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在廣大的生物鏈里,每種生物都有求生存的獨特方式,有生存自然有淘汰,這是物種自然延續生命的法則。別看昆蟲個兒小,它們的生存方式也顯示出獨特的智慧。通過對下面昆蟲的生活觀察,發現它們的生存智慧真是妙趣橫生。
銀目天蠶蛾養育后代施“低調計”
銀目天蠶蛾是一種和成人手掌差不多大的蛾類,喜于夜間活動。成蟲出現在冬季末,前后翅膀上各有兩個透明的大眼紋,在光線照射下呈銀色光澤,因此被命名為銀目天蠶蛾。整只蛾加上眼紋的排列組合,看起來像是會攫食鳥類的猛禽貓頭鷹,有嚇阻天敵的作用。
銀目天蠶蛾分布在中海拔山區,主要食用殼斗科植物(即栗子樹的親戚),到了化蛹結繭、等待羽化成蛾之際,對它們來說是生命中非常關鍵、脆弱的時刻,因此銀目天蠶蛾家族的蛹,采取“低調”策略,不是顏色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就是隱蔽在土里或樹枝枝丫間等。
銀目天蠶蛾的繭是絲質構造,具有保護功能,繭的大小跟橄欖差不多,顏色偏黃綠色,隱匿在青楓叢中,實在很難發現,算是一種極為成功的保護色。等到十一、十二月左右,銀目天蠶蛾就會破繭而出,體液會慢慢充滿原本蜷縮的翅膀,變為我們所看到跟成人手掌般大的成蛾。
若在羽化過程中遇到驚擾時怎么辦?銀目天蠶蛾會從停棲的所在,模仿翩飛的葉片飄落而下,幾乎讓人以為它就是葉子!而羽化后的雌蛾會發散費洛蒙,吸引雄蛾前來交配,隨之產下數粒卵,用卵的型態度過寒冬,等到春天才孵化成小毛毛蟲,重新開啟生命的循環。
銀目天蠶蛾利用各式各樣的方法達成生存與繁衍后代的任務,像是類似貓頭鷹的花紋、模擬成枯黃葉片的翅膀、低調隱身樹叢間的蛹……它們的生存真是充滿智慧與創意。
藍金花蟲遇敵展開“彈跳功”
這是一種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的昆蟲,它的名字很特別,叫作藍金花蟲。若是你認識火炭母草這種植物,會注意到火炭母草的葉片上多了啃咬的痕跡,讓葉子好像穿了洞洞裝,那就是藍金花蟲的杰作啦!
這種小小的藍金花蟲,只有米粒般大,通常會成群出現在火炭母草上,蹲下身仔細觀察,就會看見它們專注進食的模樣,確實是“吃飯皇帝大”。
春夏時節,是藍金花蟲繁殖期,有機會也能觀察到它們上下相疊的交配狀態,而在一旁不停搗蛋的,則是沒有配對成功的單身漢,經常會不死心地一再嘗試拆散熱戀中的情侶,最后干脆爬到它們上頭,形成三四只疊在一起的畫面,成對的藍金花蟲有時不堪其擾,于是起而反擊,因此上演藍光四射的全武行景象。
不過,相較于其他昆蟲,藍金花蟲算是溫和的種類,人們很難察覺它的聲音,就算打架也是一會兒就結束,它們堅持素食主義,而且只吃火炭母草,食性非常專一。
若遇到驚擾,藍金花蟲會采用裝死策略,就是六腳一縮,像高空彈跳般墜入火炭母草附近的草堆里,敵人若想要從亂草叢中發現它,幾乎是不可能的,難度極高!
另外,藍金花蟲產卵時,會選擇產在火炭母草的葉背,金黃色的卵列中,就是藍金花蟲的下一代。
關于昆蟲的妙事多如繁星,若在生活中發現它們時,請耐心、細心觀察,便可進入昆蟲的神奇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