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澤
心中與父母總有一道溝,那道溝很難跨越,那道溝叫做代溝。然而,那一次我卻因一個小小的風箏而跨越了。
又和父母吵架了,無奈,大人們永遠不懂我們的心。我摔門而去,到休閑廣場去釋懷早已被精神折磨得疲憊的心。
一絲微風吹過,將我的視線吹向了高空,天空真是一碧如洗,沒有一絲云彩,只有一只“老鷹”在飛翔,看著如此愜意的風景,心中的傷痛也難免釋放了很多,再定睛一看,那只“老鷹”卻怎么不飛了呢?原來是一只風箏啊,視線的焦點沿著那條風箏緩緩下滑,啊!原來這只風箏的主人是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女孩,那可愛的臉上鑲嵌著兩顆水靈靈的大眼睛,在她身邊的父親也不斷地提醒著:拉緊一點兒,再放松一點兒,那個小女孩也非常聽話,按照父親的指點去做。我默默地在一旁看著他們,接下來女孩與父親的一段對話至今令我難以忘懷。
“爸爸,我們為什么不能將風箏線剪斷,讓“老鷹”自由自在地飛翔呢,畢竟它的家是那片遼闊的天空呀!”女孩眨著那雙大眼睛天真地問道。
“孩子,如果我們把栓著風箏的線剪掉,它一定會掙脫線的束縛,去尋找更高的天空,但你要知道,如果你要讓它在高空中沒有任何束縛,它也可能受到各種氣流的干擾,直到最后墜落在大地上的。”
孩子似乎明白了……
我似乎也明白了……
父母的愛就像那風箏,也許有時會束縛我們,但如果我們掙脫了這愛的束縛,不就和那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嗎?在高空中沒有任何的方向與目標,最終的命運還是要墜落的啊,只因為我們還不夠成熟。
我默默地瞧向那跟風箏線,那滿含愛意的風箏線。
簡評:文章開頭以“我”與父母形成的代溝起筆,小小的年紀,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和主張,通過在廣場上放飛自己的心情,釋放了自己的不愉快。
忽然一瞥間,廣場上的偶然一幕映入了自己的眼簾,細細聆聽父女間的對話,似乎讓我頓悟了什么。自己的成長在父母的呵護下沒有什么不好,成長中的叛逆歸因于“我”與父母溝通和交流太少。這一幕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幼稚,“我”愿做一個放飛高空的風箏,去搏擊長空,同時也要更好地維系爸媽的關愛。
(指導教師:孫本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