往預后不良、變成帶毒者。往往遺留有后軀麻痹、癲癇等神經癥狀,以及出血點聚集造成皮膚干性壞死等癥狀。懷孕母豬發生急性弓形蟲病,如不及時治療,連續數天后可發生流產或產出死胎,即使產出仔豬也易出現發育不全或急性死亡等情況,并易產出不會吃奶或畸形胎。
剖檢病理變化為肺、脾、肝、腎等實質器官發生特征性病變,具體表現為:肺部膨大、被膜上呈現灰白色壞死灶,小葉間質增寬,漿液性浸潤,切面流出多量膠凍樣物質。脾臟腫脹、脾髓如泥。肝臟充血腫脹并有散在針尖至黃豆大的灰白或灰黃色的壞死灶。腎臟的表面和切面有肉眼可見的出血點。全身各處淋巴結易發生腫脹、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和灰白色的壞死點,尤以頜下、肺門、肝門淋巴結最為明顯,通常有2~3倍腫大。腸黏膜增厚、卡他性糜爛,從空腸至結腸有出血點。心包、胸腔和腹腔有積水。肝細胞胞漿內、肺泡上皮細胞內、淋巴竇內皮細胞內,可見單個的或三、五個數量不等的弓形蟲,形狀為圓形或卵圓形[1]。
2鑒別診斷
2.1 涂片鏡檢
可進行淋巴結穿刺涂片,姬姆薩染色或瑞氏染色,在顯微鏡下可見圓形或橢圓形的蟲體,細胞質為藍色、細胞核為紅色,即為弓形蟲。
2.2 集蟲法檢查
取淋巴結研磨破碎,加入10倍生理鹽水洗脫過濾,取濾液以500 r/min離心3~5 min,沉渣涂片、干燥后甲醇固定,用瑞氏或姬姆薩染色,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弓形蟲體。
2.3動物接種實驗
取病死豬只肝臟、脾臟、淋巴結研磨破碎,用生理鹽水制成1∶10勻漿,小白鼠腹腔注射0.5~1 mL,1個月內小鼠死亡,取腹水鏡檢可見多量弓形蟲蟲體。
2.4血清學檢測
國內常用ELISA法,間隔2~3周采血,IgA抗體滴度升高4倍以上表明感染活動期;IgG抗體滴度高表明有包囊型蟲體存在或過去有感染[2]。
3 疾病防治
3.1預防
弓形蟲整個發育過程要經過滋養體(速殖子)、包囊、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等5個過程,其中滋養體和包囊是在中間宿主(人、豬等)形成,裂殖體、配子體、卵囊是在終末宿主(貓)體內形成的。包囊抵抗力非常強,在外界環境下常可存活100 d至1年半時間,一般消毒藥無效果。滋養體(速殖子)的抵抗力弱,在生理鹽水中幾小時就喪失感染力,各種消毒藥均能將其迅速殺死。在適宜的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下,卵囊經過孢子增殖,發育成含有2個孢子囊的、具有感染性的卵囊[3]。因此,對于弓形體病的防控需要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舍衛生、到冬暖夏涼,及時清理豬舍糞便,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貓是弓形蟲的終末宿主、是本病的罪魁禍首,消滅鼠類、杜絕養貓、防止野貓入場,同時也要控制飼養人員與貓類的接觸。在豬場可用滅鼠藥根據老鼠的生長繁殖周期,每隔4~5 d集中統一滅鼠并及時清理中毒死亡的老鼠,防止家畜誤食。對于被污染的豬舍、場地、器具用3%燒堿徹底消毒或火焰消毒。
3.2治療
磺胺類藥物對弓形蟲病有特效,與抗菌增效劑聯合應用效果更佳。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與三甲氧芐氨嘧啶組成復方制劑,為減少磺胺類藥物對豬只的腎毒性,建議同時添加小蘇打。可口服治療,病重豬可肌注或靜脈注射,藥效快,在暴發期可迅速控制病勢發展。待病情緩解后,可減少用藥次數,或改為口服療法。為應對并發癥的危害,還應該應用安乃近退燒鎮痛,口服補液鹽和電解質維持機體平衡、清除毒素,添加維生素提高免疫力。跟據磺胺類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應嚴格遵守用藥原則,不能過早停藥,一個療程需要5~7 d,通常到第五天時,豬體溫下降,癥狀緩和,但此時不可停藥,必須繼續用藥l~2 d,否則極易復發,且復發后治療極其困難。(編輯:狄慧)
參考文獻:
[1] 齊鳳,孫長江.豬弓形體病的防治措施[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8(5):29.
[2] 范紅軍,王艷強.豬弓形蟲病的臨床癥狀與防治[J].養殖技術顧問,2012(2):153.
[3] 杜立.夏秋謹防豬弓形體病[J].獸醫導刊,2012(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