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存
對設計、實用、效率等詞匯的理解差異,是中國和韓國在N次相遇后的現實,以至于我經常和辦公室的小女生唇槍舌劍討論韓范兒與腦殘粉的相似性與區別,但不可否認的是,曾經年少時,我也迷戀過HOT和NRG。如今,我也對它們的電子產品青睞有加。就汽車領域來看,韓系車的迅速崛起和韓國服飾、設計、音樂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總能迅速學習并掌握潮流和消費者需求的風向并加以精進,讓人過目不忘。站在新建的望京SOHO旁,無不感受虛無的存在。這里是望京,亦被坊間稱之為“望京國”。幾步之遙,醫院、銀行、大型商場鱗次櫛比。然而區別于北京其它商務區,當人們談論望京時,除了道難走,房價高之外,一般還不忘加上“韓國人聚集地”等類似的形容。盡管與巔峰時六位數的龐大規模相比,受困于環境污染、人民幣升值等原因,目前居住在望京的韓國人已經大大減少,但十余年的發展,讓這里充斥著韓國的烙印。這就是現實,也許奇幻,也許迷茫,駕駛著東風悅達·起亞K4,在這款有著強烈韓國工業文化烙印產的串聯下,在望京,與韓國的N次相遇就此開始。
“占領”望京
規劃一座城市或者一片完整的生活區在最初選址時,大多首選依水而建,但望京的建立卻并非如此。1992年,中韓正式建交不久,已有大批韓國人選擇定居在曾經滿目農田的望京地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幣遭遇大貶值,為了躲避金融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韓國人選擇了生活成本、勞動力成本都比韓國低很多的中國來創業和生活。據非官方統計,鼎盛時期約有接近10萬韓國人在這座大型社區里生活和工作。
受限于狹窄的地形,以及不斷增長的人口數量,望京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形成自己獨有的交通體系,一些特色的交通方式也因此誕生,而不便利的地理環境也決定了居住其中的人更會因為城市交通方式的變化,進化自己的生活。比如這里有社區環線公交,獨特且相對封閉的立交橋系統。
大概只有來自居住此地多年的朋友,才能準確的描述出特定望京醫院、銀行、餐館甚至菜市場的準確位置。如此令人擔憂的畫面,大多源自這里街道的非正方向建設,所以經常會擾得初次前來的朋友昏頭轉向。然而,這對居住在這里的人也并非什么壞事,畢竟這里生活、文化、娛樂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如果他們有投票的權利,或許還會把這項當作是特色呢。
駕駛著K4在這里尋找合適的韓國元素,就好比在東大門挑選最新潮的服裝,很容易讓人陷入選擇困難癥無法自拔。或許這就是韓國特色,K4身上也是如此。它豐富到逆天的配置簡直和我眼前那些花花綠綠的廣告牌一樣繁多。K4的座椅、門護板、中控臺等多處大幅采用真皮包裹設計,而大面積桃木材質裝飾的運用更是非常符合中國人的胃口。我們試駕的這輛1.8L DLX版雖不是頂配版本,但配置也足夠讓那些苛刻的消費者閉上嘴巴。雙天窗是必須的,同時6安全氣囊、自動大燈、TPMS胎壓監測系統等等一應俱全。當然,如果購買2.0L頂配版本,那么還會多出氙氣大燈、前后排座椅加熱等等一系列配置。
簡約主義
大數據時代,眼睛像腳一樣投票,商務區一定等同于忙碌,生活區就代表了安逸。然而,區別于國貿、金融街等商務區,由于望京家與辦公室“二合一”的模式,所以顯得更富生氣。這就是現實,也許那些張牙舞爪的寫字樓一面直接占領著土地和收益,一面悄悄地擴充著視覺和思維空間。像新崛起的望京SOHO那樣,它并不在乎故意暴露自己的資本特征,反而用充滿后現代主義的設計吸引著各路精英。
比較起來,望京的很多新派建筑都和韓系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不會去刻意擁抱成名者的光芒,但內心卻又極度希望獲得世界的認可。自汽車設計大師彼得·希瑞爾加盟起亞以來,這家曾以廉價品牌形象示人的韓國品牌和它們的電子產品、服飾那樣迅速席卷全球。我曾經試駕過K2、K3直至K5,每款車型,你都能很輕易的發現那些經過精心打磨設計過的線條所營造的美感。K4也是如此,雖然都應用了家族化的虎嘯式前臉,但相對于它大哥K5的凌厲,K4的前臉猛地看上去并沒有那么尖銳的效果,取而代之的則是躍躍欲試的奔跑感,這可能是K4的進氣格柵采用了外凸化的橫向格紋處理,讓人看上去感覺活力十足。
起亞對旗下每款車型設計的營造是否成功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起亞已經從簡單的讀懂消費者上升到感動消費者。在情況較為特殊的中國市場,設計師需要從整體設計、細節處理、空間尺寸、是否足夠大氣、是否足夠時尚運動等等方面出發。從常理判斷,篩選條件過多的結果往往就是要妥協與市場。然而,K4和它們的前輩一樣,在設計、比例與實用性等多種元素間的平衡功力已臻至化境。
K4雖然是從K3平臺發展而來,但車身尺寸加大了一圈,分達到4720×1815×1465(mm),而軸距更是加長70mm達到了2770mm,在充分保證前后排乘坐空間以及行李廂空間的前提下,絲毫沒有破壞整車的協調性。比如設計師在車側加入一條由A柱一直延伸到C柱的腰線,既起到了拉長車身的效果,同時又讓增加了時尚感。同理,K4的尾部造型也顯得朝氣十足。雖然尾燈造型并不復雜,但延伸到后備廂內側的尾燈組依然給人以一種大氣時尚的觀感。保險杠下部的亮銀色鍍鉻飾條配合上單邊雙出與加了矩形襯套的排氣尾管,進一步增加了尾部特點的多樣性。
眾樂獨樂
在完成對K4的外觀拍攝后,時間已接近正午。從那些鱗次櫛比的高樓里走出的摩登女郎讓這個寒風瑟瑟的深秋變得分外妖嬈。我固執的認為,我面前的這輛K4絕不亞于那些一晃而過的黑絲美腿,引領世界的設計風潮和值得任何競爭對手學習的電子配置,都足以讓K4贏得更多的美譽。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韓系車過去的崛起和它華麗的轉身。它們不僅完成了從模仿者到創造者的轉變,更是改變了我們對細分車型的態度。如今,它們向著更高的頂點發起沖鋒,即改變外界對韓系車品質感的質疑。這場攻堅戰由同門的現代發起,直接執行者為現代名圖和新勝達,兩款定位不盡相同的產品用優異的品質拼湊起韓系車繼續發展的關鍵一環。如今,接力棒交到起亞手中,和名圖同平臺出品的K4自然首當其沖。
說到品質,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一定是親身駕駛。先看賬面數據,它就能把任何質疑者辯的啞口無言。近些年,現代和起亞不僅引進了帶有VVT發動機可變氣門正時技術,同時在諸多車型上均匹配了6速自動變速器。批評者或許會認為,渦輪增壓發動機和DCT雙離合變速器才是時代的主流。不要著急,K4即將推出的1.6T車型會完全打消你的疑慮。這款發動機在7速雙離變速器的配合下,可以爆發出129kW的最大功率以及265N·m的最大扭矩輸出,兩項數據不僅領先于德系1.8T產品,同時由于變速器的離合片采用電控式設計,因此可以很好消除之前DCT類變速器的故障。
我很期待能試駕這款K4的后續車型,不過話歸正傳,未來將擔任銷售主力的1.8L車型是本文的重點。這款發動機擁有105kW的最大功率以及176N·m的最大扭矩。由于調校原因,K4的加速力在中低速都表現得很激進,只有上高速公路后才由于排量的原因“安分”下來。K4的底盤調校同樣帶給我很多驚喜,定位介于A+和B-之間的K4,在鋪裝路面行駛的質感和舒適度很好,車廂內安靜性也不錯,頗有些C級車的感覺。但這種靜謐是有條件的,就好比高速巡航時深踩油門它的反饋并不是那么積極一樣,路噪和風噪都會明顯加大。從技術層面上講,這臺6速自動變速器能很好適應正常的駕駛指令,但它的升降擋邏輯依然要遜于DCT類變速器。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怠速滑行時,變速器少了一些從容不迫,這或許會讓那些把它用作商務座駕的人士多了些許抱怨。
在進入“望京國”的伊始,我就期待韓國元素能迅速在身邊蔓延開來。果不其然,這里有著溫暖精致的咖啡館、穿梭其中的潮流達人,飄香的燒烤味。對你我而言,無論是吃飯還是購物,在這片北京的“韓國城”里都有兩種選擇,要么抱怨這里文化的怪異,要么習慣并享受這里的與眾不同。對K4來說,道理似乎有相同之處,與其說它是專門為中國而造,倒不如將它理解為韓范兒與中國價值取向的平衡。這道題目很有意思,或許也正是韓系車能夠迅速崛起的真正奧義。